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分期针刺配合心理干预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缺血性中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分期针刺配合心理干预,采用分期针刺.用临床疗效、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修订Barthel指数(MB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FMA、MBI、SAS、SD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期针刺配合心理干预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均是中风发病时间达到30~45天,在这30~45天未接受系统针灸治疗,且偏瘫肢体尚未恢复运动功能或运动能力十分低下)随机分为温针灸观察组(n=30例)、针刺对照组(n=3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主治中风偏瘫的穴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穴的基础上再加上温灸进行治疗,均治疗6周。记录患者偏瘫侧肢体开始出现运动功能的起效时长,并用Fu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进步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偏瘫肢体开始恢复运动功能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前(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差值差异明显,观察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加针刺与康复训练加温针灸都能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但温针灸加康复训练提高得更明显,并且温针灸能迅速缩减恢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起效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肺康复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帕金森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中心康复治疗的100例帕金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个性化心肺康复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经过系统地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FMA、SAS、SDS及肺功能均明显改善;对比发现观察组疗效更好,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康复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帕金森患者能够明显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脑梗死患者79例,脑出血患者23例;男性65例;女性37例。年龄49~83岁,平均60.2岁,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联合治疗组51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综合康复治疗30天。对照组51例,予常规药物治疗30天。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精神状态(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及吞咽功能评定,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2%(49/5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3%(41/51),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MSE评分、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安全有效,且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综合康复治疗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80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疗、运动疗法等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2.5%,观察组有效率为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AD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可以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采用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5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观察临床症状、TCD变化,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优良率为77.5%,优于对照组总优良率62.5%(P0.05);TCD结果显示治疗组对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动脉搏动指数(PI)等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参数指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脑活络针刺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专项心理干预改善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各类康复疗效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在辽阳石化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卒中后合并抑郁患者5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对象均接受康复常规治疗,观察组另行专项心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倾听干预和亲情干预)治疗。两组对象治疗前后分别接受了各类康复疗效指标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类康复疗效指标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FMA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干预组上述各项康复疗效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评估结果(P0.01,P0.05)。结论专项心理干预可以明确改善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各类康复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72小时内轻度降低体温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相应运动康复治疗.治疗组入院后立即采用放置冰袋、冰帽、酒精擦浴及必要时经鼻饲给予扑热息痛等措施使其体温控制在35.5℃~36.0℃之间.在入组时及1周后和30天后分别进行爱丁堡一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查;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评价,并比较两组体温变化.结果 4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值:治疗1周后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0天后治疗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1周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30天后治疗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轻度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治疗中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79例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按照不同的治疗原则把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42例患者给予LMWHN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NIHSS减分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第21天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NIHSS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度、全血比黏度和红细胞压积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天研究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m RS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u=710,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70.27%vs.92.86%)对比有统计学差异(χ~2=3.309,P0.05)。两组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再发梗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治疗中,低分子肝素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有效恢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降低出血转化率和再发梗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综合治疗急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的脑梗死住院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脱水、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细胞、改善循环等基本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当天配合康复治疗,1次/d,10次/疗程,治疗1个疗程,14d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早期开始进行联合治疗,不但能增加近期治疗的有效率、而且可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服用丁苯酞软胶囊,同时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按《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规范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ethel指数(BI)进行病情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7.02±4.17分及3.52±2.68分,对照组分别为6.45±3.29分及5.92±4.06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BI评分分别为61.24±25.68分及78.73±21.68分,对照组分别为60.45±32.92分及63.5±30.92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病因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对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查体中的受检对象进行CT或MRI检查,以发现确认陈旧性梗死灶,并询问病史以排除以往有症状性脑卒中,同时进行影像学分类及病因追查.结果影像学改变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占90.5%,另一类是无症状性小梗死,占9.5%.前者梗死部位多在基底节、内囊、脑干;后者多在脑叶.其病因主要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及冠心病伴房颤等.结论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以腔隙性梗死为多,认为CT及MRI是确认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唯一检查方法.对高危因素的老年人进行普查和积极对因治疗对预防无症状性脑梗死或症状性脑梗死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醛固酮(ALD)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脑部并发症的预防拓展防治方向.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卒中分为两组,比较二者间的醛固酮(ALD)水平.结果 高血压病一级组卒中与非卒中的AL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二级、三级组卒中与非卒中的ALD差异分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随血压及ALD水平增高而增加,对血压水平分级以后观察发现ALD在高血压一级水平与卒中无相关性,在高血压二级,三级ALD与缺血性卒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辅酶Q10对高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高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辅酶Q10,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血浆脑钠肽(BNP)的水平、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两组BNP均下降,但治疗组BNP水平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功能不全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结论辅酶Q10对高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治疗组60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25m1 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同时应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续应用4周;对照组60例,单用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续应用4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明显提高,且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明显改善,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粘度,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组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7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进行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实施小组康复治疗,每周2次,每次(30—60)分钟。治疗6周,治疗前后均采用患者总体治疗评价表、Fugel—Meyer、Barthel指数、HAMD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状况。结果6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有所改善(P〈0.01),但治疗组平均得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小组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左洛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用左洛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入选治疗组、对照组各65例,脑卒中均经临床、影像证实6个月内,抑郁诊断为Zung量表≥40分,或GDS量表5~10分。两组患者均给予类似的规范脑卒中治疗,而治疗组加用抗抑郁剂左洛复,连续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Zung量表、GDS量表和ADL评分变化。结果Zung量表、GDS量表评价发现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4、8和12周末均有好转,以12周末最明显,亚组分析提示左半球、多灶患者抑郁症状较明显,其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ADL评定发现,治疗组总体康复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4、8和12周末均有进步,以12周末最明显,亚组分析提示左半球、单灶患者的ADL康复效果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左洛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有效,也促进ADL康复,副反应少,有延时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钙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BNP水平。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LVEDd、LVEF及血浆BNP水平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氟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0~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4±3.9)分VS(14.9±4.6)分(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