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和谐社会语境中的政策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金林 《学术界》2007,3(3):68-73
政策平等是政府对公共资源分配应然的价值取向,公民基于其平等的政治地位而应当享有平等参与政策、并决定公共决策的权利,公共政策对政治、经济、文化权利的分配,应当体现平等原则,给每一位公民平等的伦理关怀。政策平等的要求优先于效益的安排,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内在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是政策公共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普遍而平等的政治参与既是现代国家追求的理想,也是各国法律规定的公民应该充分享有的基本社会权利。然而,形式上的平等与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构成了现代民主政治的一大困惑。从政治资源的构成、资源分配不均匀的原因及趋向、各资源因素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及互动关系的分析,说明政治资源分配和运用方面的差异是造成政治参与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公民政治参与的道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建构政治生活的一种途径,是政治生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政治获得其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社会基础。由于它既是公民的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因此,它具有道德性。它离不开道德动力,内含着自由、平等、消解分歧以及寻求政治生活的共同基础等道德要求,要求公民具有区分公私、诉诸公共理由、宽容或者妥协、监督和敢于合理地批评官员等主要道德品质,并能够产生达成合理的共识、明确公民的义务、规范政府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的道德效果。  相似文献   

4.
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权利的贫困,即在政府主导的各种价值分配中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公共政策制定中,弱势群体的愿望和利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真实的反映,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弱势群体处于政治参与权利不平等的地位。社会公正的实质是社会主体权利的平等性,而转型期弱势群体在政治参与权利上的不平等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所以解决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是促进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平等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指向与要求,是衡量社会行为主体价值的一种尺度。公平是一种特殊的平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应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平等与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和谐为标准,以自由与平等完全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为历史的归宿。社会主义的原则与本质内在地要求我国执政党和政府应遵循平等原则,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己任,在公民基本政治、经济权利方面,应当无差别地"按需分配",而在非基本的政治、经济权利方面,则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就是在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种社会行为主体在公共领域的有效互动中,由个体理性走向公共理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政治博客的兴起对我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加大,将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社会的善治,尤其是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公开化、公民自治、政府的廉洁和效率、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必将有力推动政治文明的进程。但同时,要正确认识政治博客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可能带来的冲击,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政治博客的健康成长,形成文明、科学、民主的政治生活氛围。  相似文献   

7.
试论"平等人公社"的平等--古斯巴达社会制度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希腊吕库古改革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古斯巴达城邦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主要特征.古斯巴达的统治者,出于维护城邦强大与秩序稳定的目的,在立法和改革中制定了一些平等民主的措施.但在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制约下,是不可能实现城邦公民各阶层之间真正的平等与民主的.  相似文献   

8.
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和国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其生命在于融入公民的生活。共和国不是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政治符号,它不仅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更是一种需要我们加以认真对待的政治价值体系与政治生活方式。共和意味着承认人与人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和包容性,能够在和平的状态中共同生活。共和精神的实质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平等权利的尊重和对多样价值的包容。共和国是通过公共权力来实现共和的政治组织形式,它建立在平等的公民身份基础上。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原则是平等、参与和分享,意味着社会公众能够通过民主与法治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只有在国家尊重、保护与善待公民的前提下,公民才会认真对待规则、公共事务与政治共同体,形成守法、参与和分享的生活方式,养成理解、尊重与爱戴共和国的良好社会风尚。认真对待共和国,就是要尽心尽力地维护共和国的统一性与长治久安。维护共和国,就是维护我们的政治共同体,维护公民平等协商与合作共享的生活方式,维护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晶辉 《北方论丛》2003,3(2):41-44
古代希腊吕库古改革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古斯巴达城邦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主要特征。古斯巴达的统治,出于维护城邦强大与秩序稳定的目的,在立法和改革中制定了一些平等民主的措施。但在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制约下,是不可能实现城邦公民各阶层之间真正的平等与民主的。  相似文献   

10.
公民参与是政治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社会的发展使公民政治参与呈现新动向,这是政治系统适应政治生态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主体得到拓展,新社会阶层成为重要的参与力量;参与工具更加优化,网络媒体的作用凸显;参与动机趋向世俗化,利益表达成为参与的首要动因;参与效果得到改善,参与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明显。同时,不断发展的公民政治参与也会给政治系统带来压力,无序参与、"数字鸿沟"、"政府俘获"等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关注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动向有助于政府在新的环境下不断更新理念、调适行为、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1.
人的平等诉求表现为人的基本价值和基本权利的实现,政治平等的发展应以公民权利的扩大和保障机制的健全及完善为标志.现实中,在平等权利和不平等收入的混合结果下,造成了政治平等的原则和市场经济原则之间的紧张关系,出现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博弈.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把公平和效率看作是具有同一价值指向的一对范畴,在二者的博弈中寻求一定的张力关系,实现政治平等的合理分配维度.  相似文献   

12.
善治理念指导下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现状及完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成为现代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但网络政治参与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电子乌托邦的幻想、数字鸿沟的存在、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以及传统政治体制的限制。总的来说,目前的网络政治参与缺乏政府与公民的合作,善治理念强调的是政府和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治理,通过政府与公民的协作努力使整个社会实现广泛的民主。对此,我们应该在善治理念指导下,政府与公民合作努力共同消除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这样才能推进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使网络政治参与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营利组织作为政治活动中一股活跃的力量正在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影响政府决策与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推动着公民进入政治生活系统的进程。基于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政治参与,型塑了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发展。后现代情景中公共行政提供了这样一种公共能量场,在此场域中,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间形成一种结构性关系并使其话语权得以实现,而这是以非营利组织话语表达符合话语正当性原则为条件的,即符合政治参与的规则。  相似文献   

14.
宋源 《北方论丛》2003,(3):33-36
现代政治生活对诸多领域都有其重要需求,满足这些需求是现代政治生活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现代生活道德需求的公民和国家两个向度中,前包括法制社会的要求和公民道德层次的提升;后包括政治制度的道德化、政府的道德化、政治道德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议题。市场经济造就公民社会,强大活跃的公民社会是市场经济成功的重要保证。公民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四个根本转变。公民社会与契约精神内在关联,社会生活契约化体现着自由、平等、法治的价值追求。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和相对独立的社会;自主的个人和社会组织;科学界定和规范国家权力;法治体系的完善和政治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且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充分表明公民教育是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要素.由此可见,公民意识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环节,而且影响到各方面工作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当整个社会大力建设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时候,必然要求每一个公民不断提高和强化自己的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公平正义意识、当家作主意识,等等,这也正是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从而显示出公民教育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市场主体之间在横向维度上自下而上建构平等竞争的经济关系,为政治平等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市场体制的不平等困境要求平等应该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价值而存在。只有充分发挥市场、社会和国家的积极作用,才能构建一个基于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普遍内化于公民的政治心理,外显在公民的政治行为上,对政治稳定造成一定影响.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需要成熟的公民政治心理与公正的政治有机系统作为支撑.公正的政治有机系统对维护健康的公民政治心理有强大的正向保障功能,发挥政治系统的制度功效,实现公民心理、利益、权利方面的需求,能够使公民政治心理更加趋于成熟,促进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9.
蔡小平 《甘肃社会科学》2007,(1):233-235,190
民主政治建立在一定的道德基础之上,因而民族的道德理念是民主政治的精神支柱.本文就政治的合道德性来解读民主政治,进而思考中国民主政治的道德预设.西方民主政治的道德前提是自由、平等,但在西方自由民主框架内,自由与平等具有内在的冲突,导致公共生活式微与道德丧失.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既要高扬公益政治、道德理念,建设和谐社会,也要积极借鉴西方的权利政治、法制思想,实现更加均衡对等的平等,实现公民和国家的自由一致,建设更加人道的共和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不平等是消费社会中最大的政治。回顾消费革命和消费研究的历史,可以发现,消费曾被当作重要的政治问题而讨论过,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的、文化的或社会的行为,更是一种政治实践的行动策略和社会控制的治理技术。然而,在私人化和浪漫化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冲击下,消费渐渐疏离了政治,个体化差异成为不平等的华丽外衣,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素被掩盖。但不平等的政治从来都是无法隐藏的,所有的消费不平等问题最终都将以政治问题的形式爆发出来。重返消费政治的分析框架,让个人消费与解放政治再续良缘,不仅是基于历史的发掘,也是对全球化时代日趋扩大的消费不平等现象的一种理论回应和学术关怀,因而有着必然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