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生产中到底有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生产活动与物质生产和技术活动具有根本区别。那种认为技术存在于人的精神观念生产过程、精神生产中也有技术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则容易导致机械主义和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2.
按照马克思的意思,在技术门类中,包括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思维技术等。自然技术是"人对自然的活动方式",社会技术是人对社会的"活动方式",思维技术是开展和改进思维活动的方式,而人文技术则是改造(善)主体的活动方式。技术应是一个"内在的整体",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四种技术相互作用,形成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3.
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产活动。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编辑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它可以改变精神产品的形态,提高精神产品的质量;(二)它可以扩大精神产品的影响,实现精神产品的价值;(三)它可以促进精神产品的生产,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从编辑活动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精神生产是一个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所谓企业技术进步,就是企业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依据自然和社会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的主体与客体,促进企业员工科学技术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企业生产设备及生产使用的工艺、方法、制度的不断进步与完善。企业技术进步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企业技术进步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满足企业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技术进步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即是企业客体——企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庄子》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思想和意识,其中大量有关技术的寓言折射出了浓郁的诗意色彩。这种诗意不仅表现为技术活动中所呈现出的审美意蕴,同时还表现为技术活动中透视出的生命意识。更为重要的是,生命有机体的特征和存在形态构成了《庄子》技术意识的基本模板,使技术在超越物质的精神向度中完成了带有诗性的自我言说。这在当下现代技术的话语霸权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诗意丧失的现代性危机背景下,对庄子技术意识的研究无疑可以为处理我们今天的"诗"、"技"关系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技术存在的方式在于被使用,只有在使用这一人类实践活动中,才能彰显技术的意义、释放技术的功能并延续技术的生命.技术使用的主体使用者无疑是技术与社会关系网中的重要网结,但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用生产话语来解析使用,过度弘扬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主体功能,从而造就了消费异化的图景.在技术已经奏响时代最强音、技术论已经聚焦于技术扩散阶段的现代语境下,技术哲学有必要拓展自己的空间,把技术使用者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有必要认真地解读技术使用活动.  相似文献   

7.
对人类艺术创造活动的解释可以考虑两个基点:一是艺术创造活动的材料和技术层面,一是艺术创造活动的心理和精神层面。从材料和技术层面上看,艺术创造活动同人类的一切技术性活动(包括作为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的生产劳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它本身即是一种实践活动(建筑、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明显的物质特点即是明证)。从心理和精神层面上看,艺术创造活动的根本追求是非技术甚至反技术的,它既不是一种简单的造物或制造物品的活动,也同一切造物活动不同。它本质上更接近哲学、宗教这一类形而上的精神活动。艺术与宗教之间一直…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人的各种需要不断产生并不断满足的过程中实现的,精神生产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向度,只有进行了真正的精神生产活动,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精神生产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形式,也代表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水平。因此,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鼓励精神生产和精神创造。  相似文献   

9.
论精神生产关系的构成郭彦森,席会芬精神生产同物质生产一样,“如果不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①因而精神生产也存在着它的社会形式。精神生产具有社会形式,这一点理论界已取得共识。但是,精神生产的社会形式所包含的内容是...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叙事行为是叙事者的意识形态的体现。马克思在论述物质生产的同时 ,创造性地阐明了作家的精神生产活动在大机器生产条件下亦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过程。其意义在于对这种精神生产行为的历史神圣性的颠覆 ,在于对这种精神生产活动同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经济活动之间内在秩序的揭示。叙事行为即为话语生产行为 ,“用名”被意识形态生产的话语市场所决定 ,并由这个市场权力消费的特性决定其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1.
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阐明的全面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和谐社会的生产结构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和谐发展;精神生产是与物质生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置精神生产于恰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对技术本质认识的历史考察与新界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考察历史上众多学者对技术本质认识的基础上 ,提出走出技术定义“丛林”的四条途径 ,并据此得出关于技术定义的新界定 :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能动关系 ,它存在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中 ,存在于人所建构的组织中 ,并斡旋于事物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即使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已经成为共识性命题的今天,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生产力怎样成为生产力仍然是生产力理论研究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把人的活动简单地区分为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并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只有在精神生产活动和物质生产活动的统一中,才能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的活动方式发生变化,人类利用的主导资源发生转换,信息成为社会的主导资源,作为信息主要成份的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是理性和技术狂欢的时代,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发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马克思把技术界定为活动方式、生产方法等等;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技术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技术决定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决定着人的本质;技术决定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技术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经济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精神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精神生产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的精神生产问题十分重视,并作过许多重要论述。今天,我们正面临着四化建设的宏伟任务,深入、系统地研究精神生产,促进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协调发展,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社会的精神生产,是人类自觉创造精神生活资料和观念形态产品的活动,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生产形式。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大多注重于物质生产,而忽视精神生产,甚至认为精神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国内哲学界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实践概念未能从学理上解决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理论研究活动的实践本性问题的实际情况 ,依据当代科学的发展状况对社会性生产劳动过程是从理论研究活动到工程技术设计 ,再到直接生产物态性客体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感性操作活动这三种基本的劳动形式进行了系统分析 ,指出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理论研究活动不仅是同工人和农民所从事的感性操作活动一样都是社会的实践活动 ,而且是比生产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劳动过程中的直接的感性操作活动更高级、更复杂的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 ,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消费活动和生产活动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精神生产和文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精神生产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活动。它是精神生产者运用一定的精神生产资料作用于一定的精神生产对象而创造出一定的精神产品的过程,并具有自身的独特特征。文章从精神生产与意识生产、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与文化发展、文化精神与文化价值等方面,说明研究精神生产的意义在于创造出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价值取向相吻合的文化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活动让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提升了自身综合能力,对于校园管理、学生就业、高校发展、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和职业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然而高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在专业指导、价值认知、管理制度与理念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需要从技术文化视域入手,从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面落实各项建设措施,构建高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长效建设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9.
技术问题是技术认识活动的起点,它是指技术活动中某种未知的情况与已有的技术情境之间的不协调或者冲突,因此,技术问题是技术认识活动的关键要素。技术认识的过程就是技术问题的形成、展开和解决,因为技术问题所隐藏的信息为解题提供了某些必要的条件,而这些条件能够成为解决问题的线索和启示;技术问题的类型引导着技术活动的展开,无论是正方向的指引还是反方向的限制;同时,技术问题对技术活动起着调节作用,工程师通过分析和比较技术问题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调整原有的技术方案,保证技术活动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20.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标志性事件。技术—经济范式下资本主义创新经历了动力技术创新、生产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创新三个阶段,从而导致经济活动中自然生态系统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生产社会往往突破生态阀值,高熵废弃物导致生态超载。人类经济活动应当在生态阀值范围内活动,我国需要向稳态经济技术创新进路演变。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坚持自然本位,保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吞吐量的生态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