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五、主义:劳动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20世纪人类思想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进步势力,但"社会"一词,却很难准确地表示其应有的含义(关于"社会主义"一词的考证,请见拙著<劳动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不论汉字还是西语,这个词都是表示集体、群体、联系、联合等义.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公与私的观念,往往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的。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也可以产生“公”的观念。象我们经常谈到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孙中山宣传的“天下为公”,以及马克思关于公有思想的科学理论,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阶级内容,但终究都是“公”字号的思想。今天,我们生活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结构中,在我们这样的社会还会不会使人们继  相似文献   

3.
鹿国治 《东岳论丛》2000,21(2):125-129
中国比较文学从本世纪初开始萌芽 ,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 2 0世纪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就其价值取向和思维方法来说 ,可以说基本上还囿于基于“自我中心主义”之上的“刺激———反映”的框架和模式之中 ,还未来得及或未能充分意识到自身观念的建构之必要。在这世纪之交 ,我们有理由提出“中国比较文学观念建构”这一命题。建构中国比较文学的观念 ,当务之急是建构“世界公民的心态” ,即不分民族、不分东西、不分优劣的人类一家、“世界大同”的心态 ,平等对话、双向沟通的心态 ,以对话代替对抗 ,以人类总体观念代替民族中心主义。建构世界公民心态的理论资料 ,可借鉴《易经》的价值取向 :“用九 ,见群龙无首 ,吉” ,“天德不可为首也”。《易经》倡导的“群龙无首” ,乃“保合太和”之气 ,乃万物融融、各得其宜、不相妨害、充满生机的和谐之气。以此和合的义理为指归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和文学就能展开有效的对话和沟通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生产力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不仅坚持发展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从世界观的高度、从本质规律的把握上将生产力问题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联系在一起,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如果说邓小平同志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本质直接同生产力发展相联系,那么,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史上,第一次把共产党的本质直接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联系。邓小平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研究方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为我们党进一步认识执政党的执政规律,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考察劳动主义的起源,重新提出了劳动主义概念,用它来指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劳动主义强调了主义的主体是劳动所有者,并从主体角度出发,规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劳动解放运动的兴起,以及初级劳动公有制的建立,是劳动主义确立的三大标志.劳动主义作为劳动所有者争取整体解放和个体自由的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统一,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总体劳动解放,个体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考察劳动主义的起源,重新提出了劳动主义概念,用它来指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劳动主义强调了主义的主体是劳动所有者,并从主体角度出发,规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劳动解放运动的兴起,以及初级劳动公有制的建立,是劳动主义确立的三大标志。劳动主义作为劳动所有者争取整体解放和个体自由的理论、运动和制度的统一,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总体劳动解放,个体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权利的法律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工作权与劳动基本权 在理论上,劳动权利可以分为工作权和劳动基本权两部分。 工作权也称劳动权,是指每个人都享有从事劳动和获得劳动机会的权利。在近代,劳动权(工作权)观念的出现同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分不开。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等人都提出过劳动权问题。在社会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劳动权(工作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1919年德国的威玛宪法第163条第2款规定:“德国人民应有可能之机会,从事经济劳动,以维持生计。无相当劳动机会时,其必需生活应筹划及之。”威玛宪法虽然没有明确使用“劳动权”或“工作权”一词。但劳动权或工作权主张却十分明确。1936年苏联宪法采用了“劳动权”一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劳动权成为国际人权法和各国宪法所普遍认可的一项基本权利。《世界人权宣言》宣布:人人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于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每一个工作的人有权享受公正和合适的报酬,保证使他本人和家属有一个符合人的尊严的生活条件。必要时并辅以其他方式的社会保障,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  相似文献   

8.
<正> 分工范畴是一个有着重要学术意义的理论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将分工范畴与其他几个重要理论范畴联系起来进行一些探讨。一、分工与劳动方式什么是人类的劳动方式呢?马克思曾指出:“作为一切特殊生产活动方式之总体的分工,是社会劳动由其物质的一面当作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来看时的总体形式。”(《政治经济学批判》第24页)这里很明确,分工是劳动的总体形式,同时也就是人类劳动的方式。一切人类劳动,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作为内容,是指人们干什么,是务农还是经商,是做木匠,还是造房子?这是劳动的物质内容。作为形式,是指人们怎样进行劳动,是分开单干,还是集体劳动,是把劳动过程分开,还是把劳动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分工就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习惯于自下而上从词项之意义出发去理解语句进而把握推理,推理主义者则倒过来由推理去解释语句和词项,认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决定于它们在人类推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因而我们在理解他人主张或掌握某些概念时应重点关注它们如何充当某一类推理的前提和结论(或是其中的一部分)。当这种革新观念的理论效应正在当代认识论、语言哲学等领域持续发酵和释放时,不应忘记它的逻辑学根底和渊源。然而,推理主义并非简单地抬高现代逻辑的价值,毋宁说,它让我们有机会重新理解逻辑学的本性及地位,尤其是逻辑与当代哲学的内在相关性。哲学家们在把肇始于逻辑学领域的推理主义路径发展成为全域性的语义推理主义的同时,也在整理和重塑现代逻辑的基本观念,从而使得我们对“何谓逻辑”“逻辑的认识论”“逻辑与理性的关系”等根本性逻辑哲学问题的回答,呈现出新的面向和复杂性。作为逻辑与哲学深层互动的最好例证之一,推理主义的诞生及其在当前哲学界的影响力表明,逻辑学并未失去它曾在20世纪哲学研究中所享有的“引擎”地位。  相似文献   

10.
当前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反人民的猖狂进攻,不仅有其完整的政治纲领和有计划有组织的阴谋活动,而且在理论上也企图拼凑成套,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相抗衡。他们把官僚主义说成是社会主义的产物和代名词,把宗派主义说成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产物和代名词,把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物和代名词,借此来丑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复辟在思想上理论上开拓道路。右派分子的阴谋活动,已经通过各方面广泛的揭露而大白于世,本文只就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表现的特点加以分析,以驳斥右派关于“三个主义”产生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谬论。右派分子把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联系起来,把前者说  相似文献   

11.
张爱武 《东岳论丛》2005,26(3):70-74
“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义”理论,曲解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的思想。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是指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民族和国家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之后的社会形态,是全人类实现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和实践运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但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对于人类社会整体历史进程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在全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一般而言 ,先进文化是指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是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揭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 ,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 ,主要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由于文化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 ,它与具体国家、民族的具体历史条件相联系 ,因而具有自身的特点。中国先进文化是指科学的、健康的、符合最广…  相似文献   

13.
国家理性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传统的关于国家理性的思考是抽象的、理性主义的、机械性的。在国家理性内可以发现诸如存在与应然、权力与伦理等等的对立,它以把国家设想为一个“思想物”为前提。国家理性作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联系的概念,有时是指优化与平衡的思想取代规训自由市场的国家治理,有时被等同于马克思主义,或者是指国家政治行为中的“和”“合”性。现代化发展必定会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理性,在这其中,通过对国家理性的思考,人们既可能看见真正明智的国家理性,或者说好的国家理性,也可能看见权力无序、混乱、腐败和反复无常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重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科学论断,正确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对于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文明是人类历史的本质反映,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社会文明主要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范畴,每一范畴各自包含其丰富的内容.社会的物质文明是指社会的物质生产、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状态.社会的精神文明是指社会的精神生产、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社会无论物质文明的发展还是精神文明的发展,都是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进行的.作为“文明”内含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在其运动过程中,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而且其各自要素之间也是融为一体、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精神文明的发展以物质文明的发展为前提,物质文明的发展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精神文明规定了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并为物质文明的发展创造手段,两者是互为目的的.两者的区分只在“物质”和“精神”的载体不同.物质文明建设是以“物”为对象,依靠人对物、对自然界实行改造;精神文明建设是以“人”为对象,引导人们对自己的主观  相似文献   

15.
<正> “造词”和“构词”作为语言学中的两个术语,表示着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含义完全不同的概念。尽管“造”和“构”具有同义关系,,但是“造词”的意义重在“制造”,“构词”的意义重在“结构”,“造词”是指词的创制说的“构词”是指词的结构规律说的,因此,  相似文献   

16.
人类思想史中,关于财产的观念涉及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近现代许多思想家基于他们的政治立场或经济观念,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论述了财产制度是什么、为何而存在。在财产法中,“财产”概念可以从权利、权利客体两种意义上理解;两种意义上的“财产”相伴而生,不可分离;无论就权利意义而言,还是就客体意义而言,财产都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相联系。财产从其本质而言是法律的概念,是法律制度所保护的权利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一) 在商代,“众”是一种专有名词,是指一种特定的社会阶层,不是单纯的数量词。“众人”,是表示社会的基本群众,他们担负着农业、手工业、畜牧、渔猎等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还担负着战争和守土的职责。商  相似文献   

18.
<正>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是十分重要的。《文史哲》1981年第1期发表了徐经泽同志的《也谈“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对这个问题开展讨论,我们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本文准备就徐经泽同志提出的观点进行商榷。“这种社会主义”究竟是指什么? 马克思说:“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这个著名论断中的“这种社会主义”是指什么?徐文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在通常情况下”,社会主义一词有两种不同的涵义,“一种是指学说体系或思想意见,另一种是指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在这里,“这种社会主义”是指学说体系,因而就是指“科学社会  相似文献   

19.
基于“劳动—资本”辩证法来理解人类现代文明及其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人类文明观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唯物史观“社会关系”辩证法,是马克思理解文明及其发展规律并创构人类文明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据。基于“劳动—资本”辩证法,马克思超越近代思想家关于“市民社会”的劳动原理及其“劳动—所有权”“劳动—财富”“劳动—教养”等文明叙事,确证了“劳动—资本”关系在现代市民社会的“轴心”地位和意义,同时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地位、本质意义和内在限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依据“社会围绕着劳动这个太阳旋转”原则,提出共产主义文明的总体愿景。马克思基于“劳动—资本”辩证法的人类文明观,是研究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将哲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他并未真正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是把认识论中的一个问题扩充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要规定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矛盾。并探讨人的生存发展与物质条件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即对各时代矛盾的集中概括,由此形成时代的哲学。因此在哲学发展史上并不存在由古至今而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是根据对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究.体现历史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反映不同的时代精神,形成各具特色的哲学观念。人类已有的哲学观念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图腾意识、奴隶社会的诸神崇拜、封建领主制社会的上帝主义、集权官僚制社会的天命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唯物主义、社会主义运动和势力的劳动主义等几个阶段。劳动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念.必然在现代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中孕育,在矛盾斗争的发展中不断充实和发展,并成为新时代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