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明清时期粤商的商人精神是指商人的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它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粤商的从商宗旨和原因 :二是在经商中的敬业精神和观念 ;三是商人的商业伦理观。通过对粤商的商人精神分析 ,可知明清时期中国商人一直处在传统“义利观”的制约下 ,使之无法和西方商人一样具有一种对利润追求的无限制冲动 ,这就是中西方商人精神的差异之处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与明清商人的经营之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文化构成了明清商人经营之道的思想来源。明清商人在商业经营中所遵循的诚信原则、缘又取利的原则都是在儒家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形成的,是儒学伦理规范的转化,儒家思想在经济发展中是一种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秋战国时期的经营哲学也成为明清商人的经营之道。明清商人所奉行的勤俭、预测市场、运用市场规律的经商原则,都是明清商人汲取春秋战国商人经商智慧的结果。佛教教义对明清商人的经营之道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 ,山西人把从商看做自己安身立命之本 ,因而重视商业教育也就成了明清晋商最主要的选择。在新的道德价值观树立上 ,在道德伦理教育上 ,在商业人才选拔和培养上 ,在商业知识与技能传授上都给予十分的重视 ,形成了重视商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为山西商人驰骋商界五百年培养了大批的商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商业文化是在商品流通领域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商业特质的文化现象。明清时期汉口城市迅猛崛起,从芦苇丛生的河滩废壤一跃而成为“四大名镇”之首、“天下四聚”之一的商业巨镇,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与其繁荣的商业相适应,汉口也有它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商品文化、营销文化、商业伦理文化、商业环境文化、消费文化等是明清时期汉口商业文化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商人居“士农工商”四民之末,商业也被称为“末业”。总的来说,商人地位是比较低下的。然而,由于各个时期封建政权的商业政策略有差异,商人的社会地位又随之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6.
试论明清商人会馆出现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人是一个古老的社会阶层,它随着商品交换经常化的出现而产生。中国富商大贾代不乏人,但商人的社会组织———会馆,直到明清时期才出现。这是因为明清历史为它提供了建立的契机。市场扩大,商人增多,士大夫对商人及商业的认同,为商人会馆的出现创造了历史条件;归属感的需要,捍卫商业利益的推动,把商人会馆的建立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商贾家训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贾家训就是作为父兄的商人对其子弟的教诲、训诫。在宋明以前,虽然在贵族仕宦和儒者的家训中充满了鄙视商人的观念,但不少商人却能自尊自重、敬业乐业和传业子弟。这是古代商业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思想基础。中国古代商贾家训产生于先秦。经过两汉、隋唐时期的沉默,宋代因土商结合而发生转折,明清时期达到高峰。一、中国古代商贾家训的发展最早明确肯定商贾家训价值并加以提倡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管仲(?一前645).齐国有重视商业的优良传统,其开创者姜太公就当过商人,在肉铺里“鼓刀扬声”(屈原:《天问》).割肉叫卖…  相似文献   

8.
以出土墓志为中心史料考察明清整个商人群体的社会构成、资本来源以及经营方式。明清时期人们的职业观以及财富观已发生重大转变,传统观念虽然有所保留,但经过完善后基本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因而商人的社会构成以及资本筹集方式均呈开放、多元的发展态势。然而明清商人的资本运营方式和组织结构却沿袭较多的传统伦理中的落后因素,以致无法充分地按经济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9.
会馆是客居外地的同乡人在寄居地创建的一种用于联乡谊、祀鬼神的特殊社会组织。明清运河区域商人会馆是当时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以聊城山陕会馆为典型案例,对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商人会馆分布和文化内涵做了初步探析,指出明清商人会馆所具有的浓郁的文人气、厚重的江湖气和世俗的商人气,是封建社会母体中新的社会力量崛起、新的价值观念产生、新的商业文明显现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0.
刘素林  徐岩海 《中南论坛》2006,1(2):56-58,68
明清以来,门面设计作为创造商品附加值的特殊手段一直深受晋中商人的重视。本文试从字号、匾额、楹联、门面装饰等设计元素出发,揭示晋中商人是如何通过商业门面这种独特的语言来宣扬商业伦理道德,渴求社会认同,塑造“良贾”形象的,进而展现晋中商人的价值追求、角色心理与文化情态。  相似文献   

11.
一、明清社会的“治生”论“治生”,原指商业经营而言,但在明情时期,其含义则发生了些微的变化。清人沈(1798-1804)在《费席山先生七六十双寿序》中描述了宋、元以后商人地位的变化:(一)宋以后的士多出于商人家庭,以致士与商的界线已经不能清楚地划分。(二)由于商业在中国社会上的比重日益增加,有才智的人便渐渐被商业界吸引过去。又由于商人手中拥有财富,许多有关社会公益的事业也逐步从士大夫的手中转移到商人身上。洗在描述宋元以后商人社会功能变迁后,对“治生”问题作了论述。他在《与许海樵》的信中即明确提到了“治生…  相似文献   

12.
纵观江西历史,江西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唐宋以后直到清前期,在全国各省中一直处于较领先地位。史料记载说到明清时期:“江西在全国内商业之盛与同时之山西相颉颃。”①甚至出现了:“无江西商人不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是湖北商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文章从物流、商流、本省商人的崛起以及商业发展的动因等方面对此期湖北地区商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明清两代,商业得到空前发展,描写这种大背景下的商人和商业行为的作品增多。明清小说中的许多作品展示了我国古代商人特有的经商之道,其中所体现出的“诚信是为商之德”、“勤俭是经商之本”、“进取是经商之道”等进步的商业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是当前经济史研究阵地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明清时期,山陕商人形成的一个商业集团,支配着整个黄河流域,特别是晋、秦、豫、鲁,经济实力,远及东北;甚至通过乌里雅苏台及新疆等地远及俄国。明清时代是晋商最为活跃的时期,平阳府尤为大商人辈出之地。《平阳府志》称曲沃县人“挟资者多远贩贾”,《皇明文海》也说蒲州人  相似文献   

16.
"晋商"专指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为明清十大商帮之首。晋商倡导"学而优则商"观念,优秀学子将商作为本业,开创了中国传统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格局。"学而优则商"观念的实质是崇商、重商,是传统思想与三晋大地的自然、经济、历史因素高度契合的结果。它架起了传统文化的底蕴、精髓与商业行为、商业伦理有机融合的桥梁,进而锻造了熠熠生辉的晋商群体和晋商文化,是儒商精神的典型代表。晋商对儒家传统经济伦理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形成了独特的义利观、诚信观、勤俭观,是优秀的商业文化遗产。研究此观念,不仅有利于弘扬晋商文化,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徽州商人在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到了明清时期,无论其发展规模、经营品种、活动区域和资金状况,都远远超过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商人捐资助学的现象非常普遍.明清商人捐资助学的动机可归纳为六种心态:攀援士人阶层以谋求政治靠山;转换经济资本以规避商业风险;追求社会认同以扩大家族影响;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满足经营需要;从众心理与被迫资助;自我实现需要与"尊学"心态.  相似文献   

19.
汀州是闽西客家的中心地区,明清时期汀州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汀州商人发家致富后,积极参加地方社会宗族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发展。汀州商人阶层的壮大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方社会的思想观念。笔者试图对汀州商人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做出一定程度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歙县江村江氏商人是徼商的典型代表.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江村商人崛起于商界.虽然明末战乱使江村商人遭受重创,但是清初的一系列政策使江村商人获得了重整旗鼓的机会,迅速发展,并于乾隆时期达到极盛.了解江村商人的发展及其衰落的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明清时期的徽商乃至明清徽州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