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包含经济学维度与人类学维度双重内涵.经济学维度的劳动价值观倡导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劳动是财富的基础;人类学维度的劳动价值观强调劳动对于形成人的本质、塑造人的能力、丰富人的社会关系,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引起了后世极大反响,它启示我们不仅要树立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观念,养成勤劳美德,而且要通过劳动培育自身多种才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使用NVivo质性研究软件,以24名农村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了解家庭教育对幼儿劳动价值观的影响。研究发现,家长不良言行、对劳动的偏见是影响幼儿劳动价值观的主要因素,易使儿童产生消极负面的劳动观。以此建议,帮助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内外力”相结合,使幼儿主动参与家庭劳动,采用积极言语塑造幼儿正向劳动认知,培养幼儿良好劳动行为。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画报》展现了许多女性的劳动场景、模范形象、业余生活场景和幸福生活场景,其中蕴含着女性的劳动价值观、平等价值观和幸福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为女性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女性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养分,女性自身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是女性价值观形成的动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女性价值观对丰富和发展当代女性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启示:丰富和发展女性价值观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养分,提倡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习近平劳动观涵盖劳动价值观、劳动道德观、劳动素质观和劳动权益观,从逻辑上看四部分内容内在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劳动价值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基石;劳动道德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核心;劳动素质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关键;劳动权益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关键概念,其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人学属性。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首要问题,在于厘清劳动概念、阐明劳动对人的价值与意义,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特性,对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阐释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多维度培养目标,以及对创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多重路径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研究亟待由抽象转向现实。以生态劳动作为生态伦理的理论出发点,开辟了历史唯物主义生态伦理研究范式的新路向。基于生态劳动的价值观,是人与自然共为一个生命体的整体主义生态价值观。生态劳动的属性包括描述性和规范性,从生态劳动之"是"能够推出生态劳动之"应当"。生态劳动的最低限度是人与自然的互不伤害,最高限度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通过价值观、属性和限度的分析,生态劳动的道德合理性和正当性得到解释和证明。只有生态劳动是可能的,确立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伦理研究范式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劳动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石,其坚实的劳动创造价值思想为在理论上考察资本剩余价值关系,分析雇用劳动制度演变与发展走势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在当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占有方式发生了时代性的转换,但其基本制度体系并没有改变,个体资本间的自由竞争为更高级的社会集团间的竞争所取代,以理论形态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越来越面临时代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冲击,如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坚持劳动价值观,又如何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得以继承和发扬,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本文从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基本观点出发,客观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社会历史性与现实基础性,剖析现代市场经济价值内涵,由此,对照劳动价值理论,客观认识马克思价值学说在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发展,从而为更好地开发市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坚强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它的存在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和自由人的联合体.它的价值观的社会原则是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它的价值观的评价原则是实践思维方式,即从自由劳动或人类一般劳动去理解评价一切事物的价值;它的价值观的个体原则是每个人都为别人而存在,即只有在为别人的服务中,才能确证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劳动精神是依据因劳获义的原则建立的文化价值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精神内涵是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劳动精神培育有重大意义: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来看,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从价值观的养成来看,能引导高职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从教育的培养体系来看,有助于形成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从经济发展来看,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大军。目前高职院校劳动精神培育面临着劳动精神缺失、劳动主体割裂和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和家长形成多方合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劳动实践路径等多方入手加强劳动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是寓于一定的场域关系网络中展开的。因此,基于场域理论拓展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培育研究是深入理解相关命题的应有之义。新时代背景下,准确把握大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创新创业四个劳动场域所存在的劳动价值认识偏差、价值体系失灵、价值取向畸变、价值空间压缩等深层次矛盾,有助于高等教育界有的放矢地抓住“力行养成”“学用融合”“长效共赢”“孵化发展”关键靶点,精准发挥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独特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与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主张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视角,将劳动作为社会一切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的终极来源。劳动创造人,因而劳动是人的本质。跟人的发展一样,劳动本身也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劳动的历史发展恰恰体现的是人与劳动关系的发展,标志着人的解放的历史性和发展性。人在最初的劳动中受到自然力的残酷摧残,之后又有社会异己力量的压迫和自我盲目力量的束缚,这使得人处于被奴役的状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逐渐摆脱某些奴役而将劳动变成一种以谋生关系为主要特点的过程。当人类消灭了主要的奴役劳动,并超越了谋生劳动之后,体面劳动的实现和为自由劳动做准备,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所以,劳动人权理论将人与劳动关系看成发展性的历史关系。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重要的人类价值贡献,因为它阐明了尊重劳动的基本法则,为实现劳动幸福指明了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这个问题,从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指出在这两个领域私营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他们获得的收入是他们应得的工资。同时指出,在私营企业主获得的企业利润中,除了他们的工资以及上交给国家的税费外,还存在一部分非劳动所得,但应该正确分析看待。  相似文献   

13.
近代城市商业的劳动生活方式直接反映和影响社会发展进程,是社会演进的一面镜子.本文通过探讨它的变化发展轨迹,试图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所经历的艰难变迁.剖析变迁中出现的新旧兼得、新旧冲突以及地域发展不平衡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西部城市两类劳动力短期和长期的供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西部城市劳动力 的供给与需求,与发达国家及东部城市,有许多明显的不同之处。本文在对西部城市 劳动市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其短期和长期的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的剪纸是民族文化的表征.少数民族的剪纸艺术的原始与丰富,深沉与博约,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层.民间剪纸伴随着劳动人民的生活,从而成为当地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经济一体化,而文化却要多元化,少数民族剪纸不但以其珍贵的价值彪炳于世,并将衍生出新质的民族艺术之果.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期限制度打破了几十年的劳动关系“终身制”,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劳动关系稳定,与劳动合同的解除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完善的劳动合同期限制度应以无固定期限合同为主,并建立新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7.
必须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对价值形成的贡献。对价值决定的再分析说明,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边际劳动时间决定。非劳动生产要素能够通过提高劳动效率,使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价值形成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教育能否制度化是近代教育家为了争取劳动者大众受教育权而引发的争论。为此,留下了“合流说”、“并列说”、“创新说”和“兼办说”等观点。回顾这些思想,能使我们认真思考国民教育制度的内涵,重视学制以外各阶层劳动民众素质的提高,发展各种公益性、福利性的社会教育事业,为劳动者大众谋取更多的学习机会,以推动学习化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实行强制隔离戒毒的效果并不理想。从生命伦理学的视角看,强制隔离戒毒长期限制戒毒人员的人身自由,戒毒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医疗救治得不到保障,有偿劳动难以落实,从而严重伤害了戒毒人员的心理尊严、生命尊严和劳动尊严。进行有尊严的戒毒改革,需变强制性、大规模隔离戒毒为自愿的、社区服务治疗为主的小规模隔离戒毒,变劳动康复与社区戒毒就业安置为行为治疗及与社会接轨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鼓励其参与正常就业竞聘、实现自我价值,以保护戒毒人员“做人”的尊严和生命尊严,重塑戒毒人员的社会尊严和人格尊严。有尊严的戒毒将成为未来社会戒毒的主导模式和戒毒改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以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提出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规格的特征.在建立基础宽厚适宜、专业面宽,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建立引导学生素质测评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