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论“罗森塔尔效应”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将“罗森塔尔效应”应用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思路 ,讨论了应用这一效应的有效途径。新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付出爱心、倾注热情 ,把期望通过言行传达给学生 ,使“罗森塔尔效应”在思想教育工作中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哲学教育是一种使人智慧但往往落后于生活的反思性教育,科学教育是一种使人充实但往往沉迷于世界的事实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种"信仰教育",是一种基于哲学又超出哲学、源于科学又超越科学的指向理想的意义体验教育;作为"信仰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政治选择、圣化道德素养、塑造高尚人格;作为"信仰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下任务,就是着力培育大学生的信仰感情、信仰态度、信仰行为,从而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哲学教育存在着“政治化”、“知识化”和“低俗化”几种“非哲学”的施教方式,说明了当下哲学教育要处理好政治性和教育性、哲学教育规范化与哲学学科特性、理论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恢复哲学教育的“哲学本性”。解决这一问题要建立哲学教育生活化的范式。其思路是确立哲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建构哲学教育文本与现实生活互动的教育话语,探索面向教育现场的情境化哲学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4.
教育哲学究竟是什么, 这个基本问题应该说没有最后和统一的结论。由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 至今无法确立教育者的哲学意识。从明晰教育哲学概念的目的出发, 可以看到, 教育哲学是哲学, 是建立在教育科学基础上的一种关于教育的哲学; 教育哲学是教育者的哲学, 是教育者创造的, 也是教育者拥有的,是教育者由肤浅而深刻的武器  相似文献   

5.
<正> 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研究的过程中,不少人提出要建立“应用哲学”。在什么是“应用哲学”的问题上,目前论者还有不同的看法。一种主张认为“应用哲学”是关于哲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研究的规律的科学;一种主张认为“应用哲学”就是“部门哲学”,诸如自然哲学、社会哲学、科学哲学、政治哲学、领导哲学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这两种主张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6.
对“教育是一种产业”,学界基本上已达成共识。现在的问题在于是否应该使教育产业化?以教育社会学为研究取向的省思表明:“教育产业化”的命题,从它提出的背景来看乃是有积极意义的,它的有些判断也频为引人注意;然而,“教育普化”的命题在理论上难以成立,还有可能将教育实务引向歧途;将“教育产业化”狭义地理解为拉动内需的举措,则更有“短视行为”之嫌;教育领域中某些部分固然应当产业化,但这至多也只能称为“教育有限产业化”。因此“教育产业化”不是对教育的本质与功能的重新诠释,也不能被视为新百年高等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教育融合”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从自己的视域出发,在两者间的边缘领域,以沟通、对话的方式,形成和发展的一种镶嵌关系。这种关系表征为“民主—平等”、“创造—生成”、“持续—开放”和以人为本四个方面,它意味着走向并建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合理联结,在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自我的拓展中,达到师生有效交流,进而实现人的精神世界的完满建构。  相似文献   

8.
从身体的维度出发,揭示了西方哲学对“身体性”问题两种截然不同的解答:其一,传统西方哲学将肉体和心灵的关系置于一种对立二元论的基本构架中,使肉体在意识哲学中一直处于一种隐匿和遮蔽的状态。其二,后现代哲学家用“肉体”来反抗意识哲学的独断性。展开了所谓的“哲学肉身化”运动,又将肉体以及与肉体相关的一切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上这两种哲学在“身体性”问题上仍然是一种“非此即彼”的、“独白式”的主体性哲学,而要真正解决“身体性”问题,只有坚持的一种“身体间性”维度的现象学精神,才可能达到“身心合一”的完美之境。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与农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问题的中心问题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中心问题是教育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教育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从19世纪后期美国教育学科初建之始,“教育是一门科学吗?”的追问就如影随形。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半个世纪的时段内,这样的争议经历了四个阶段。师范时代对“教育科学”的可能性饱含热望,但“热情多于理智”;初入大学,教育科学在教育学教授努力论证的同时,遭遇着大学其他学术领域的普遍质疑,以及面临着来自观念、地域、性别和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在大学站稳脚跟后,争议的高潮来自教育研究者内部的争锋,历经多样化的“科学”探索和竞争;20年代后,随着美国大学中的教育专业学院的普遍建立,适应教育市场的实证量化研究成为教育科学的显性表征。这是美国的哲学传统、时代潮流、文化价值和知识政治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没有永远的“完胜者”,关于教育学科学性的质疑和争论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其实未见消停。这是教育研究及教育知识的特性使然,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继续走向成熟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现行民族教育法律制度理论准备有所不足,民族教育立法欠完善,可操作性差。应当正确认识和重新界定“消灭三大差别”的科学内涵,深入调研,转变观念,建立适合我国民族地方条件与民族特点、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新的教育模式,制定实施《民族教育法》,促进民族教育“依法治教”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办教育促进法》与中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是一个重要事件。一方面,《民办教育促进法》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民办教育促进法》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公立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学中的“学法”教育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法”教育是以大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以教授学习方法为主要内容而实施的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其自主学习知识的兴趣,培育综合素质和能力。高校开展“学法”教育符合大学生学习的规律,是高校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提高教学水平的有利手段。高校实施“学法”教育,需要加强对“学法”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制定推行“学法”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规范,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建立多元化、高素质的“学法”教育教学队伍。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质是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充分挖掘其深刻内涵;如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体制、内容、方法、手段、目标的现代性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意识、向世界开放的德育体系,世界现代性发展前沿的扬弃;着眼于建设四个统一的生力军,着眼于防范西化侵蚀的长期引导.应努力寻找与实践观念、体制、内容、形式、方法、队伍建设诸方面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的涵义,阐述了信息素质对于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说明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关于教育与生活的思想,可以说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对教育的整体性理解上对这一主题思想进行解读:教育首先表现为一种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由此体现出教育关怀人的生活的根本价值。当前教育改革回归生活应以此为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近三十年来,在教育部和相关部门的推动下,中国普通高校的影视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在教育观念、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必须进行改革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1年6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向国会提交了"大学结构改革方针",并获准于2004年4月正式实施。当时的文部大臣是远山敦子,所以这一方案又称"远山计划"。"远山计划"通过三项方针政策改变了长久以来高等教育的僵硬制度,使国、公、私立大学公平竞争,充满活力。主要介绍了"远山计划"的背景和内容,简单阐述其意义,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 ,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当代中国的教育及教育改革与发展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新形势下大学生“三自”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令人堪忧。依据教育规律,针对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强的特点,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营造一种导向,创造一种氛围,搭建一个平台”的实施办法,使“三自”教育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