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日语中的汉字本来来自中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日本人又用汉字组合创造了为数不少的日语词汇,即和制汉字。和制汉字的一部分在近代又传回中国,为中国人所用,如,“金属”、“议员”、“科学”、“法律”、“物理”等。这种现象不单单是两国文字的交流,而是两国长达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的继续和发展。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中日两国的语言和文化,文章从历史、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汉语中的日语词汇,从其引进的背景、特点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汉字与汉文化相伴而行传到国外,日本吸收,借鉴了汉文化,同时也借用了汉字这种文字形式。在使用过程中又与日本文化结合起来,从而带上了日本特色,天皇的名字从本土的日式名转为重视汉字意义的双字名;年号的用字也从浅层次记事而转向深层次寓意,而且一定要源自中国文献典籍,天皇名与年号的用字变化正反映出汉字与日本文化的综合过程。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角度上看,"中国"一词本身就含有地理区域、民族类别及文化体系等多重涵义,日本学者正是从这种文化角度来解读"中国"一词的内涵。这种解读既可以让我们审视日本文化的深层结构,又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日本在接受中国文化时,自身也一直在追求与中国相对等的文化地位。日本对传入的中国文化是一种有选择性的接受,并且在汲收的同时,根据自身的需要,以自己的特有方式加以"过滤",将其本土化,这无疑反映了中日文明交流中的独特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汉字的文化功能及对汉文化传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殊载体,成为汉文化圈共同的文字基础。从形体构造言,以义构形、以形索义的构字特点及规律,使汉字字符既具有形象、象征性,又兼具高度抽象的符号功能。从其文化功能言,汉字因字、词的某种一致性而具有蕴化新词的独特功能;其社会功能则形成中国古代独特的文言系统及文言经典。高度的超时空性使汉字跨越了历史及方音的双重障碍,播及古代四邻国家。正是因了汉字的借用,越南、朝鲜、日本等邻国在文化精神、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受到汉文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略论黄遵宪对中日文化同源性的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向称“同文同种”之邻邦,其文化有明显的同源性,尤以汉字及汉字文化(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最为深远。近代名人黄遵宪在出任驻日使馆参赞时,对这一问题十分关注,特别对汉字的命运做了深刻的反思,在我国近代最早提出文字和文学语言的改革问题。黄遵完对中日文化同源性的考察与思索,既宏远深切,又平允通达,有许多识见颇可供今人参考。  相似文献   

6.
汉字和汉籍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传入日本的?日本的先民们又为什么要主动去吸收这些在生活中并无多大实际作用的深奥的汉文化思想?这是过去东亚汉文化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却又未被深入研究的问题。从汉籍与“马”的传承关系出发对日中两国的史料进行钩沉后可以发现,生活在中国边缘的东亚各民族正是通过诸如《相马经》之类的实用书籍体会到汉字文明的博大精深,最终迈出了学习儒家经典、积极输入汉字文化思想的重要一步,从而使东亚地区形成了一个以汉字文化为主的文化圈。  相似文献   

7.
日本中世纪发展起来的独具特色的艺道文化代表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日本深刻的文化精神和独特的审美内涵,兼备文武之道的日本围棋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文化之一。日本作为围棋的第二故乡,从中国接受围棋,又将其发扬光大,使其带有日本文化的鲜明特色及美学内涵。日本的棋道文化将传统与现代加以融合形成的家元之制,对佛禅的吸收纳入显示出的禅意禅趣之境,精神与审美的提炼彰显的风雅之美,充分显示了日本艺道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日文化互动过程中,有一批汉字术语经历了从中国古典词-传输日本-日本借以对译西洋概念,使其内涵发生近代转换—转换后的该汉字术语又传输回中国。此种"侨词来归",正是中日文化面对西方文化东渐而发生互动的一种表现形态。本文以"卫生"、"物理"、"小说"为例,阐述此一论题。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交往源远流长,日本国在吸收中国古代先进的律令、制度和礼仪、文学文字的同时,也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和历法。而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及节气密切相关。本文以此为契机,在叙述了中日两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异同之后,提出了日本现今保留的传统节日的中国文化情结即在于其对中国包括汉字和历法在内的文化的吸收、融合的必然结果,并试着进一步分析了日本的传统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形似义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选官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日本自公元630年开始派遣唐使以来,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在"大化改新"之后,颁布一系列法典,积极引进中国的律令制  相似文献   

11.
中日酒文化比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两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二者都是农耕文化的产物。由于酒文化受生活环境、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日两国酒文化在酒名、酒德、酒礼等饮酒习俗上存在着差异。通过中日酒文化的对比研究,可以了解中日两国酒文化的特征,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人姓氏起源及其中国文化烙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姓名产生于社会交际的需要 ,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更丰富了人类姓名所表达的社会意义。今天从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来研究日本姓氏的本源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揭示日汉姓名在表层结构及深层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共性与特性 ,探讨日本姓氏和中国姓氏是否有文化融合 ,文化传播 ,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地情结—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原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梅原猛先生认为森林思想是日本文化的原点,反思中国文化,森林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所占份额极少,而土地情结是中国文化诸多原点中最主要的方面,国文化的统一性,连续性及多样性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日本出云的考古发现看中国越文化东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日本出云地区近年的考古发现,并以其出土的文物及民俗、信仰各方面与中国越族的历史、文物、民俗作了比较,探讨了日本神话中的'出云王国'与越人东迁移民的关系,特别是随着越人东迁而产生的越文化对日本蛇信仰之影响。这一切同时也表明,在汉代以前就已出现了中国越文化东播的史实。文章还对已往中日文化交流史尚未研究到的北九州以北、西日本沿海一带的古越人活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鱼类的自然属性一旦和人类相联系就有了社会属性 ,两者的结合即产生了鱼文化。鱼文化在我国的历史上及人们的饮食、风俗、美术等方面都有各种表现。在表现为各种生熟海鲜的同时反映出了鱼的馔食文化 ,在表现为各种鱼祭鱼信仰的同时演化出了鱼的风俗文化 ,在表现为各种图画造型的同时展现出了鱼的美术文化。探讨鱼文化的表现领域、规律属性等 ,对于挖掘民俗文化、建设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等 ,都有重要的文化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周作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表的大量有关日本研究的文章,分析周作人对作为一种独立的民族文化的日本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思考,日本文化是一种与中国文化有密切渊源关系和独立的民族文化,日本文化在某些方面甚至胜过中国文化,日本与中国具有文化上的平等地位,这个认识在周作人是明确不疑的。这是周作人的日本文化观,而这个日本文化观正是他的整个世界文化观的一个投影。“周作人强调在尊重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宽容的、多元的世界文化观,这可以说是周作人的一个基本思想。正是在这宽容的、多元的世界文化观的支配下,他坚持自己的日本研究的提倡,并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国民性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日本文化本质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日本文化发展演变过程的考察,认为日本文化在形成与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日本文化是在不断摄取外来先进文化营养中成长起来的,具有明显的外向性特征和随时进行"拼接"的文化结构机制,同时还产生了另外一个重要后果,那就是使之"本土化";第二,架构日本文化的主载体是日本的神道和中国的儒学,它们构成了日本文化的本质内涵,也是衡量和接受一切外来文化的价值标准;第三,每当日本社会危机发展到必须变革的关键时刻,日本人总是首先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为武器进行变革,最终使社会发生进步性的质变。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日本企业在与既定社会的互动中,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使之与外来的"理性化制度"相衔接,形成了既糅合先进的管理思想,又继承日本传统文化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社会空间。指出了日本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的着力点、思维方式及其成功经验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日语谚语产生过程中,全方位地吸收了中国文化。通过所收集的日语谚语数据,可见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日语谚语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涵盖面之广,同时也可以了解到日语谚语从中国文化中吸收的是最精华的部分。这种文化信息传播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日语语言,而且尤如语言活化石般的谚语所蕴涵的精神文化也深刻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言行。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出现鱼字和鱼名的地方约有三十余处,涉及的鱼名有鲂、鳢、鲔等十二种;《诗经》中咏鱼诗篇的表现手法有实叙、比拟、象征等多种,也就是古人常说的"赋、比、兴"。并推断出《诗经》时代的捕鱼方法,有竿钓、网捕、笼捕、设池围捕等。文章最后一节,归纳出鱼在《诗经》时代人们生活中具有用于祭礼、烹制佳肴,表示兴盛,作为象征,取以饰物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