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族问题在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问题的一部分。改革开放十年来,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重要变化。社会主义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总揽全局,改革开放这个总方针要贯彻到民族工作的各个方面去。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改革开放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民族和民族问题发生新的变化,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地区经济开发、民族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等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民族工作电必须转变观念,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因素,研究政策,以适应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需要。本文提出商品经济观念可否导入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命题,供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2.
朱为鸿  胡炳仙  胡绮轩 《民族学刊》2021,12(7):30-38, 105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从实际出发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级人才而设立的高等教育特色形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预科教育在改革中前行,在发展中改革,经历了初步发展、停滞发展、自主发展、多元发展等四个阶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创新了集中办学、以预为主的广西模式,分散办学、“预本衔接”的内蒙古模式,以补为主、重视语言的新疆模式。民族预科教育形成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多元化培养模式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成为造就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金色桥梁。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O年来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回顾与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保障和促进了少数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较全面地分析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建设的发展状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学界在民族发展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较高成就.本文对这30年来民族学界就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小民族社会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发展、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问题的研究做一回顾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卢露 《西北民族研究》2012,(2):53-64,20
美国学者白荷婷的《创造壮族:中国的族群政治》是研究壮族的经典经验研究之作。这个研究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认定在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壮族,并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过程。作者总结了壮族地区和国家政治互动的三个时期,指出中央政府对广西地区实施民族政策的目的,是要将壮族整合进一个更大的国家政治体系中,所以政府必须发展壮族文化,提高壮族教育水平和保护壮族语言。但改革开放时期,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在逐步拉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壮族的"族群———民族主义"在逐渐提升。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族群研究范式的差异性以及此项研究的不足之处,试图对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制度设计中的局限性作一些再思考。  相似文献   

6.
越南是一个有54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发展面临的困境,越南政府十分重视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越南教育与培训部探索实施包括民族语言和官方语言在内的三种双语教育模式,以保持少数民族语言在民族地区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文章介绍了一个双语教育试点项目,从教学生态的视角反映越南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是国家对少数民族实施的教育优惠政策,加分政策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与繁荣,也关系到社会成员对整个教育的心态反映.本文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加分政策对社会心态的影响分析,提出了两点对策建议: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不能完全取决于族别身份,而要按照地域来划分加分对象,排除其他民族对少数民族智力因素的歧视;基于中国实施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有必要在未来的几年内逐步取消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建立形式与内容统一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各国的民族国家,都在探讨怎样才能接纳和教化少数民族并为他们谋求安定的生活,同时研究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国民的统一问题。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少数民族政策。东南亚各国至今存在着对少数民族关心不够或不肯腾出手来对其进行管理的国家。老挝就是这样的国家之一。凡是在老挝出生的人都成为老挝的国民,不存在因民族集团而造成的法律上的差别。因此,在法律上当然也就不存在少数民族问题。然而,实际上因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上的差别形成了以老挝族为顶端,而其他泰系诸民族、瑶族、苗族、摩伊族等而下之的序列。从原始民族摩伊族来看,他们深受土地掠夺者老挝族的压迫,在日常生活中与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人所赞誉.党和国家以及其他发达地区乃至全社会为民族地区扶贫开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政策,为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初步形成了符合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实际的基本经验,凭借这些成功经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将迎来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此文从哲学视角来思考民族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即民族教育的出发点——逻辑起点与终极目标——逻辑终点的问题,这是建构民族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我们认为民族教育学的出发点即逻辑起点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发展是其中介范畴,核心范畴则是民族教育;逻辑终点是民族教育实践,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11.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20.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