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亨政治哲学中的平等主义理论有一个逐渐发展的建构过程,将柯亨的平等理论与罗尔斯的善的平等理论、阿玛蒂亚?森获得善或福利资源的可能性、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等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认为,柯亨提出了优势的机会平等的平等主义主张,认为正义社会需要经济和道德两个层面的支持;柯亨通过对富有的平等主义者身份的思考,认为富有者对利益的追逐系个人偏好选择,其道德正当性不能被论证;个人偏好影响个人行为,个人行为影响社会的价值判断,正义社会和个人行为有重大关联;风尚社会通过道德鼓励个人行为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从而实现社会的平等和正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平等主义最重要的代表是罗尔斯。对于这种平等主义,罗尔斯本人把它称为"民主的平等"。但是,从"什么的平等"的观点看,应该把它称为"基本善的平等"。我们对这种平等观的讨论包含三个问题:首先,分析基本善观念本身,解释其具体含义以及与正义原则的关系;其次,揭示基本善观念存在的一些困难,其中包括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个涉及基本善的客观性,第二个是基本善的性质;最后,探讨平等主义中的个人责任问题,从基本善的视角来看,民主的平等在这个方面存在明显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在《拯救正义与平等》一书中,柯亨宣称要将正义与平等从罗尔斯那里拯救出来,事实上也是在为运气平等主义寻找出路。运气平等主义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批评:其一,不能为运气提供一个清晰的解释,也很难描述一种取消运气影响的分配模式;其二,仅仅考虑道德任意性问题,忽视了其他的正义因素,因而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追求。作为回应,柯亨提出,缺乏对责任和义务的严格规定并不一定会影响正义的实现,我们可以借助于某种平等的社会风尚来实现正义;其次,运气平等主义只是对"什么是正义?"这一问题的理论探讨,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对事实不敏感的正义原则。尽管柯亨对罗尔斯的批评在某些方面是中肯的,但我将通过分析指出,他的辩护并没有使运气平等主义摆脱上述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4.
"不确定性"、"非完全理性"和"非瓦尔拉市场均衡分析"这三大凯恩斯经济学的"基本元素",由于近两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显性张扬,已经对近30年来居经济学主流地位的"新古典主义"构成了严峻的理论挑战.该文依据经济学思想演变的理论和历史逻辑,对现代经济学思想的这种前沿发展进行了分析,得出现代经济学范式中的"凯恩斯元素"将在主流经济学体系中"复兴"的理论判断.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这种理论变动趋势,对于未来我国经济学的理论建设和实际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直觉上接受平等主义,这很容易;在理论上证明平等主义,这很困难。当代的平等主义者为平等提供了四种主要的论证:基于尊严的论证依赖于一种人性的形而上学,从人的尊严推论出人的平等;基于程序的论证主张,不平等需要理由,平等则不需要理由;基于于公平的论证认为,保证平等的东西是公平,而保证公平的东西是某种理论假设(原初状态或公正动机);与上述三种论证相比,基于契约主义的论证更有道理,它用所有人的同意来证明平等。但是,这四种论证各自都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平等”是西方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最重要的道德价值之一,在当代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从道德平等、政治和法律的平等、经济和社会的平等几个方面来观照“平等”学说,从而揭示出当代平等理念的核心,以及存在的理论难点和道德难题。并分析指出平等的限度,认为它是一种基本价值,却不是最高的价值。它应该在经济或者福利的基础上强调关切和尊重,同时,平等理念只有成为公民美德的一部分,平等主义者的诉求才真正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什么的平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不少著名学者都明确地给出了他们认可的平等物,如罗尔斯的"基本益品"、德沃金的"资源"、阿内逊的"幸福机会"。针对这些人的主张,G.A.科恩从他对平等主义的理解出发,提出了他的旨在"消除非自愿的劣势"的"优势获取平等"的主张。由此出发,他深入分析和批评了德沃金的"资源平等"主张中的三个问题:只对资源缺乏进行补偿而不对幸福缺乏进行补偿,没有把无责任作为正当补偿的必要条件,把个人"希望他不拥有"的那些嗜好视为其有权要求补偿的残障。  相似文献   

8.
能力平等: 第三条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当代关于平等主义的争论中,问题的焦点集中于“什么的平等”。对此有两种基本的观点,即福利主义和资源主义。一些平等主义者对福利主义和资源主义都不满意,他们试图在两者之间开辟出第三条道路,而这条中间路线似乎既能够避免两者的缺点,又可以保留它们的优点。第三条路线最有影响的代表是森的能力平等理论。可以用三个问题来检验森的能力平等:首先,森所说的能力是指人的基本能力还是所有能力?其次,他的平等理论是多元论、二元论还是一元论?最后,能力是平等的标准还是通货?森的能力平等在这三个问题上都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即使能力作为平等的标准是合适的,它也无法充当平等的通货,因为这不仅是不可欲的,而且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德沃金的政治平等观着重于平等关切的诉求,在方法论上遵循了康德先验哲学的理路,把抽象法权当做人们追求平等的形而上学基础.基于这一抽象平等原则,政治平等的要义并不在于现实政治权力的平等,而在于政治过程的参与结果所传达的平等关切的抽象理念.平等主义方法论的形而上学性使德沃金的政治平等观既无法在实践中落实,又与其自由主义立场相冲突,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困境.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要求人们从客观的社会现实来理解法权,把抽象平等权利归结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它直接构成了对平等主义先验方法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左翼自由至上主义是一种把自我所有权与平等主义相结合的分配正义理论。该理论主张行动主体拥有完整的自我所有权以及外在资源以平等的方式进行分配。由于左翼自由至上主义与自由至上主义以及自由平等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具有某些共通之处,因此,唯有认真做好以下三项工作,才能认清左翼自由至上主义的立论基础与理论特征:第一,阐明自我所有权何以是自由至上主义之左翼与右翼的共同基础;第二,阐明左翼自由至上主义与右翼自由至上主义之分歧;第三,阐明左翼自由至上主义何以是自由平等主义一个独立的分支,即它与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平等主义之区别。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美国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罗尔斯通过继承契约主义传统并批判功利主义正义观,建立了自己的正义理论。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是平等,他认为正义总是意味着平等。罗尔斯的正义二原则集中体现了罗尔斯的平等观点,第一个原则是对自由权利的平等分配,第二个原则是对机会和利益的平等分配。罗尔斯对正义的论证是从起点的平等到结果的平等。差别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论核心中的核心。正义二原则试图达到的就是一种普遍的平等。罗尔斯所追求的是一种平等主义而非绝对的平均主义。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罗尔斯试图融合自由和平等,建立一种自由的平等主义。  相似文献   

12.
诺齐克把平等视为机会上的平等,这一平等设想分为个人平等和社团组织的平等两个层次。在个人层次上,每个人都有着相似的参与各类活动的机会;在社团层次上,每一持不同信仰体系的社团都有着相似的参与政治和获取政治利益的权利。在此构想基础上,诺齐克批判了罗尔斯、德沃金等人的平等主义立场,从绝对个体权利出发,试图证实平等主义的谬误。  相似文献   

13.
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磁浮铁路等新的铁路运输方式以其快速、大运量、环保的优势逐渐在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铁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需要重要审视。首先回顾了传统经济史学对于美国铁路与经济增长的认识,并分析和评论了美国经济学家福格尔关于铁路对于19世纪美国经济增长并非绝对必要的理论。分析认为,福格尔运用历史数据经验性地分析了铁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经济学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但他忽视了铁路与经济增长的复杂关系,用简单的数学模型难以完全揭示铁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最后,从铁路运输的经济特点出发简要分析了如何看待中国铁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针对卢梭政治思想是否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学界一直存在悬而未决的争论。卢梭的思想就像多面的棱镜,相互对立的诠释者都能在其中找到与其立场相呼应的证据。作为卢梭著作中最早出现和最受关注的主题词,“平等”能够真正地反映其思想全貌,并成为统辖卢梭政治哲学的思想原则,它与自由共同构成卢梭的政治理想。卢梭应当作为平等主义者出现,而不应被定义为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的驳杂面孔;在平等与自由两种价值中,卢梭选择了平等来规定和实现自由。表征为繁多镜像的卢梭政治哲学,其本体是平等主义的理想描述。  相似文献   

15.
德沃金是当代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既有批评又有发展。德沃金与罗尔斯一样,批评福利平等主义,主张资源平等。然而,德沃金又不像罗尔斯那样以原初状态设置起点,而是以一个平等的拍卖市场作为原初资源平等的起点,即把把保险市场作为起点,把运气补偿作为分配方式。这是德沃金的大胆尝试,同时也有着内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伦理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不见的手”是古典经济学论证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优越性的有力论据。在亚当.斯密看来,“看不见的手”实现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和谐与统一,具有难以言喻的伦理价值,但“看不见的手”潜含了过程的不平等和结果的不平等等伦理缺陷,具有历史的暂时性。  相似文献   

17.
墨家思想对中国"侠义"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侠"不出于或归属于墨家,墨家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的"侠义"精神.在下层民间伦理中,小生产劳动者吸纳了墨家思想中的适用成分,以此为价值选择,并影响其行为方式.近代以来,墨侠遗风和革命精神相结合,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一定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把结拜兄弟的情义渲染到了极致。但历史往往是悲剧性的,刘、关、张等以"义"为重,同时又被"义"所封闭,他们以"情"和"义"为出发点,却换来了失败的的结果。所以说,桃园之义深挚但不博大,它令人感动,也令人叹息。但桃园结义的平等精神和凝聚力超越了世俗功利,赢得了后世的无限敬仰与崇拜。"桃园结义"与"干大事"的政治抱负密切相连,对于民间秘密社会尤具诱惑力,刘、关、张可以说是秘密社会的精神偶像,秘密社会对兄弟之义的强调甚至到了严酷的地步,这也可从桃园结义的褊狭性中找到一点源头。  相似文献   

19.
科恩从在一个分配正义占优势的社会中,人们在物质方面可能得到的利益大致上是平等的这一平等主义的命题出发,论证了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没有证明基于刺激的不平等是正义社会的特征,也没有确立被罗尔斯视为正义的不平等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20.
马涛 《南都学坛》2012,32(6):112-115
学术界关于"凯恩斯革命"与主流经济学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认识,并常有"凯恩斯革命"是对传统主流经济学(即新古典经济学)否定的提法。实际上,"凯恩斯革命"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作出调整是出于时代的需要。它修正的仅仅是与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相抵触的部分前提假设(操作范式),并未否定西方主流经济学硬核中的观念范式和规则范式。"凯恩斯革命"是西方经济思想发展中一次重要的范式转换,它将传统主流经济学完全理性经济人的前提假设调整为未来是不确定的有限理性假设,并以此调整后的假设作为其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前提,演绎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大心理法则,创建了"有效需求不足原理"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凯恩斯革命"不仅使当时西方主流经济学完成了从微观向宏观的飞跃,而且将古典经济学的货币与实物经济的二分法融为一体,形成了货币与经济一体化的现代宏观经济学模型体系,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