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名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基本单位。作为一种符号现象,它包括命名与用名两个互相联系的符号化过程,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人名使用者和人名所有者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等文化要素。在艺术世界里。人名的文化形态得到更充分、更典型的再现。中外小说家从事创作,都注意到了名字艺术。“人物塑造的第一步是给人物起名字。”而人名的使用又伴随着作家创作过程的始终。“在小说中,名字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晚清知识分子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是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时期,作为文化的人格化代表和文化的创造、传播者的晚清知识分子,在晚清的文化与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文化转型过程,他们的文化份值观念、文化心态和文化角色地位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蜕变过程,由传统型的士大夫转变为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从而推动了近代文化与近代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文化史中 ,知识分子一直是权威意识形态的同构体。随着权威意识形态经历了由奠立、畸形化发展及至重建后逐步松解的动荡性变化 ,知识分子也同步经历了从“身份转换”经“身份确认”到“身份超越”的艰难嬗变。作为知识分子灵魂的栽体——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由此也显得扑朔迷离 ,从无奈的“改造者”到痛苦的“自省者”最后到迷乱的“萎顿者”,清晰地表征出知识分子复杂而微妙的心路历程。其中 ,异质性的复合形态是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生成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是以“士大夫”状态存在的 ,一身二任 :既为政治负责 ,又为文化考虑。随着近代社会的专业化 ,近代知识分子转型的历史任务之一即是与政治分离 ,回归文化本位。本文主要考察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现状对这一过程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同”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中人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原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名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同复杂的社会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文学作品中的人名更是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对比了英汉人名的文化内涵差异,对文学作品中人名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翻译人名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青年毛泽东与德国近代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毛泽东受到近代德国哲学的影响,主要有“心性”本源论、以“自我”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以理驭行”的实践观。他接受德国近代哲学体现出的新文化运动的某些时代特征:为救亡而选择思想武器;在选择过程中的扬弃;文化选择的多维空间。本文探索了我国先进知识分子曾推崇德国近代哲学的三点原因:近代中国与德国有相似的社会背景;德国近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有契合之处;德国的迅速崛起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振兴中华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精英文化的现代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英文化作为知识分子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精英文化的独到价值被逐渐得到确认。确切地说,精英文化是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精英”是指社会为其设置专门职业或特殊身份的知识生产传播应用者。精英文化在精神上与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文化一脉相承,“以天下为己任”,承担着社会教化的使命,发挥着价值规范导向的功能。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为知识分子展示其独立的文化价值提供了机遇,知识分子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  相似文献   

8.
英语人名的社交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词汇学的角度来看,英语人名并没有明显的含义;但在实际交际中,人名却传达着一定的内涵意义,反映出一种社会文化规约。本文主要从四个不同方面分析了英语人名所传达的社交指示信息:1.英语人名的性别内涵;2.人名的形态变化与社会形象;3.人名与文化心态;4.英语人名的联想意义和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9.
王实味的悲剧是由时代和性格造成的 ,悲剧本身是一个“贡献” ,同时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一个贡献。《休息》中的人物黄秋涵是一个多余人 ,想有作为又无所作为。小说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对其精神内涵作了细致的刻画 ,展示了其心路历程 ,即求生意识、平等意识、忧国意识和孝悌意识。充分表达了身处五四落潮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心境和在这种心境压抑下的绝望情绪。这一形象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影艺术初创期上海影像美学内涵视听化为上海的政治影像、都市形象、女性形象等,都充分体现出上海影像与海派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迁,不断实现着有机的审美“耦合”。中国电影初创期上海影像的政治影像美学内涵萌芽视听实现为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地和中国近代民族独立思想策源地。其近代都市形象美学内涵视听实现为上海影像中“罪恶”之都的符号化表达——帮会和现代都市景观显现。其女性形象美学内涵视听实现为电影中的都市娼妓和都市新女性。  相似文献   

11.
“文化革命”思想连接了作为革命家和作为“文学家”的瞿秋白,是其“士”之文化情怀与现代知识分子批判精神和马克思主义革命品格相嫁接的产物,是当时思想界对文化革命问题最为深入的探索。“文化革命”思想不仅体现了瞿秋白的丰富性与独特性,也是中国现代思想史和知识分子心态史上的生动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瞿秋白文化思想,乃至思考现代中国的国家、革命、文化、知识分子等诸多重大问题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士人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并见之于史乘的各种人士,士大夫是士人中分化出的一个特殊阶层,是官吏队伍中的知识分子。其融知识、身份、道义于一身,视人格完成、文化创造与社会责任为一体,官僚不过是士大夫的“二重角色之一”。唐代关中士人分布的空间结构及其成分结构有其鲜明的特征,精神风貌呈现多样化。唐代关中知识分子士的作为和精神面貌反映并影响着唐朝全国知识群体的众多方面,乃至反映和影响唐朝社会生活、精神、文化多方面的情态。  相似文献   

13.
人名称呼语是一个人与其他人区别的符号,当代汉语人名称呼语反映了我国当代一些重大社会历史事件,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信息,今天人名称呼语中大量的重名现象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当代汉语人名称呼语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中国西学第一人,严复一生都对传统孝道充满深刻的同情。概而言之,严复的孝道观经历了早期(1853-1894)的高度认同,到中期(1895-1911)既批判又保留,最终在晚期(1912-1921)又高调回归的历程。如何批判继承传统孝道文化?如何促进传统孝道的近代化进程?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给予我们一个独特而深刻的回答。严复对传统孝道的理解、批判和重新诠释的过程,充分显示出一代具有世界眼光、寻求富强、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与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时期,各种思潮活跃,孙致弥作为清初重要的云间文学家,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是其人生的根基和生命安顿之所,尤其是道家文化在其思想和文学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双重影响下的文人心路历程,可见文化传播的复杂性和传统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五四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的关键时期,它直接影响了后来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发展。在此以知识分子为主体,“反思”为主线,描述近代知识分子对传统进行反思的特点,以及知识分子反思五四及反思五四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上海狭邪小说与都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上海是现代城市转型的典型代表。都市的崛起直接促进了小说的繁荣,广受欢迎的“都市狭邪小说”表现出新型知识分子对都市公共生活以及个人空间、世俗常态的体认,也表现出近代上海人在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都市与乡村多种矛盾共同作用下矛盾复杂的社会心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人名符号理据研究问题,以汉民族人名现象为例,通过其人名用字和人名理据分析了人名符号所反映的不同时期民族文化内涵、社会历史背景和取名心理等,并进一步论述了人名符号理据研究的重要性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隐士”是胸怀世道大略的高端哲思主体,隐士文化更是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隐士”,首先在于“隐”,而后才是“士”,不仅具备“隐”的特质,同时也一脉相承“士”的精神内涵.隐士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个独特群体,是生活在主体之外、与其所处时代的官方的或者说主流的价值体系不能相契合,且显示出了超人才能的“士人”.文章从“隐”的逻辑生成入手,探究了“隐”与“士”的本质内涵和精神特质,在考察“隐士”历史源流的基础上,准确地阐释了“隐士”这一文化现象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有许多词缀人名成群成组出现,如“儿”与“女”、“哥”与“姐”、“小”与“老”、“郎”与“娘”、“官”与“奴”等,包含了中国丰富的民俗人名文化。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翁婿对其采取了不同的译法,但原著中词缀人名群的文化含义并未得到应有的体现,这就给文化的传递造成了一定损失,也给西方读者对故事情节的理解造成了一定困扰。其实,如果重视词缀人名这一文化现象,严谨对待,仔细琢磨,根据英语人名昵称后缀的语言特点,就可以用意译加“y”或“ie”等作后缀,或者前面加 “Sr.”或“Jr.”等等进行英译。推而广之,这样的译法也能为汉语中词缀人名的英译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