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察外国刑法中正当防卫的限度,对于研究我国刑法中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中,防卫行为须具有必要性与相当性就是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而英美法系国家一般根据不同的防卫种类,规定不同的限度条件。例如,美国刑法把正当防卫分为四类。即:自身防卫、防卫他人、防卫财产和执法防卫,并针对不 同情况规定了不同的防卫限度。  相似文献   

2.
目前 ,有关正当防卫的著述颇多 ,但正当防卫中侵害行为范围这一关乎正当防卫是否成立的问题却被忽视。本文就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内涵、一般防卫和特别防卫侵害行为的不同范围以及特别防卫侵害行为的判断主体和时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当防卫的界限游离于"正当"与"过当"之间,缺乏清晰的界定,是法律上存在的一个较大的空白点。刑法理论界对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界定莫衷一是,司法实践中在涉及防卫行为限度的判定时也常常难以准确把握。文章在阐述正当防卫与过当防卫界限的基础上,深层次发掘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难以判定的原因,有针对性地从司法、立法等层面改变"结果唯一论"。结合防卫行为限度的适当性要求,对正当防卫必要限度认定的条件进行综合性考虑与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建立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机制、司法审判时排除行政干扰等建议,为正确使用正当防卫制度、公正处理案件奠定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正当防卫限度与"无限防卫权"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刑法>出台后,理论界关于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的探讨焦点主要集中在该法第20条第3款之规定方面.绝大多数观点认为该款规定的就是无限防卫权,也有部分观点对此表示反对.要正确把握新<刑法>关于正当防卫权的防卫限度规定,需对新<刑法>第20条所含3款之间的关系、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以及"无限防卫权"的提法可能产生的后果等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有关机构应及早对该款作出立法或司法解释,以统一司法实践中对该款的适用.  相似文献   

5.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作为正当防卫的时机条件,其判定应以行为伴随的危险性是否具备相当程度为依据。对于状态犯、持续犯与即成犯等情形,即便已经犯罪既遂,只要侵害所造成的损失可以当场挽回,就完全存在正当防卫的余地。防卫装置设定后,有效制止了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并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时.完全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6.
重点研究和探讨了对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理解和司法适用;认为限度条件不完全等同于“必要限度”。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应当理解为防卫行为足以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没有明显超出必要限度,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并对刑法第20 条第3款是否为“无限防卫”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刑法中并不存在所谓“无限防卫”的规定。此外,对“行凶”、“暴力犯罪”等规定进行了较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7.
考察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在中外刑法上的历史演变过程,对于把握正当防卫制度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古今中外的刑事立法上,国家在对正当防卫的强度问题上,都经历了从限制过宽到限制较严,再从限制较严到放宽限制这样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演变过程。是正义的力量促使人们拿起防卫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是理性的力量促使人们在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时又提出了各种限制性条件,又是邪恶的力量迫使人们在对防卫限度作出反思后又放宽对防卫强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保护"非法利益"的防卫行为能否构成正当防卫,这一问题不仅在犯罪客体复杂性的视角上有厘清之必要,而且即使就单纯的保护"非法利益"的防卫行为而言,也可以构成正当防卫.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法条、相关理论、实质、立法价值取向以及正当性标准的剖析,对正当防卫主观条件的传统理论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保护"非法利益"的防卫行为能否构成正当防卫,这一问题不仅在犯罪客体复杂性的视角上有厘清之必要,而且即使就单纯的保护"非法利益"的防卫行为而言,也可以构成正当防卫.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法条、相关理论、实质、立法价值取向以及正当性标准的剖析,对正当防卫主观条件的传统理论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刑法视域下警察防卫权正当行使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察防卫权是警察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刑法上的性质应被界定为阻却行为违法性及排除行为犯罪性的法令行为,与表面行为类似的正当防卫存在明显差异。人民警察在实施这种作为行政职权的防卫权时,应当 恪守迫不得已原则、严格比例原则以及损害规避原则,审慎冷静地遵循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限制条件、限度条件等行使条件,谨防不当防卫行为的发生,从而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人人权的平衡协调。不当行使警察 防卫权的行为一旦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应犯罪之构成要件时,即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并依法决定判罚。  相似文献   

11.
论自救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自救行为的法律本质,概括了自救行为的构成要件.自救行为是一种从行为人既有的权利中派生出来的维权行为,属于权利的私力救济,是对公力救济的必要补充,能够实现刑法的公正与效益的统一.目前,韩国等一些国家已在立法上认可了自救行为的适法性.在有不法侵害存在而又无法得到司法机关及时救助的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可以采取具有社会相当性的方法,实施自救行为.在前提条件、限度条件、保护的权利和法律属性等方面,自救行为与正当防卫具有严格界限.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刑法机能和正当防卫存在的合理根据进行了分析。认为正当防卫既体现了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又体现了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  相似文献   

13.
正当防卫的限度是在法学理论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均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主要以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来研究正当防卫的限度及特殊防卫权。这对如何认定特殊防卫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严格责任是对传统"无过错则无犯罪原则"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的突破。严格责任由绝对向相对的演进反映出其制度设计上应尊重的两条基本原则,即赋予相对方充分防御权及公权力干预社会生活的有限性。鉴于我国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公民难以仅凭自己的理性对此作出合理的判断并以此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因此,在刑事立法上相对严格责任具有一定的可采性。  相似文献   

15.
先秦两汉时期的贵族女性在政治、军事、外交领域中非常活跃,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但是,其政治权力具有不稳定性和局限性。不稳定性即女性政治权力不可能长期保持在同一水准;局限性则指缺少固定的女性外庭官员制度,使得政治权力集中于少数高级贵妇,影响局限于宫廷,国家各级行政权力仍由男性官员掌控。形成这两个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贵妇们本身并不拥有合法的政治权力,其权势是男权的衍生,她们依然处于附属地位。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与培训牵涉到许多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是教育与培训的“利益联盟”,关注并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正当、合法利益,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应有承诺与责任担当。突破现行高职教育基本局限于“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质量评价视角,建立基于多元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架构,把高职教育之内部利益相关者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纳入质量评价的视域,是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应有视界。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是维护儿童合法权利的社会活动。正确的教育活动会给儿童的权利得以正确的保护 ;错误的教育活动将使儿童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剥夺。未来的教育一定要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从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 ,使教育更好地为保护儿童的权利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效率违约     
效率违约作为经济分析法学的代表观点之一,突破了传统违约理论的范畴。实际履行原则的限制使用和合理预见规则的适用,使效率违约成为可能。效率违约理论对效益价值的青睐有一定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都应该得到保护。”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一种不准确或不切实的概念 ,似乎凡劳动收入都是合理合法的 ,凡非劳动收入都是不合理、不光荣的。甚至把一切非劳动收入与剥削连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理论认识和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 ,发生变革。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求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通过多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 ,依然可分为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两类。文章对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