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从社会基本矛盾出发,深入分析了社会革命的产生根源,明确了社会革命主体和领导力量,为全人类的最终解放指出了一条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是随着时代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在不断丰富社会革命理论的过程中却遭受到了种种诘难。为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有力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责难,就必须厘清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议会斗争策略和暴力革命道路、一国胜利理论和多国同时胜利理论、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论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俄国形式主义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重点梳理俄国形式主义与庸俗社会学文论二者之间论争的文化、历史、政治背景以及论争的核心问题:文学的本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这场论争引发巴赫金尝试将二者结合,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诗学,启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继续探索形式主义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对话问题。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派学人”具有地缘性、精英性和政治边缘性特点。他们以知识分子先行者的敏感关注俄国革命,并从学理角度理性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实验,鲜明地体现出了其自由主义思想以及基于这种立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太平洋派学人”自由、宽松的政论基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他们的自由主义立场彰显着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尊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苏联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之间发生了一场长达十年的论争,文章主要对这场论争的产生、过程、结果和原因进行考察和反思,进而探讨二者对话的可能性。俄国形式主义与十月革命同年发生,这就注定了二者之间必然产生纠缠不清的复杂关系。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使俄国形式主义最终消亡,也使大多数形式主义者长期处于自我省思和批判之中。这场论争已经超出了学术批评的限度而具有政治斗争的色彩。"形社者"、巴赫金和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之间进行了对话的尝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学术立场上进行平等对话应该成为推动文学理论未来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以武装群众的重要前提和途径。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大众化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大众化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论述。这些思想对于当时的俄国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工人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水平,使其自觉地投入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于当前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马克思主义:一个被长期遮蔽的视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自身各个方面之间的激烈冲突催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宗旨,认为共产主义是上述冲突和矛盾的真正解决,是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和谐。和谐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目标,冲突只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使用的手段。1848年前后,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经过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实现共产主义,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他们在晚年转而主张无产阶级以合法斗争途径实现自己的目的。俄罗斯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出于实践需要对暴力革命重要意义的长期强调,使得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与和谐相关的思想被遮蔽起来了。今天是人类走向和谐的时代,时代变化把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与和谐相关的思想凸现了出来。对“和谐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诉求与进路:第一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政治诉求阶段,政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诉求,其基本特征是走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国家;第二阶段(20世纪下半叶)是经济诉求阶段,经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诉求,其特征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第三阶段(21世纪初开始)是文化诉求阶段,文化培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诉求,其特征是努力使马克思主义融入到当代中国人的实际生活中,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中,不断培育出新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格·瓦·普列汉诺夫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创始人之一.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流亡法国、瑞士和意大利期间,他写了一些论述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优秀著作,教育和培养了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普列汉诺夫写了许多有关俄国问题和国际问题的论文,在西欧和美国的社会主义者当中享有一定声望.在《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我们的意见分歧》、《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等著作中,阐述了马克主思义基本理论,表述了他的政治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的内外环境,决定中国第一代共产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时注重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并将其与中国现实共产主义运动和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毛泽东作为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毫无保留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并将其同时作为哲学方法,他把这一学说成功地运用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领导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夺取了全国政权。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块基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但他们在号召推翻维护旧制度的旧政治时认为并不是到处都应该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将来国家也要消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阶级斗争形式已发生巨大变化。虽然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犯过将阶级斗争绝对化的错误,但不能因此否定阶级斗争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70年历程中,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学说、国家学说、国家资本主义思想、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1788年俄国和土耳其交战期间,沙皇盟军奥地利军队为了阻止土耳其军队的挺进,事先占领了考兰谢拜希平原(罗马尼亚境内)。这时,来了几个卖朗姆酒的吉卜赛人。几名奥地利骑兵跟他们买了一些酒,随后几位奥地利步兵走上前来,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整个20世纪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从公众的怒火演变为个人的牢骚、从大街上的战斗演变成书房里的打赌的过程,其间存在着他们关于资本主义叙事和政治表述的巨大逻辑变迁。正是在这两点上,他们成了传统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异端,今天的后马克思主义更是试图以新政治表述和激进"革命"策略替代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位置。理解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变迁,不仅需要关注其对所经历的资本主义的生命周期的具体表现的反思和经验概括,而且需要把握其是如何在历史认识论、资本主义经验和政治话语三者之间进行整合的。  相似文献   

13.
面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以来俄国社会的动荡与精神的危机,以布尔加科夫、弗兰克、别尔嘉耶夫等为代表的白银时代的宗教哲学家,力图为俄罗斯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现代化出路。在对俄罗斯现代化出路的早期理论探索中,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发现了真理,并力图通过将自身的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索俄罗斯的现代化出路。白银时代的宗教哲学家在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与自身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以贯之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10,(2):57-57
一口酒引起的战争 1788年俄国和土耳其交战期间,沙皇盟军奥地利军队为了阻止土耳其军队的挺进,事先占领了考兰谢拜希平原(罗马尼亚境内)。这时,来了几个卖朗姆酒的吉卜赛人。几名奥地利骑兵跟他们买了一些酒,随后几位奥地利步兵走上前来想让骑兵请他们喝几口,却不料被骑兵拒绝。  相似文献   

15.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初创时期,针对党内一盘散沙的局面,列宁明确提出要在俄国建立一个以职业革命家为核心的严格实行集中制的党。罗莎·卢森堡对列宁的建党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就组织原则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言论,提出了"自我集中制"。从其内涵来看,"自我集中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核心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本质是大多数人的统治;形式是强制性综合。这一表达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其实是源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着重强调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但同时也存在着深刻的缺陷,不仅反映出卢森堡对俄国经济社会情况认识不足,而且在实际操作层面困难重重,只是一种难以落实到制度层面的政治设想。  相似文献   

16.
萧伯纳思想中的很多方面在不同时期是矛盾的.他既赞同马克思主义,又否定马克思主义;既希望通过点滴改良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又主张以暴力革命手段实现社会主义;既反对婚姻,又进入婚姻;既轻视普通民众,又关心他们的利益;既赞同议会民主,又反对议会民主;既欣赏法西斯,又谴责他们的反人类行为等,这些矛盾贯穿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思想体系发展成为社会制度,从而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这场革命中,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劳动人民进行的斗争,为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式方面,除了胜利地进行了暴力革命之外,在革命初期,列宁还曾设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存在着暴力革命和和平过渡两种可能性的斗争策略思想,曾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一场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力争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中国社会政治改革。在这场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团结各阶层人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既同国民党统治集团进行过多次和平谈判签订了一些协议,又有效地击退了国民党蒋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前半叶,作为一种反对殖民统治的政治力量,马克思主义被引入印度无疑是一个创造性的尝试。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国内“求变”的政治趋势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为马克思主义传入印度提供了契机。无产阶级政党、资产阶级左翼力量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但由于过度依靠外部力量、忽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对印度国情缺乏深刻认知以及印共内部缺乏凝聚力,马克思主义在印度的传播不断受阻。  相似文献   

20.
后马克思主义奠基性人物恩斯特.拉克劳和查特尔.墨菲的激进民主政治的意图及其内涵主要包括三重维度:用话语政治替换本质主义政治;用文化政治替换革命政治;用身份政治替换阶级政治。拉克劳和墨菲之所以要提出激进民主政治,其矛头显然直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策略。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特征如本质主义、还原主义、经济主义等等,使得传统的社会主义策略在资本主义新现实面前一度失语,从而用激进民主政治来替换它显得极其必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拉克劳和墨菲以为自己的激进民主摆脱了现代性的困境,可是当他们强调政治或社会运动中领导权的中心地位时,他们显然滑入了现代性的泥沼,具有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