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走区域经济一体化之路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要求经济领域各种要素实现一体化,同时也要求实现区域法治一体化.建立区域法治协调合作联动机制,消除行政藩篱,联手统筹解决各行政区在地方法规、政府规章、政策措施、制度构架、政务环境、司法审判、法律监督、守法等方面存在的壁垒、冲突、对立和不合理的差异是政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法治协调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构建和完善东北地区法治协调合作机制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泛珠三角市场经济发展以来,区域环境法治联动建设不仅是该地区环保领域内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现代宪政制度所确认的人权保障工程。针对当前我国泛珠三角区域环境法治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困境,要大力推进环境法治联动建设,并按照环境法治的要求搞好环境立法、司法和执法,将环境保护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加快区域环境法治的步伐,促进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长株潭和新疆乌昌一体化的历程表明:长三角前期以地方首脑自主协商为前提的非刚性协调机制,遭遇了权威性和执行力不足等问题;长株潭后期因湖南省级领导牵头组建有权威性的协调机构,使得其跨行政区合作进展顺利;新疆乌昌区域一体化进展有序,得益于乌昌两地基本实现了财税制度一体化;缺乏强有力的利益分享机制,是长株潭和长三角一体化推进缓慢的根源之一。鉴于此,《中原经济区规划》发布后,只有尽快构建一系列诸如组织保障、法规制度保障、利益分享保障、激励约束保障、考核评估保障等机制,才能确保《中原经济区规划》落地实施,《规划》才能真正起到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铁时代,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发展融合速度加快,对市场开放、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社会管理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等产生新的需求和挑战。根据高铁时代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内涵与特征,应构建跨区域经济网络整合机制、跨区域信息网络整合机制、公共基础设施网络整合机制、公共服务一体化协调机制、多元利益协调机制、沟通协商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环境法治研究现状及其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的环境法治以行政区划为基础,以点源污染防治为重点,人为分割环境,违背区域环境的整体性,导致跨行政区边界区域环境问题丛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该现象的法治原因分析、立法和体制完善、区域环境执法联动机制设计等方面,对区域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探讨相对薄弱。当前的环境法研究亟需突显环境法治的区域性理念;强化区域环境法治的程序性,彰显司法的终局裁判价值;尊重区域居民环境权益,充分保障和发挥其主体能动性;总结、引导和规范当前的跨行政区环境合作实践,将其纳入法治渠道。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跨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地方政府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各自为政的行政立法模式提出严峻挑战。针对当前我国跨区域行政立法所存在的法律缺失,借鉴欧盟一体化法制协调和美国州际立法协作的有益经验和具体做法,我国现阶段的跨区域行政立法模式应该是在现有行政区划制度和现行立法体制框架下的中央与地方合理分工、职能协调相结合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7.
矿业是高污染行业,近年来我国对矿产资源进行大规模、超常规的开发利用,造成了矿山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矿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问题。环境保护可以保障矿区环境良好,矿产资源可以得以永续利用,但由于现行矿区环境立法存在体制缺陷、制度不完善、难以有效实施等问题,使得加强和完善我国矿山环境制度建设变得至关重要。为此,应通过建立严格的矿区环境准入机制,建立矿山企业自身环保机制,明确行政执法主体,通过调整矿山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矿区环境立法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行政监管、调控等相关制度,解决矿山环境问题突出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新西兰可持续发展的裁决机制以环境法院为核心,一体化是其成功的关键。可持续发展裁决机制的一体化主要体现为以环境法院为核心的内外组织机构的协调配合,融资源管理、规划决策、纠纷处理为一体的广泛管辖,裁判程序和非诉纠纷解决程序并用的程序机制,司法判断与政治决策权集于一体等几个方面。这一制度的成功也得益于新西兰资源管理法为其提供了制度运行框架和法律保障。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纠纷解决机制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应借鉴这一制度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些年,环境公平问题在农村社会凸显,严重威胁着农村社会的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从城乡关系、群体关系和代际关系等几个层面分析当前农村社会存在的环境公平问题,只有通过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加大农村环境的监管力度;加快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进行制度创新,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等一系列措施,才能保障农村环境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至今,我国已经形成了几个比较成熟的经济区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但是,这种区域不均衡发展的路径或模式也同时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各区域发展差距过大,协调机制不畅,立法冲突严重,直接阻碍了地区间经济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这种区域同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王春业教授的专著《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背景》,对跨行政区划的地方行政立法之间的法制协调进行了系统阐述。这一新的区域行政立法模式研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转换立法观念、解决制度设计和创新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跨区域系统性问题,地理要素的流动性加剧了跨域环境治理的难度,传统的单一的行政区划已无法有效应对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如何通过合作治理解决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地方政府的新课题,针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跨域环境污染频发的问题,省际环境污染合作治理行政协议作为一种解决跨域环境污染问题的政策工具应运而生.然而实践中省际环境污染合作治理行政协议在履行中依然存在履行的协议条款不规范、履行主体诚信不足、履行的纠纷解决机制缺失以及履行的监督约束机制缺失问题.规范省际合作行政协议条款、构建履行主体诚信自觉制度、建立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履行监督约束机制是完善省际环境污染合作治理行政协议履行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海洋区域管理模式下的政府间协调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海洋综合管理在实施区域管理模式的大背景下,跨行政区域涉海主体间的管海用海矛盾逐渐突出,协调好区域内各类涉海主体间特别是各层级海洋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我国海洋区域管理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区域海洋管理的制度环境建设、构建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措施,构建一套完善的政府间海洋管理行为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调查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城市集群与休闲体育产业区域一体化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系统研究。全面探寻了安徽省城市群区域地位、产业资源、产业氛围、产业结构等优势;分析了城镇化水平较低、城市群规模偏低、经济水平较弱、产业供给质量不高等劣势;指出了国家政策导向、自主创新环境、产业战略转移、经济结构调整、城市群文化融合迎来的巨大机遇;论述了城市群公共设施建设协调程度低、行政条块分割严重、内部联系松散带来的巨大挑战;提出了确立城市群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构建宏观统筹协调机制、推动网络合作发展机制、形成区域利益协调机制4个方面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发展中废旧电子产品跨区域治理成为重点社会问题,协调政府间关系、促进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废旧电子产品显得尤为重要。区域环境整体性要求地方政府在治理中共同努力,然而地方政府责任界定不清晰、"理性经济人"特性和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废旧电子产品协同治理陷入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不仅要完善协同治理与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有效的区域协同治理机构,而且要健全废旧电子产品治理法律体系,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之一是从城市空间向区域空间、城市竞争到区域合作转向的同城化模式的逐步形成。在资源分配、治理对象、治理功能等领域,行政区行政、法律支持孱弱、公民参与不足、区域协调弹性过大,凸显了其碎片化效应。本文运用协同理论,基于整体性治理逻辑,提出了建立跨区域治理的合作组织、形成区域政府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强化协同治理的政府信任机制、拓宽有序的公民参与机制、完善复合型监管机制等同城化语境下区域政府合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一体化发展机制有力地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从整体上来看,长三角区域目前形成了以实现全面对接为主要目标的政府协商机制、以促进市场一体化为主要目标的经贸合作机制、以规范市场运行秩序为主要目标的区域协同治理机制以及以实现区域共享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资源共享机制。然而现阶段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也面临利益协调与政策协调机制不健全、推进和保障机制不完善以及考核体系约束等多重挑战。在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为促进长三角区域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应当以市场机制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合作机制建设,加快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有一体化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7.
行政监管制度改革与法治营商环境联系密切.国内研究行政监管制度改革背景下法治营商环境理念更新和多元化路径较少.随着行政监管实效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实现广义行政监管有关的法治制度与法治营商环境有效衔接,具备研究的必要性.以立法、执法、守法、多元化救济、提高政务服务与审批效能、打造综合性监管体制机制等行政监管有关实践为前提,结合法学与公共管理学有关理论,综合论述构建法治营商环境的一整套制度性路径.  相似文献   

18.
行政协助制度是与行政主体权限分工密切相关的制度。在环境管理中,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承担;这一特征使环境管理领域需要引入行政协助制度,以保障政府的环保职能得到统一完整的履行。我国环境管理中行政协助的立法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具体而言,构建我国环境管理中的行政协助制度包括两个部分:在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中进行原则性规定和相关配套环境法规中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9.
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亟需法制一体化来提供支持和保障,行政执法统一是法制统一的关键所在。目前,可以通过优化执法环境、订立行政协议、成立协调机构和完善联席会议、行政协助、案件移送、信息共享和争议协调制度等协作机制来实现武汉城市圈区域内行政执法的统一协调和功能优化,从而为武汉城市圈的协调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环境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环境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针对现行环境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主要问题,如环境管理部门的权威性缺失,环境执法和管理的独立性弱,以及环境管理绩效评价的淡化和现行财税制度、环境补偿机制的不完善等。首先,应改革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管理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即完善环境管理主体的法律地位,改革现行环境管理机构的隶属关系以及人事、财政管理体制,构建以区域生态环境特点为基础的跨省区环境管理协调机构。其次,应改革现行政府评价体系、财税制度和环境补偿机制,调动各级政府的环保积极性,即切实推动地方政府环境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建立环境保护的专门财税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