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体风格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讨论了当前在语体风格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语体、文体、语域、风格再辨;语体的基本范畴;语体的分类原则;语体的发生与习得;语体风格研究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语言规划研究是一种战略研究。网络语体风格的规范问题是语言规划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却是一个很少有人触及的领域。网络语体风格的表现是进行网络语体风格规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主要讨论网络语体风格软规范和硬规范的基础、理据和基本策略问题。并认为,语言的规范都应该分成两个部分,即软规范和硬规范。  相似文献   

3.
“跳岭头”流传于今广西钦州市,是当地壮、汉民族每年农历八月至十月间在社坛或庙坛前戴面具舞蹈表演的融宗教性和戏剧性于一体的前戏剧形态。“跳岭头”文本是“跳岭头”的文字载体,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从体裁、语体、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探讨“跳岭头”文本的文体形态,初步总结出这一前戏剧形态文本在文体形态上的特点:体裁具有前戏剧形态雏形剧本的性质;语体主要是叙述语体,也有对话语体的情况;语言风格总体上通俗质朴、地方特色浓郁、风格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体风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语言风格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调查、统计和内省的方法,考察网络语体中的语言风格现象,发现网络语体风格是在网络交际环境中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表现出来的格调、气氛,其生成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其表现有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手段,并就鸡尾文体、风格要素、风格手段、规范问题进行反思性考察。  相似文献   

5.
教学话语传播的语体风格,是指在教学话语传播过程中顺应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运用全民语言材料所形成的特有的语言格调和气派。教学话语传播语体受话语目的、话语环境(语境)、话语主体、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其语体风格基调为演说性、艺术性、社会性、主题限制性、语体相互渗透性。教学话语主体在整体性语体风格基调的制约下,通过对语言材料、表达手段的选择运用,营造与个性语境相应的语体格调气氛,实现风格的个性化,使表达准确、合适、得体,从而提高传播效果,实现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6.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季播出后,在全国掀起一股舌尖热,"舌尖体"语言更加规范,而且更灵活运用超常搭配手法和多种语体风格杂揉,体现了一种语言的美感。本文研究"舌尖体"的超常搭配和语体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7.
语体就是人们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由于交际功能的不同相应地选择适当的语言材料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语言风格。不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风格表达方式也不相同。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不仅要了解双方的文化根源,也要注意彼此的言语表达方式及特征,正确选用语体,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才能进行有效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语体就是由语言含义、语言结构、语言情采和用语手段等因素构成的语言表达的整体形态。它受个人的情性、用语习惯、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而散文是写情写性的 ,因而其语体也呈现出独具情性的审美特征。或本色天然 ,自由真率 ;或铺采扌离文 ,金声玉振 ;或标新立异 ,活跃灵动。如此种种 ,多姿多彩。总之 ,散文的语体是个性化 ,多维度 ,同时又是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感的。  相似文献   

9.
按语体学理论,服务于科学和艺术领域的语言体式可以划分为科学语体和艺术语体。在学界,人们往往关注它们的交叉性,却反把它们固有的差异性忽略了。这两类语体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符号及其所传达的信息特点方面。  相似文献   

10.
语体风格的发生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语体风格研究领域里,从发生和演化的历时角度进行研究,鲜为人们所重视。而此研究应从如下六个方面予以探讨:1)语体与风格的理论界定;2)人类认知过程与语体的生成;3)儿童语体的习得顺序;4)现存文献的历史考证;5)从语体的产生与习得看语体类型的划分;6)语体风格发生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应用不同的语体 ,是英语语言学变体理论中重点强调的内容。在实际语言教学中 ,各种语体风格的区别 ,特别是正式语与非正式语的区别 ,对于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至关重要 ,而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 ,却往往忽视这一点。结果 ,甚至很多语言能力相当强的学生 ,对语体的运用也多半只局限于一种形式。因此 ,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分辨正式语与非正式语的差异 ,最终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两种语体 ,而这项工作 ,应该从初学者的起步阶段就开始做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例,从词语、句式、修辞、欧化以及口语化几个方面,对来自清、俞平伯两位作家个人语言风格的特征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语言风格学的有关理论,浅析其形成各自不同语言风格的制导因素和风格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17个语体、超过210万词的自建语体语料库,通过对72项语言特征的深度考察,汉语语体变异的多维度特征得到识别。结果显示:汉语语体变异主要呈现出"突出个人立场的互动VS客观精确信息""一般性叙事VS专业化说明""突出情感态度VS突出逻辑关系""复杂语法结构VS简单语法结构"等7个主要维度。该结果从国际上来看,在证实Biber所指出的"语体变异最主要的两个维度"以及"跨语言语体变异的三个共性维度"的同时,也反映了汉语语体变异的一些独有特征。结合国内以往的语体研究,本文识别出的7个主要维度,突破了我国传统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等的基本对立,将汉语语体研究拓展至信息密度、语类类别、语法结构、主体介入、情感态度和时间指向等多个深层维度。  相似文献   

14.
辞书语体是指运用全民语言以诠释词语或提供信息,并按一定方式编排,以适应人们查检、释疑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言语特点体系,其风格主要可概括为平实、简洁和谨严。辞书特殊的交际目的、接受对象、表述内容是形成它们的主要制导条件,已适应了诸条件的制约而稳定下来的语言运用体式是体现它们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是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的综合体系。我国古代语体理论丰富多采。语体理论始于魏晋,发展并成就于齐梁。曹丕首创语体研究的先例,刘勰论述语体最为详尽精当,成就最为突出。弘法大师研究语体成就也很突出,基本可以与刘勰相媲美。  相似文献   

16.
语体风格的认知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言语交际,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话语建构与解构的认知机理,揭示语体风格认知的逻辑程序,突显语义理据在语体风格认知中的作用,对语体风格研究来说,无疑是个新的观察点,不仅是语体风格理论建设的需要,也是对语用哲学、认知科学和美学的一种观照。  相似文献   

17.
再现原文的风格是评判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翻译实践中不少译文在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方面或敷衍了事或穷于表达,造成诸多疏忽遗漏。论文以Proverbs in Latin American Talk的参考译文为例,对语言风格翻译中语体、口吻、表意方式等方面的疏漏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语体交叉渗透的语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 ,各类语体在语言的运用上都有自己的特点系列 ,形成语体规范。但在语用实践中 ,由于语境因素的影响 ,也存在着不同的语体要素、语体手段间的“交流”和“借用” ,形成了语体的交叉渗透。语体的交叉渗透现象 ,与人们的语言效率意识、语言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语体的交叉渗透 ,能产生特定的修辞效应和美感效应 ,创造出丰富的言语表达的新形式 ,具有明确的语用价值。本文主要从语言表现价值、语言美学价值、语言创新价值三个方面来论述语体交叉渗透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宋词在形成新脱圆倩、纤丽峭拔的语体风格的过程中 ,柳永词在宋代大文化背景的濡染下 ,由对传统辞章进行历史整合的书卷气、按词体的规定性组合渊雅博炼词汇的音乐性 ,以及在此基础之上 ,形成的相当稳固的词体语言系统所构成的语体风格 ,对后世词体特别是宋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是语言长期适应不同交际语境的产物;在追求语言使用效率的当今社会,“语体理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现有语体理论的基础上,融合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从三个方面对语体理论进行了思考和梳理,特别是在语体文本的形成、语体现象的多角度认识、语体的界定等方面提出了较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