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妇女时报》是第一份商办女性报刊,也是第一份采用新式仕女画作为封面的女性报刊。这些封面既超越了之前女性报刊的封面女性形象,也没有落后于后来者,构成了现代女性媒介视觉形象的开端。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既有利于积累女性报刊的办刊经验,也有利于找到一个研究社会历史文化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妇女时报》是第一份大规模连续刊登女性照片的女性报刊。该刊内页的女性照片体现出较强的现代感,其出现得益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摄影技术的传播。她们是女性摄影形象在现代女性媒体中的初次露面,意味着现代女性媒介视觉形象从绘画向摄影的转型。她们代表了当时主流社会可以接受的良家女子的最大公开尺度,是现代女性获得身心解放的标志,为女性读者提供了模仿的标本,进而有助于推动女性现代性进程的展开。对这段历史的回顾与解读,丰富了性别与政治主题下的个案研究,也为当代女性期刊提供了办刊经验。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面抗战前后中共在海外宣传的主要喉舌<救国时报>,在宣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上有着突出的贡献.该报有关妇女抗战救国的宣传内容非常之多,这是同期其他中共刊物所不能比拟的.为更好地领导妇女运动和宣传妇女政策,中共<救国时报>在宣传妇女抗日救亡运动的策略上是独具匠心的:以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来对妇女运动加以引导和支撑;重视突出知识女性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示范作用;积极渲染普通女性同胞的抗战热情.为更好地提高中国妇女抗战的积极性,<救国时报>刻意增加了不少国外妇女运动的报道.为更直观地宣传妇女运动,<救国时报>在编排上较之同类报刊罕见地采用了大量的照片和图片.  相似文献   

4.
西周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从繁荣走向没落的阶段,这一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低落,这种低落可以从《诗经·国风》中透示一二.文章从《国风》中有关女性生活的诗歌入手,对当时的女性地位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女性不幸和悲哀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时期有不少妇女投身革命运动,民国的成立,唤起了妇女的政治热情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妇女解放运动迅速朝要求参政的方向发展。受此影响,这一时期创办了一些以争取女子参政权利为主旨的妇女报刊,其中最主要的是《神州女报》。《神州女报》一方面力辩妇女应当参政,另一方面则回到妇女自身,来谈妇女如何才能获得参政权。  相似文献   

6.
冷佛原名王绮、王咏湘,出生于没落的满族贵族。清末民初著名的北京报刊小说作家,曾在多家报刊作过编辑,辛亥革命后流落东北,任《盛京时报》主笔。他被誉为是与穆儒丐齐名的东北现代文坛长篇小说创作能手。他的作品,不论是小说、戏剧、诗歌还是杂文、时评,都能够直面现实与人生、敢于直率和尖锐地揭示社会矛盾。可以说他在东北现代文学的开拓与发展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透析安德森《林中之死》中的女性映像,可以探究当时美国女性悲剧生活的根源。女主人公格雷姆斯凄凉、孤独的死亡是对当时男权社会的一种无言的抨击,也是一幕美国时代的悲剧,一曲妇女命运的悲歌。  相似文献   

8.
女性要求解放的声音历来置于民族国家构建的语境之中,这是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一大特征,辛亥革命时期大量涌现的女性报刊记载了这一特征。潜藏在这一特征背后的,则是按照男性的观点来塑造新女性。在男权社会,女性声音是无法逃脱男性的影响的,而辛亥革命时期的男权社会,通过缔造"母性"和"救亡"两个神话来形塑当时的知识女性,亦影响着其时的女性解放思想以及女性报刊的集体发声。女性的声音自然地融入民族国家构建的话语之中,也带来了一个巨大意义,那就是为中国女性奠定了其作为"社会人"的意义。但女性报刊终究未能创立自己的公共话语空间,这也说明了女性解放道路的艰难。女性报刊要成为真正的"女性声音",知识女性就应该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用自己的话语模式发声。  相似文献   

9.
越楚 《可乐》2011,(5):72-72
辛亥革命后,在当时北京地区影响很大的《顺天时报》曾登出一则征婚启事,启事人便是大名鼎鼎的章太炎,其内容大抵有五条:  相似文献   

10.
自1898年近代第一份妇女报刊《女学报》创刊至五四运动前的二十年间,我国共诞生了百余种妇女报刊,它们或由女性创办,或与女性生活休戚相关。以1898—1918年间出现的妇女报刊为对象,重点关注其在女性觉醒与独立方面的作用与地位。这些报纸的创刊体现了知识分子对女性的关注,见证了中国最早一批女性的觉醒,既促进了近代以来女性解放事业的发展,又在改善社会风气、推动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出现翻开我国妇女报刊事业的崭新一页,成为近代女性建立话语权的最初尝试与生动实践,在近代以来的妇女运动发展史和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旧上海三大报之一,《时报》向以业务革新著称,专刊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业务革新之一。从1919年开始,《时报》先后办有教育、妇女、儿童、实业、图画等多种周刊。此举对于该报和当时整个报界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时报》专刊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戈公振是直接的推动者。"专家主持,开放办刊""引进新思潮,传播新观念""专业内容,大众化表达"是其基本模式和特色。《时报》专刊是我国报纸办专刊的最早尝试,具有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封建宗法社会里,女子地位低微,在多妻制度下,男性可以拥有三妻四妾,而对于女性贞节的要求,却极严格.这种情形,一直到了明末清初,仍没有多大的改变.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聊斋志异》中看了出来.当时的女孩子,仍被认为是“赔钱货”(如《青梅》卷四页444),社会上一般都重男轻女(《续黄梁》卷四页518),认为生为女性,是上天的一种处罚,妇女所  相似文献   

13.
<围城>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在当时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可以说是先进的、时髦的女性代表,对她们的思想状态、生存环境、经济、社会地位进行剖析,一方面可以再现妇女在当时动荡社会中的真实生活面貌;同时又能揭示钱钟书先生的女性观点.  相似文献   

14.
西周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从繁荣走向没落的阶段,这一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低落,这样低落可以从《诗经&#183;国风》中透示一二。文章从《国风》中有关女性生活的诗歌入手,对当时的女性地位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女性不幸知悲哀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清代著名诗人蒋士铨的《乌江竹枝》生动记述了当时安徽和州地方劳动妇女生活的真实情状。这在文人诗作中是极其罕见的。诗句中所透露的可以从多方面反映社会风习的重要信息,也具有值得珍视的价值。蒋士铨其他诗作中体现的对于下层妇女的理解和同情,值得妇女史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16.
1996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全国妇联宣传部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全国妇女报刊第十一届年会.来自30余个省市妇女报刊的6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并座谈.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启璪作了重要讲话和题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报告.本次年会的主要议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办好妇女报刊:围绕这一主题.会议组织代表们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妇联七届四次执委会上的讲话;观看了丁关根同志《关于学习六中全会<决议>精神的体会》的录  相似文献   

17.
《顺天时报》是20世纪初日本人在中国发行了30年的中文日报,也是于北京创刊最早的近代报刊。作为日本政府的机关报,《顺天时报》在宣传日本的对华政策、控制中国的舆论界等方面影响很大。“五·四运动”后,该报受到中国各界有识之士的批判和抵制。本文通过介绍《顺天时报》的创刊、发行以及中日冲突下两国知识分子围绕《顺天时报》展开的笔战,考察和分析20世纪上半叶两国知识分子对中日关系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晚明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集话本、拟话本之大成的三部集子。《红楼梦》是清代著名的满族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巨著。虽然两书的内容丰富多样,作者的民族不同,生活的时代各异.《三言》的艺术成就也不能同《红楼梦》相比,但两书都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从多种的角度,描绘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生活和命运,敏锐地发现和反映了女性身上所存在的优良品质。这使两书在妇女主题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研究它们的相似之处,不仅可以看到《三言》对《红楼梦》的启发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最早的妇女报刊是1898年在上海创刊的《女学报》,这是晚清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近代报刊在中国的出现以及晚清自办报刊的热潮是妇女报刊诞生的大环境;晚清妇女解放思想的萌生及其实践是妇女报刊产生的直接动因;晚清自话文运动的推广与妇女报刊的出现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这次年会,是在党的第十四届六中全会之后召开的.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贯彻落实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妇女报刊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提高妇女报刊的总体质量和妇女报刊工作者的素质,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次年会的主题,就是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妇女报刊如何更好地、始终不渝、坚持不懈地为培养“四有”、“四自”新女性眼务,使妇女报刊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和提高.下面,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