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指导学生评改作文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目前我们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并没有对作文评改予以应有的重视,仍采用传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如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第四学段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相似文献   

3.
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就是作丈的批改了,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得到“学生写,老师改,写完改完一边甩”这样的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进作文的评改方法已势在必行。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本校作文课题研究,尝试运用新的理念对作文评改方式进行改革,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既能减轻老师负担,又能提高学生作丈水平的路子,那就是变“教师改”为“学生改”。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作文,老师改文”。教师是作文评改的主体,一度盛行的“精批细改”,使教师陷入作文批改的“苦海”,而学生对“满纸红”从心生厌倦然后漠视。事实证明,这种“苦行僧”式的传统作文教学事倍功半,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延伸、扩展和补充。“传统作文教学重指导、轻评讲。现在我们提倡写作指导粗一点,时间少一点;习作讲评则要细一点,时间要充分。”(《课标解读》)因此.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作文评改放在重要的位置.打破传统作文评价主体单一、评改过程封闭的旧模式。构建了“美文欣赏——范文引路——拙文导改——自改互评——改后师评”的小学作文多元互动评改课堂教学模式,以评价主体多元互动,评价过程开放发展,评价功能激励性.评价语言多样化等原则.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习作修改之中发现修改带来的变化,体验修改带来的成功,享受修改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曾对“学生作文老师全批全改”这种传统作文评改方法一针见血地予以批评:“学生作文教师评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而效果呢?叶老亦曾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新课标倡导“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进行改革,学生应该是整个写作活动的主体,既是写作的主体,也是评改的主体。因此,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改是非常重要的。为有效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实践活动,我用了近3年的时间,开展了《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的实践研究,下面是我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作文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时,叶圣陶先生还有一句名言,这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因此我们新“课标”下的作文批改,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仍以这种标尺要求教师。遗憾的是,这把衡量作文教学的“标尺”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老师,又危害学生。请再听听叶圣陶先生的谆谆告诫吧:“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秉承叶老的教导,笔者从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找到的答案是:让学生批改,把作文的批改权交还学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相似文献   

9.
传统作文教学长期存在学生怕写、教师怕改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有: 1、学生作文读者少。主体写作、评改意识差。除极个别典型之作外,学生精雕细琢的作文向来只有老师一个读者,教师凭借个人意志掌握着评改的生杀大权。学生普遍产生“为改而写”的错觉.把作文当作被动的负担交卸,因而缺少自评自改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只重分数不重评改,评改的效用得不到发挥。  相似文献   

10.
作文评改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它是作文指导的继续,也是作文讲评的基础,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导、写、改、评”中,教师包揽了其中的三个环节,尤其是批改作文这一环节的工作占去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极大地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而学生往往很少注意教师的评改。这一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即使教师投入多,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的写作要求是: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实施意见中再次提出: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笔者从随堂听课和与教师的交谈中发现,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的评改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只关注几句评语。因此.评语如不讲求技巧,不是平等沟通,学生往往心灰意冷,收效甚微。一些教师的评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多元互动式作文评改,是指在教师精心、全面地指导下,学生个人自我评改和同伴互助评改相结合,同学互助评改和全班交流评改相结合,学生评改和家长评改、教师评改相结合的作文评改模式。这种模式既做到精批细改,一题多改,互批自改,评改互赏,还可以做到作文评改迅速及时,极大地缩短了信息的反馈周期,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同时创设和营造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逐步教会了学生自改作文本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戈键环节。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这就说明作文批改由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存在着弊端,有改革的必要。那么,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解放”与“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前“范文讲评—初稿—一次性评改”的英语写作模式使得学生失去了在修改作文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而且无形中加大了教师工作量,使得教师费时费力的评改,却不能看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甚者有些学生会反复的犯相同的错误.在以同伴互评和教师发馈相结合的写作模式下对教师反馈做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校语文教研组教研课题是“作文批改”研究。目的在于改变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因为.这种做法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以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坏习惯,这对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修改作文上。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修改的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不断地锤炼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秀出精美文章。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告诉我们,养成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并非可有可无。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由作文前的指导、点拨,作文中的疏导和作文后的评改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教师对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系统论的观点告诉我们,整体是由要素构成的,系统的质量以要素的质量为基础。要整体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就需要对作文评改进行必要的研究.以使作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从学生的作文心理看,学生每次作文后,最急于知道的就是教师对作文情况的反馈.以从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找到自我和学业的成就感。但事实上学生作文本上获得的评语往往是:语句通顺,记叙具体,条理清楚,中心明确,或者就是以上几项不够怎样,欠怎样,以及错别字太多,离题等等。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不再关心批语,作文上交就等于画上了句号。所以,教师作文评改的批语中每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心理.关切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我在作文评改中,尝试运用情感化的作文批语.使评语作为作文评改的重要手段而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心就烦。”这是学生面对习作的口头禅。可这又何尝不是语文教师的心病呢?对于教师,习作难,难在习作指导;习作烦,烦在习作评改。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是埋头苦干啃大山,将每篇习作都进行字斟句酌的品评,再苦思冥想、生搬硬套地在后面写上评语,然后用上一堂课的时间进行讲评修改。通常一次习作下来,教师要花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真正完成一篇习作的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