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典作家关于素质教育理论的历史沿革历经四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接受各方面教育;它取决于教育和外部环境;共产主义社会将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新人。列宁、斯大林认为造就共产主义新人一定大力加强共产主义教育和科学文化技术教育,还要提高人们的民主意识。毛泽东则提出了“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论。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理论。  相似文献   

2.
臧峰宇 《天府新论》2007,1(3):25-29
共产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生成昭示着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自觉追求,蕴含着对以往社会存在形式的实践超越。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基于对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的发现,在与当时诸多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流派论辩中逐渐清晰,其人学向度使自由与平等的理念内在融通。这种融通使共产主义理论完成对现存政治的超越,当阶级差别消失、国家机器消亡的时候,“个人”获得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所提出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未来高级社会的基本原则中,“每个人”这一极为重要的内容多被研究所忽视,完整的命题成了“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的“基本原则”中的“每个人”,强调了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主体是具体的个人,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互为条件的。马克思关于“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在批判性地考察迄今为止的历史实际的基础上得出的,同时,它的实现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一基本原则中的“每个人”、“全面”、“自由”三部分是密切相关的,对此予以完整、准确地把握,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哲学,就是关于“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学说。在马克思看来,在以资本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交往扩大所造成的物化和中介化、资本的同一性逻辑的强制以及原有虚幻共产主义严重的制约着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因此,要实现人的解放,就必须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破解交往的物化和中介化,瓦解资本的同一性逻辑,摆脱虚幻共产主义的诱惑,在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中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韩炳哲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中占主导地位的剥削形式,已由马克思所描述的“他者剥削”转变为“自我剥削”。齐泽克以新冠疫情为案例背景,对韩炳哲“自我剥削”理论提出了五点批判:一是“政治正确”对自我的限制和约束;二是斗争和对立不能简单归结为“内卷”;三是“自我剥削”批判存在例外情况;四是发达的西方国家并不像它宣称的那样宽容;五是马克思“他者剥削”等理论范式在当代仍具有强大解释力。齐泽克借由对韩炳哲“自我剥削”理论的批评,进一步提出了对共产主义的四个辩护:一是共产主义的对立面只有野蛮;二是共产主义能实现全球合作防控新冠疫情;三是共产主义是逃脱韩炳哲描述的“自我剥削”困境的出路;四是中国疫情防控的成功预示着共产主义的可行性。通过对齐泽克和韩炳哲论争的分析,有利于推进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当代理解,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增进对共产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十分关注人的命运,与以往的思想家们有所不同的是,马克思不再把人看作“感性的、自我意识的人”,而“不仅把人看作自然的人,而且看作社会的人”,马克思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正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有三种不同的命运,人的发展存在三个不同的阶段,人的价值是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体。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既是人的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人的存在的第三种命运,在这一阶段,人的三重价值也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7.
邱荷 《理论界》2014,(4):1-3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他们将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统一起来,指出共产主义理想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达到个性自由的理想人格。他们的理想观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然而,人的解放仅仅是共产主义的一个维度。根据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人与自然是一个互为对象的有机整体,近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分离与对立是由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统治的结果。扬弃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实现共产主义,既包含着人的解放,也必然蕴涵着自然的解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价值理性与科学理性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浩 《东南学术》2005,(6):33-37
本文认为,学界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解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科学理性的理解模式,即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科学,另一种是价值理性的理解模式,即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对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性的张扬.其实,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本真内涵是这两者的辩证统一,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维度,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解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指出,私有制条件下的实践活动束缚了个人自由幸福的实现,认为,自由的劳动是幸福的本质;只有在全面解放生产力的真实共同体中,“现实的个人”才会从各种社会关系的异化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终通往幸福的归宿。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公正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社会公正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是人类苦苦追寻的理想目标。人是建立和实现社会公正的主体和基础。而社会公正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并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提供社会保证。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公正实现的最高境界 ,同时也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论述共产主义概念具有现实关怀、终极关怀和历史发展逻辑三个维度.区别于常见的只赋予其终极社会形态意义的理解,共产主义的三个维度意义分别具有批判的实践运动、自由自觉的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及人的历史发展逻辑等辩证运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把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起来的新社会设想为“自由人联合体”。这个“自由人联合体”,即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社会组织,包括共产主义社会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在“自由人联合体”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同时就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所以社会成员将是自由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相似文献   

14.
朱立元 《学术研究》2022,(4):142-153+178
德国古典美育思想是马克思美育思想的重要来源。马克思对康德、席勒、黑格尔的观念论历史哲学模式及其美育观进行了深刻批判,实现了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对德国古典美学、美育思想的革命性超越。这表现在:第一,马克思关于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作为共产主义最终目的的学说是对康德“人是目的”思想的超越;第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观是对席勒自由观的审美乌托邦主义的超越;第三,马克思自由劳动时间论是对席勒“审美无时间规定”论的超越;第四,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异化劳动造成的社会和人性的分裂的批判,超越了席勒对人性分裂的揭露和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批判;第五,马克思关于个体和人类共同自由发展的理想是对康德、席勒偏重于“族类”发展思想的超越。马克思以人的现实解放为根本目标的历史哲学,实际上也设定了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那就是通过审美和艺术鉴赏,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素养,塑造和改善人的美好心灵,全面提升人自身的精神文明素质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能力。这对于我们今天在立德树人、铸根塑魂总目标下开展全社会的美育工作有极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东英 《学术论坛》2007,46(3):37-3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和谐思想,其理论前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理论预设是人的三重属性,内容涉及三个维度(自然维度、社会维度、精神维度)。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境界,不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终极关怀的是人的个性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国富 《理论界》2013,(7):102-103
马克思从哲学层面探讨共产主义思想,论述私有制和分工导致人的异化状态,进而提出共产主义作为消灭现存异化的现实活动,必须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和分工对人的生存活动的消极影响,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为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学说的理论视角在于人类社会如何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对于人的自由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在马克思看来 ,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 ,个性自由与人类解放是同一的历史过程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解放的出发点和归宿 ,消灭私有制 ,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周宏 《南京社会科学》2001,42(12):24-27
粗陋的共产主义指的是在西方近代早期出现的反对不合理、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社会 ,平均主义地宣扬社会平等的共产主义思潮。虽然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猛烈批判 ,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在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具体理解上所表现出的极端的无思想性和粗陋性 ,却对共产主义的发展起了不良影响。在它那里 ,平等被理解为平等地分配现有的财产 ,而对于难以分配的财产则倾向于消灭。与此不同 ,马克思把平等作为自己学说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这种平等是每个个人在自由而全面发展基础上实现的平等 ,共产主义就是实现这种平等的社会形式。在共产主义运动中 ,警惕粗陋共产主义的思想因素 ,维护和发展共产主义的科学性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于人的本质的揭示,马克思是从"抽象的人——现实的个人——非人——人的复归"的历史走向阐释了人的存在状态的,相应地,对于人的本质的确立是基于"否定——重建——再否定——再重建"的科学的辩证过程.马克思用实践的革命性确立了人的总体性的对立统一,这是马克思人学辩证法思想生成的重要路径.它的合理之处不仅在于它彻底克服了"物的逻辑"的局限性,以"人的逻辑"表达了人的独特的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更在于其对束缚人本质生成的制度给予深刻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必须以现实的革命行动改变现存的社会制度,即以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人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运动及其实践追求的实际内容。而对“人”的理解存在着“个体”和“类”两种意义上的理解。自由主义从类本质意义上抽象谈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具有极大欺骗性和虚伪性,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片面对集体主义的强调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误读。从马克思的本真语境出发,辩证理解个体与类的关系才是对“人的全面发展”中“人”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