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艺术学交叉学科的范式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学交叉学科不是相邻学科向艺术学领域随心所欲渗透、添列的大杂烩,而是和艺术学主体学科存在密切关系,本身处于艺术学体系中的一组学科系统。艺术世界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了艺术学交叉学科研究的必要性。艺术结构的某个方面、层次或部分构成了某一艺术学交叉学科的研究对象;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进入艺术学内部得到改造,以适应研究对象,并对艺术学方法构成有效补充;而在具体的学科操演中,对学科专有问题的提出和求解则构成了学科发展演化的历史形态,并凝定积淀为一套规范的学科语言。上述观念层面的范式建构是艺术学交叉学科得以成立的理论依据。在社会建制层面,学术共同体对学科范式的巩固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艺术学交叉学科领域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则需要一系列观念、体制以及人才培养上的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2.
2007"全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6月1日至3日在东南大学召开。首先,与会者就艺术学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其次,专家们还就艺术学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以及艺术学学科发展中的具体的现实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此外,中国传统艺术、民俗艺术的拯救、艺术的通识教育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会者通过反思和总结,提出中国艺术学学科发展的新向度,表达了进一步深化艺术学研究的迫切愿望。会议决定由东南大学牵头筹建中国艺术学学会,对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宗教艺术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艺术学是艺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宗教艺术学需要明确自身的学科体系定位及其不同于艺术学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与意义等。宗教艺术学的研究体系主要包括宗教艺术志、宗教艺术史与宗教艺术原理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宗教艺术原理的研究成果,体现出宗教艺术学这一学科的整体建设水平,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此学科的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4.
民俗艺术学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民俗艺术研究领域的多层拓展和相关学术理论的不断深化,以及实践领域所提供的发展经验。艺术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民俗艺术"概念的重倡、"民俗艺术"研究方法的探索、民俗艺术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从理论背景上为民俗艺术学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民俗艺术学是在艺术学与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交互作用的背景下形成的,此外,产业发展也在实践的层面上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自1997年艺术学学科体系得到确立之后,艺术学学术集刊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对艺术学学科下8个二级学科的学术集刊做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总结其发展经验和不足之处,以期为全面提升艺术学学术集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第五届全国艺术学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6月27-30日在山西太原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艺术学原理、艺术史与艺术遗产、艺术学学科建设与艺术学专业教育等三个方面对当下艺术学科发展问题展开了探讨,并认为,当下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艺术实践和理论的民族特色,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融会古今、中西,创造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要介绍国外现代艺术学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了在我国进行现代艺术学建设的几个比较重要的理论课题:关于现代艺术学研究,认为应大力提倡开放、交流、对话的观念;关于现代艺术学科建设,认为应建立一个相对系统、完整的艺术学学科体系,它包括宏观的体系性艺术学科系列、比较艺术学学科系列和其他分支学科系列。作者还特别对比较艺术学这一艺术学科作了重点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设计艺术学是在国际设计范例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在区域优势、方法借鉴、学科基础方面有了一定进展。在区域发展方面,国内设计艺术学的研究力量正逐渐加强,北京及东南诸地在设计史及设计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立足于传统文化,人文主义色彩浓厚;而中部城市及广州等地则以设计理论的应用研究见长,偏重于实用性、指导性和检验性。在方法借鉴方面,国内设计艺术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更新,引入并借鉴了文化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综合性研究富有成果,为开展设计艺术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学科基础方面,国内有关设计艺术学的学术交流、论坛和年会等逐渐增多,对于国外最新设计理论成果的评介、翻译和引入也已通过出版交流等方式开展起来,为我国设计艺术学科的建立、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当前,国际上跨文化的设计艺术比较研究及综合性研究正成为新的研究趋势,我国的设计艺术学研究目前仍面临基础薄弱、力量不足等问题,需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下探索中国设计艺术变革和崛起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设计艺术学界存在着论文写作欠规范的问题,这是阻碍学科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拦路虎。本文就行文逻辑、文献资料检索、参考文献、注释以及学风方面对设计艺术学论文写作的学术规范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民俗艺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艺术学被正式确定为艺术门类的背景下召开的,是首次专门针对民俗艺术以及民俗艺术学的集中研讨。会议研讨内容涉及民俗艺术学的特征、体系和方法,民俗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功能的探索,民俗艺术对现代艺术创作的启发,民俗艺术田野调查资料研究,中外民俗艺术的交流比较,民俗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等问题。这对在新的时代深入开掘民俗艺术的价值富有深远意义,也对民俗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富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编辑学的理论体系是编辑学基本原理之间内在联系的表现,是编辑学基本概念的逻辑展开。“编辑”是编辑学最基本的概念。编辑是策划审理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再创造活动。编辑学的理论体系就是依据这个定义或基本命题构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设计是人在实施目的性、计划性行为之前进行路径构思、方案拟制的先导性环节,是一种将科学性因素与艺术性因素熔于一炉的创造性智力活动。设计科学是介于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学科门类。30多年来,设计科学在中国呈现较好的演进态势和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一系列分支学科、边缘分支学科。今后,需要在整合研究队伍、组建学术团体、扩展学术园地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推进设计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活动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有机系统.科学评价以整个科学研究活动系统为评价对象,也由一系列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科学评价系统主要由科学评价主体系统、科学评价中介系统和科学评价客体系统构成.认识科研活动系统是构建科学评价系统的起点,而认识科学评价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是构建科学评价系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交叉科学:两大知识板块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叉科学是所有形成于哲学科学、社会科学与数学科学、自然科学两大知识板块之间的交叉学科的统称。交叉科学作为科学知识体系的一个一级子系统——科学部类,在两大知识板块的交汇、融合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目前可以认定的交叉学科门类,约有20个。为了推进交叉科学的发展,提出制度安排、组织保障、人才培育三项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科学虽有其弱点 ,但不能由此否定中国古代科学之成果 ,不能套用近代科学标准去评判中国古代科学成果 ,由此批评了对中国古代科学不准确的看法以及修改“李约瑟难题”的论点  相似文献   

16.
系统科学是钱学森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第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门类。他对该门类的学科定位和体系结构做了全面的研究,并提出了比较完善的研究纲领,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系统科学的中国学派。钱学森的系境思想主要来源于他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两弹一星"等大型科研工程实战。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是钱学森系统思想的三步曲,同时他还对系统哲学做了长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科学分类(实际上是指对科学进行分类)是一项古老的科学学或科学哲学工作。关于分类的科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对科学分类本身至今还处于一种相当不自觉的状态。科学是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发现、认识并理解科学,进而运用科学是人在这个小小星球上存在与发展的自然选择——人择。人类追求科学的确定性存在:形式或抽象的确定性,历史文化或对既成存在的确定性,以及未来的确定性。这形成了科学的三元结构:形式科学元,解释/实证科学元,设计/实践科学元。这三种科学元构成了科学分类的元结构。在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三类科学中,设计科学是目前最欠发达的科学元,今天人类对发展的不满与担忧的绝大多数问题是我们所进行的设计水平不高引起的,根本问题是设计科学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任何科学都必须精密、精致,促使科学精密精致的根本在于其各科学元的公理化实现。其实,所谓的后科学社会则是设计科学的春天,而今天所有不够科学的科学都需要通过公理化的努力实现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了我国科普展示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运用教学设计的理念来设计科普展项的工作流程,阐述了教学设计理念对科普展示设计的启发。最后列举了一个运用教学设计理念来设计的科普展示案例,以证实提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事理学与非物质设计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物”的设计上升到规律性的研究时,发现问题,分析、归纳、判断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成为了“事”的设计,就是设计的方法论的研究。事理学认为设计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事”中可以看到“物”存在合理的关系脉络。“非物质设计”认为“物质”与“非物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设计将经历一种从物质性到非物质性的过程。通过设计事理学与非物质设计的比较分析,提高我们对设计方法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钱学森院士的科学人生中,经历过建立现代工程科学观、创立系统工程、创建系统科学的三次飞跃,从工程技术走向了科学论.这对从事工程技术研究与实践,有志于献身科学事业的人们,是一种鼓舞的力量,也具有启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