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陕西省民间投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民间投资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进入门槛高,不平等税费压力大,依靠融资发展难,投资环境不理想,企业自身经营能力不强,法律保障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要实现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必须最大限度开放行业准入领域,加快培育壮大民间投资主体,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优化投资环境,加强规划、引导,完善相关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投资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投资的增减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民间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是影响其投资行为的最直接原因。在政府积极经济政策条件下 ,民间投资仍然得不到启动的原因在于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信心不足。积极的经济政策和完善的经济制度 ,能增强民间投资者的投资预期信心 ,促进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莫艳萍 《今日南国》2010,(10):20-22
对民间资本禁闭多年的大门终于打开。 今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相似文献   

4.
中国转型期财政支出政策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出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集中体现在通过政府支出的扩大拉动民间投资的不断增长,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在中国转型时期,如何处理好政府财政支出扩大与民间投资增加之间的互动性关系极为重要。政府支出增加产生的预期效果不会出现"挤出效应",在相应政策下还可以带动民间投资。  相似文献   

5.
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成因分析与治理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是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其成因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减缓、预期支出呈刚性、消费观念陈旧、银行惜贷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减弱等.治理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措施是,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居民投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1990-2009年20年的数据,利用弹性分析及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地从投资、GDP增长与就业的关联分析开始,具体到产业、行业中,深入到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与就业的关系进行分析,结论为上海近20年投资对GDP贡献率为扩大就业创造了有力条件,但投资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明显减弱,占总投资90%以上的民间投资,也没有出现预期的拉动大量就业的效应.经济高增长、资本高投入并不一定必然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也不会自动地转化为就业机会的扩大,因此上海需对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必的调整.建议政府将就业纳入优先目标中,实施投资项目就业评估制度,并鼓励民间投资流向吸纳就业潜力大的领域,完善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相似文献   

7.
陈星 《调研世界》2011,(11):40-43
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对促进整个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弥补市场失灵,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为民间投资服务的信用体系和融资体系;引导民间投资流向,调节投资结构;完善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进入与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8.
激励宁夏民间投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动民间投资,打开民间投资的扩张通道,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发展地方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另一方面大量的民间资金闲置,缺乏投资载体,不能进入投资领域,因此给予民间投资公平、公正的待遇,降低民间投资的准入门槛,提高民间投资信心和投资效益,激发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推动民间投资进一步活跃,对加快宁夏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们通常所说的城市经营实际上指的是城市资产经营 ,城市经营具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和五个方面的必要性。阐述我国开展城市经营的主要实践 ,对我国民间投资发展状况的进行统计 ,并对我国民间投资参与城市经营存在的问题、根源进行分析 ,提出政府部门应当及早转变观念、转换职能 ,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公开的信息发布机制 ,改善信息中介服务 ,使民营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投资机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业作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产业之一,以其进入门槛低、开放度高等特点,成为民营企业较早进入的领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又将目光投向投资额度大、利润率较高的景区、景点,进而引发私人资本竞相进入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热潮。然而由于国家在这方面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开发者的行为,同时资本的逐利性使投资者过分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对资源的长远维护,使景区流于粗放型开发,所有者却无从监管,从而使民营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区遭到质疑,更使风景名胜区出让经营权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试论投资环境研究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投资环境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就投资环境研究与工业布局的关系,投资环境研究要坚持正确的评价准则以及优化投资环境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其观点对招商引资,进行投资环境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区域投资环境中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区域政治力、经济力和文化力"三力"的构成要素分析,提出区域投资动力是"三力"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所构成的综合动力。构建区域的投资动力要从"三力"的构成要素和体系出发,承认不同区域的动态差异性,科学合理,因地制宜,适时有效调整影响区域投资动力的不利因素,提高区域投资动力,增加各种资金的流入。  相似文献   

13.
加农业投入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农业资金投入有多种渠道 ,包括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市场筹措资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户自身投资等 ,其中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自身投资应成为农业投入的主渠道。当前在努力创造条件 ,争取吸引更多外部资金的同时 ,更应该为农业自身投入的增加创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4.
税收政策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工具,评估其经济后果非常重要。关于税收政策如何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已有文献缺乏全面梳理。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发现,评估税收政策的经济后果可能受资本调整成本、融资约束、公司治理、企业对税收政策不确定性的预期、企业异质性、资本品价格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税收政策不仅影响企业投资水平、投资时机、投资结构,而且影响企业投资效率。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强税收政策效应评估的精准性,对临时性税收激励政策和税收政策不确定性的经济后果、各种税收工具的效应差异以及不同学科交叉视角的研究等方面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第一,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的渠道存在障碍,表现为住户储蓄向实物投资的渠道不畅,储蓄—投资转化的政府渠道存在障碍,国外部门储蓄对国内投资的替代;第二,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失调;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储蓄—投资转化的制度(包括非正式制度)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和经济转型城市的密切关系,借用生产函数模型并结合阜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转型期阜新市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加大,阜新地区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在转型初期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GDP增加约0.89%,而中期仅为0.56%。提出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建立投资群等策略。研究结果对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 ,认真总结重庆市在对外开放 2 0年积累的利用国外直接投资的经验 ,研究制定重庆市中长期利用国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政策 ,是做好重庆市跨入 2 1世纪后利用外资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非规避法律隐名投资的类型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隐名投资现象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由该现象引发的纠纷和问题也成为当前司法实务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然而,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对该现象的规范和调整。实践中,隐名投资方式多种多样,可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因而对隐名投资不宜作划一调整,而应区别不同情形分别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9.
论投资、投资体制及其改革的目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可以将投资定义分为“投入货币以实现价值增值”、“实物资本的形成”、“证券买卖”等三个层次 ;但不管是在哪个层次上定义的投资 ,都一定包含“消费剩余价值”、“资本品”、“时间过程”、“投资主体”和“目的的盈利性”等要素。投资体制就是投资活动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结的秩序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机制。当前我国投资体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政府在投资活动中的直接干预仍然过多而宏观间接调控机制却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企业和个人依据市场进行投资决策还受到许多不合理的限制。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 :把政府投资和政府支出分开 ,将政府投资限制在市场失灵的范围内 ,真正实现上市公司选择机制的市场化 ,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给民营企业以平等待遇 ,同时实现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多层次化和市场中介机构的民营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金融资产在居民家庭资产结构中的地位上升,金融投资活动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日趋显著,这种主观幸福感可以用生活满意程度和未来信心程度来刻画。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表明,家庭金融投资规模对居民生活满意程度和未来信心程度都会产生负向影响;家庭金融投资绝对收益对居民生活满意程度存在正向影响,而家庭金融投资相对收益则对居民未来信心程度存在负向影响。这些情形可能源自于金融投资市场在市场机制、公平程度、投资者教育等方面的欠缺,需要管理者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幸福感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