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犹如一片浩瀚无边的大海,而英语的成对词则是这茫茫大海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成对词在英语中的所起的作用其实就相当于汉语的成语,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成对词指的是在英语语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语言现象:即有些词汇经常成对出现,成对词之间通常由and连接。成对词多数都是由词性相同的两个代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或者副词组成,如this and that(各种各样的事物),knife and fork(刀叉),wear and tear(损耗;磨损),rich and poor(贫富),out and away(远远的;大大的);也有少数成…  相似文献   

2.
英语成对词顾名思义,是由and连接两个词项所组成的重要词组,表示一个完整的概念。两个词项分开使用时,有的表示其原义,有的表示不同的意义,有的则不能单独使用。而成对词的整体意义,有的一目了然,有的不那么清楚,有的是难以猜测的。  相似文献   

3.
英语后缀 ic和 ical是两个能产型构词词素。本文探讨了这两个后缀本身所表示的意义 ,带有这两个后缀之一的词的词性 ,语义特征 ,语法功能 ,词重音以及在构成源名词和同源副词时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利用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高频形容词differmt的使用情况,并通过和英语母语者对比,探究两者对该 词的搭配能力运用的异同,从而了解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该词词汇知识掌握的深度,分析了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里,结构助词“的”和“地”是区分形容词和副词的主要标志。但是,由于两字读音(dē)相同,加上口语里无须和无法细分,至使初学写作者常犯“的”、“地”不分的语病。在英语里,某些形容词和副词也是不好区分的。它们中间有的词形相同,有的词义相同,有时又在语法功能上雷同,加上灵活多变的口语体的影响,常给英语学习者带来类似汉语里“的”、“地”难分的困难。本文的目的在于把一些常用的形容词和副词进行归类比较,分析其容易混淆不清的原因,以帮助英语学习者准确地使用它们。  相似文献   

6.
有些副词有两种形式:一种与形容词形式相同,另一种形式以一ly结尾构成。这类副词在意义和用法上有很大的差别,使用时要特别注意。现将中学课本中较常见的这类副词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7.
形容词是英语中最重要的词类之一,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对形容词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有关形容词的一般概念、变化形式、句法作用、词语搭配、构词法等方面的知识,很多语法书都作过比较详细全面的介绍.可是,有关形容词的可分等级性和不可分等级性,即哪些形容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哪些形容词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这一重要问题,一般语法书都未涉及,即使像《英语语法大全》这样有名的专著也只是一带而过,没有作出比较详细的阐述,为实际运用带来诸多不便。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会碰到这类情况:有的学生把“这两条线…  相似文献   

8.
转类形容词是一种特殊的英语修辞手法。要准确理解这类形容词不容易。本文归纳转类形容词的类型,分析此类形容词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判断确定转类形容词在句中的逻辑关系和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9.
字母 s附着在某些名词、动词、形容词、方位词以及个别零散的单词后面会具有各种各样的含义 ,且用法也较为复杂 ,不易掌握 ,从而对单词的正确拼写和使用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 ,对字母 s在词尾的特殊含义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地探析 ,并列举许多例句加以阐明 ,以便对英语学习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中的补足语(complement)也称补足成分,通常指那些使语法结构完整所必须的句子成份。不同的语法著作对补足语有不同的论述和处理。有的将补足语的使用范围划得很宽,有的则划得很窄。比如,G.Leech和J.Svartick在A CommunicativeGrammar of English中,将补足语分为分句补足语,形容词补足语和介词补足语三类。他们将一般语法论著中被归为形容词宾语和介词宾语的部分分别称为形容词补足语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治旱涝灾害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区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只有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3.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中,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是语言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通过委婉语表达和传承,英汉委婉语、禁忌语表现出两民族趋善趋美的一致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英汉委婉语、禁忌语的比较来传授文化,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把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放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体系的完善这一历史条件中加以考察,提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高校科技产业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问题及可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花卉语言是人类语言中一种美丽的语言,不同国家和民族所使用的花卉语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自己的民族特色。花卉语言作为人类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部分地承担了交流媒介的作用,广泛使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为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实行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根本标志,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成熟的宪政不仅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而且本身就是使各种对立要素达成某种程度均衡的制度机制。宪政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分权制衡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文章对分权和制衡这一制度的历史沿革作简要介绍,并剖析其对近代世界各国宪政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科技推广应用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资源使用减量化原则;产品再使用原则;废弃物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科技成果应用必须符合循环经济原理。本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的循环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