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抗战时期政治和文化水乳交融。抗战文化具有多元性 ,建立的基础是多元政治。多元必然带来相互间的碰撞。抗战文化的主流是以郭沫若为旗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政治和文化水乳交融.抗战文化具有多元性,建立的基础是多元政治.多元必然带来相互间的碰撞.抗战文化的主流是以郭沫若为旗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3.
论抗战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文化是以民族大义为前提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文化。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这个文化的主流。抗战文化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政治性、群众性、批判性。亦即以多元政治为基础、人民群众为对象、富于批判为活力。这个充满生命力的文化为我国新文化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揭示抗战时期的民族文化反思与抗战境遇的紧密贴合关系,及其对当时众多民族文化反思者作出文化尚力选择的深刻影响。抗战境遇促成了国人民族文化反思的自觉,同时也作为当时映照民族文化利弊的镜鉴,迫切要求民族文化焕发强力,担当构筑民族精神防线的有力基石。因而抗战境遇下的民族文化反思,体现出激励民气、振奋民心的旨归,着眼于对民族文化传统中"力"的寻求与发掘,其中也包括对民族文化乏"力"的针砭。对此,当代一些研究者基于单纯的现代性一元价值观所作的批判,则恐不免失察。  相似文献   

5.
湖南文化抗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文化抗战是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共同领导的,经历了局部抗战时期的兴起、全面抗战初期的高涨、何键主湘后转入低谷三个发展阶段;湖南文化抗战的主要形式是成立文化抗战团体、创办抗日报刊、开展文艺活动进行宣传活动、举办抗战教育培养抗日人才;湖南文化抗战发展与湖南政局有密切的联系,影响其勃兴与衰退,充分反映了国共合作的态势;湖南文化抗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统区文化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西部抗战文化以抗战文化作为反侵略斗争的锋利武器,配合抗日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在民众动员、推动文化工作者团结抗战、声讨日伪及战地服务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战斗作用,对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西部抗战文化无论是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吉安是赣中重镇,古称“文章节义之邦”,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江西抗战首府,人文蔚起。这使吉安不仅成为江西战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成为连接中国东南与西南的抗战文化重地。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使吉安在抗战时期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抗战文化:郭沫若、茅盾、巴金、柳亚子、田汉等文学家、诗人在吉安发表抗战诗文;反映抗战的木刻与绘画艺术作品在吉安展出;《复国走南洋》、《八百壮士》、《大骂汪精卫》等抗战戏剧杂技在吉安演出;《再牺牲再前进》、《南昌轰炸实录》等抗战音乐电影在吉安播放;《前方日报》、《抗战月报》等抗战报刊在吉安出版发行;吉安民众教育馆、文山书店等图书馆与书店为抗战提供精神食粮;浙江大学迁驻吉安泰和;国立十三中学在吉安创办;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江西总部等抗日团体在吉安开展抗战活动,等等。这些抗战文化对推动抗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奠定和彰显了吉安抗战文化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国民政府西迁,大批文化人士也相继离沪,一部分留下来的爱国文人,利用上海"孤岛"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创办抗战报刊,坚持文化上的抗战.其中,《孤岛》周刊作为上海"孤岛"抗战文艺的先导之一,刊发大量文艺通讯作品,积极昂扬地表现全民抗战,为民族抗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新生活运动既有政治上的反动性,也在精神动员、文化联合、民族理念等方面为当时抗战文化的推动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该运动在“安内”与“攘外”、新生活与旧道德、民族主义与民权民生之间陷入矛盾困境,致使其积极作用没有发挥到应有程度。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初期,全国大批文化人士汇集湖南,湖南的抗战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全国抗战文化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本文运用翔实丰富的史料,较为全面、具体地介绍了湖南在“七·七”事变前后的抗战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1.
天皇文化是日本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典型本土文化,它的存在与发展对日本社会产生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日本民族创造了天皇文化,天皇文化也塑造着日本民族。正确认识日本天皇文化的社会功能,是了解和研究日本政治、社会等诸方面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朝鲜作家金史良具有强烈的自省精神和民族意识,他最终投身抗日第一线成为朝鲜义勇军的一员。同时,他还是朝鲜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小说家。他的长篇报告文学《驽马万里》不仅多角度立体地反映出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革命情况,而且还第一次真实记录了中国境内朝鲜独立同盟及朝鲜义勇军的抗日武装斗争。它不仅作为抗日文学或者民族解放文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文化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代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或文化心态的形成是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作用,但是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源流、文化发展无疑在日本民族性格形成中起着最根本的基因作用。探讨日本人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到,日本人有史以来就是在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坚守固有文化才铸就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始原文化的特点铸就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复杂化与多重性。正如文化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的适应一样,民族性格也代表着人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对民族融合的认同,其形成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亦是文化作用的外化表现。  相似文献   

14.
日本国民意识的整体保守化:-“石原”现象的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冷战后日本政治保守主义的新趋势以科学定位,乃准确把握日本当代政化代表的"石原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引起了日本内外的广泛关注.冷战后日本国民意识的整体保守化方为"石原现象"的本质.时下新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日本社会的共识,且在石原等广大右翼政治家的努力下,正通过国家机器逐步成为日本的正式法律与民族行为.  相似文献   

15.
日据时期台湾通俗小说的创作语言表现为汉语文言、中文白话和日语等不同的语言形态。这些通俗小说侧重于婚姻、爱情、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层面现象的揭示与描绘,较少正面附和或反抗殖民当局的时局政策。其中,文言通俗小说传承传统文化与吸收外来营养两者兼具,日语通俗小说侧重规避政治时局的言情,中文白话通俗小说有着持守汉语与无奈媚日的矛盾性,它们大都具有在日本殖民当局语言暴政压迫下隐性抗争的特点和炎黄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日本鱼名的多样性与日本文化的关系;从鱼多用汉字标记,用汉字原意的解释,依据鱼的形状和习性为鱼命名可在汉语辞海中找出根据这三点足以看出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从日本人用的是和制汉字,使用多种鱼组成成语,日本的"国"字既便是用和制汉字标记,这一点上看到日本文化既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又有对自身日本文化的创新。体现了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又极力维护传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日本禅以独特的哲学思辨,在思想表达上本土化,成为日本文化的支柱。它不仅构建了日本人的人生哲学,而且影响着日本文学艺术美的基调,在镰仓时代以后的日本社会历史文化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而俳句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日本韵文学的传统形式之一,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和诗人的玄思梦幻,深受日本禅宗文化影响,言语简练,强调整体风格的纯净、典雅,富含日本禅的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在中日两国法律近代化发展过程中各占主流的主要观点。通过将精神因素即国民性与前三种因素分别进行比较,揭示了精神因素在两国法律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它不仅是日本法律自近代以来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可以为中国法制发展有所借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导致共同的经济利益,增大了战争的代价,也提供了用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利益的现实工具;冷战后,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市场化,国际关系重点由政治、军事转向政治、经济,经济相互依存对世界和平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但经济是国际关系中的决定因素而非唯一因素,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国民性是日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国民形成的独有的性格特点,在整个日本社会中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对于世界 来说,则更具有日本的代表性。日本国民性的形成与日本的地理位置因素不无关系,但是日本的历史对于其国民性的影响也 很大。通过探究日本自奈良时代到明治维新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得出日本独特的发展历史对于国民性的影响,对于研究日 本社会文化有更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