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当前以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和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初露端倪,日益走进人类生产与生活的诸多领域。第三次工业革命将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什么?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文化教育该如何发展?世界教育特别是中国教育应如何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需要引起政界、企业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  相似文献   

2.
以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不断发酵和酝酿,预计将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长三角地区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工业革命的到来既有冲击也有机遇。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的长三角地区应该把握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结合区域特点,创新政府体制机制,推动企业生产模式调整,加强自主研发,加快产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2007年2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演变为席卷美国、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中国作为一个正在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国家,自然也无法置身事外。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此外,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认识这场危机,使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已经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引起了世界分工体系的新变化,从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转变已经成为各国调整其生产模式所面临的主要趋势,技术创新是各国实现传统优势转变以及提升价值链上所处位置的必要条件。在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世界分工体系所发生的四大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当下面临的世界分工体系调整中的机遇和优势进行分析,认为在国际分工体系调整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要实现长足的进步,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国内分工与世界分工的协调,并在世界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在世界分工体系调整背景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综合竞争优势,逐步提升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培育新优势,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5.
孔祥永 《国际论坛》2015,(1):50-55,80,81
本文试图从历次世界经济长波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入手,分析经济长波框架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当前美欧各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产业结构失衡和政府在创新政策制定上的"缺位"等问题,这些问题无不与技术创新有很大的关联。时下以互联网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数字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3D"打印技术等新技术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国应当抓住21世纪前20—30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利用"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会窗口",藉此完成对发达国家的赶超目标。  相似文献   

6.
洪仁玕新政是1859年提出的,这时正值世界工业革命的二、三代之交。英国为第一代;法、美、德为第二代。当洪仁玕新政提出时,还没有起步的日本或虽已起步但仍较落后的俄国,也以第二代国家经济转换的轨迹为借鉴,登上世界工业革命的第三代列车。当时的中国也有这种机遇,也存在着实施洪仁玕新政的可能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失丧了登上世界工业革命第三代列车的机遇。这个教训,很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世界正在迎接着一场新的变革。因此,有学者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命题。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实质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与互联网的创新、融合与运用,且倡导无污化、后碳化。由此可以看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生态教育、培养生物圈意识等议题也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当今世界经济正在从传统的经济向新型的知识经济转变。知识经济正在给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并带来更好的机遇。知识经济对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云计算、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普及,人工智能已嵌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影响科技领域的发展,同时也给政治、经济、社会、道德伦理等领域带来了风险与挑战。由此,应从社会、政府及人类自身三个层面积极探索应对策略,以期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相互联动的有效合力机制,实现对人工智能的合理控制,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探索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推进“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之间的动态平衡,需要主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在化解传统风险的同时,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兴风险挑战。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机器问题”带来的社会失业风险、技术监管滞后带来的隐私风险、多智能体崛起带来的治理风险、技术异化带来的伦理风险、人类生存意义何在的终极风险等挑战,使社会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兴风险挑战,我们需要推动劳动力教育培训体系升级,进行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实现数据使用与隐私保护的平衡,实行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从而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风险挑战进行有效治理,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生产力的较量,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资本的掠夺,那麽,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这场信息革命,很大程度上则是资源和能源贮备的竞赛,起伏再三的海湾战争就是最佳的佐证。得天时之利,地处中国西域边陲的“彩云之南”——云南,却是个资源宝库,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香料之乡”、“药材宝库”之称,其矿产资源更是数一数二,“有色金属王国”非它莫属。物尽其用才不负上天恩赐。勤劳智慧的云南人在新时期把握机遇,提出了变矿产潜能为优势,将有色金属产业作为五大经济支柱之一的发展策略,对云南的工业格局进行了全新布局。…  相似文献   

12.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远未结束,对世界经济的危害还会加重,对中国的影响还在加深,世界经济在未来三年内所面临的将不是通胀威胁而是通缩危险。面对这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破坏最甚、危害最大的危机,中国应把握“两大历史性机遇”:一是迈向成熟经济体的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二是我国参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机遇。只要我们科学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完全可以将危机变成机会,解决中国经济中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未解决的问题,使中国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迈向改革开放和全面经济建设的征程。我国错过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但我们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改革是一次伟大的惊心动魄的革命,需要人才和科技作为支撑,可我国的基础教育还不先进,特别是边老少贫地区的教育还很落后,不改变这一现状,中国的改革开放将进展很慢,中国的全面高水平高质量的小康水平将得不到预期效果,中国的全面现代化及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  相似文献   

14.
入世在即,我市经济将一并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省委、省政府日前做出“加快淮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为我市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目标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应对运作得好,凭着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成长空间,我市将迎来外商投资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发生过两次"体制性文化创生",奠定了古代中国发展的基本模式。当代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这正是实现第三次"体制性文化创生"的历史性时机。完成这次"体制性文化创生",不仅能够实现中华复兴伟业,而且对于人类历史也将产生重大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梦之教育梦伟大征程的开启,"高教强国梦"便被提上日程。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一场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作为发展的必经之路,是顺应时代的有力举措,高校改革则是实现高教强国梦的突破口。站在时代与发展的枝头翘首,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教育界已然掀起一场风暴,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不言而喻。为顺应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发展潮流,高教改革不仅要善于以发现自身问题为出发点,完善内部结构,而且要勇于以国际舞台为大背景,借鉴有益经验,最后要敢于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吸收并融合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以其先进理念作为改革的指导思路。由于高教改革的时代需求与第三次工业改革的本质特征一脉相承,所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人本化理念、个性化特征、信息化方式将对我国高校产生强力冲击和深刻启示,同时也会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办学规模要求、教育国际化途径等方面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新疆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一书,是由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龚新蜀所著,2019年8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尤其是到2015年以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趋势明显,内需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有关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实现途径仍是以2002年时对第五次技术革命浪潮的主导技术——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加以定义的,并没有反映出目前已逐渐清晰的以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工业化道路的巨大影响。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增加可再生能源革命(绿色技术)、智能化和纳米技术革命的新内涵。抓住新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落后的美国和德国通过抓住"第二种机会窗口"成功地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从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史的视角进行分析,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如果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依托民族产业和庞大的国内市场,从新技术革命的产业价值链高端入手,重塑我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竞争优势,这是我国与美、日、欧共同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领导者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的出版以及《经济学人》编辑保罗·麦基里的评论文章引发了全球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热议和高度重视。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政界、商界、企业界引起的震撼和影响力比教育界要大,其关注程度比教育界更早、更广、更深入。汤敏、周洪宇等国内学者也对第三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相关的研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一个新的浪潮正在猛烈地冲击着人类社会,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影响。对此,托夫勒称作“第三次浪潮”,图拉克呼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丹尼尔·贝亦则说是“后工业社会的到来”。这些未来学家们的学说和预测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但一个以信息革命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正卷地而起却是事实。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样,这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整个意识形态,又何尝不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呢?这个信息革命的新浪潮,将以不可遏止之势波及当今社会的所有领域。无疑,高校学报也当然包括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