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故国悲叹寄寓遥深--浅论蒋捷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捷词作有时代的烙印,不管是伤春悲秋之作,还是咏物、写景之词都有浓郁的故国之思、哀怨之感。隐逸流亡之作则体现了高洁之志、人生之慨。艺术手法也围绕着特定时代的心情而展开,比兴寄托、对比抒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深挚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2.
王粲的《登楼赋》可谓我国古代登高之作的里程碑。它是登高文化兴起的奠基之作,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有影响的登高之作;几乎涵盖了历代登高之作的思想内容,是其后文人登高抒怀的母体;体现了古代登高之作的最高艺术成就。充分认识这篇抒情小赋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无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咏物之作与其仕宦关系极为密切,是其不同时期不同心态的形象反映。大体可分两类,一是以咏物为契机,揭露社会弊端,体现了他以诗歌为武器干预现实的勇气,可称为借物言事之作,多作于早期。二是有别于上述借物言事之作,以咏物寄寓其怀才不遇、遭贬受挫的郁愤之情,以及其他人生体验,堪称借物言情之作,多作于后期。前者继承并发扬《诗经》以来咏物诗的讽喻传统,将其推向高峰,后者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开拓了咏物诗表现领域,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罡 《华人时刊》2013,(5):68-69
赏析提要:远看气势,苍雄豪劲;近看章法,开合有致;细看点画,笔墨精妙。这幅长卷是巅峰之作,是稀有之作,是精品之作。作品先后5次参展著录.林散之先生"大器晚成",有"草圣"之称,正是因为成名很晚,近一个世纪的苦灯寒窗造就了他草书的形、神、气、韵、  相似文献   

5.
论《白鲸》的象征意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鲸》是一部意蕴丰厚的作品,是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巅峰之作。本文论述其意蕴层结构,从审美、社会、宗教以及哲学四个层面作由表及里的分析,以便能够全面地诠释这部旷世之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和探讨恽南田山水画之类别,运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对其主观意愿.创作实践.创作理论及绘画数量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从而得出恽南田的山水画主要有仿古之作、忆景之作、观景之作、读诗会意创作、运思创作等不同的类别.  相似文献   

7.
《经济与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的统制经济》一书的主要特色和亮点在于:第一,该书是一部理论之作,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第二,该书是一部实证之作,资料翔实,论证有据;第三,该书是一部人文之作,充满了著者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与现实关照。该书必将有力地推动抗日战争时期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是抗战经济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8.
古代训诂材料主要保存在训诂专书(辞书)和注释书中。黄侃先生谈到训诂内容时,提出了“本有之训诂”、“后起之训诂”、“独立之训诂”、“隶属之训诂”、“说字之训诂”、“解文之训诂”、“小学训诂”、“经学训诂”诸概念,即对上述两类材料或作动态分析,或作相对静止分析而进行的系统分类说明。古代辞书属“说字之训诂”,而经、史、子、集部书之注释则属“解文训诂”。对二者的差别、特点,黄先生作了精辟阐述。黄先生研究辞书训诂的最重要成果是他的《尔雅郝疏笺识》  相似文献   

9.
古代训诂材料主要保存在训诂专书(辞书)和注释书中。黄侃先生谈到训诂内容时,提出了“本有之训诂”、“后起之训诂”、“独立之训诂”、“隶属之训诂”、“说字之训诂”、“解文之训诂”、“小学训诂”、“经学训诂”诸概念,即对上述两类材料或作动态分析,或作相对静止分析而进行的系统分类说明。古代辞书属“说字之训诂”,而经、史、子、集部书之注释则属“解文训诂”。对二者的差别、特点,黄先生作了精辟阐述。黄先生研究辞书训诂的最重要成果是他的《尔雅郝疏笺识》。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文明发展和文化演进的历史进程中,教师的作用,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古代,老师的地位是很崇高的,排在"天地尊亲"之后。《尚书·泰誓》中并称天、地、师曰:"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自古以来,  相似文献   

11.
贺铸少年时代的思想近侠,踏上仕途后又变为出入佛道之间,最终选择寺庙作为自己终老之地,这些思想上的流变在其诗作中都有所体现。通过对贺铸诗作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对于贺铸一生的思想变化,做了一个较为细致地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12.
朱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朱熹咏梅诗思想意蕴极为丰富,比之于前代,他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他以梅花自喻坚贞高洁的品性、自陈孤标傲世的情怀、借梅花表达乡友之思、愁苦愤懑之绪、隐逸之志是其对前人咏梅诗意蕴的继承,而将其"理一分殊"、动静相继、理学四季观的理学观念及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巧妙而诗意地融入咏梅诗中。不仅富有理趣,也给人生活哲理的启示,则是朱熹对咏梅诗意蕴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王翰,元代河西诗人,党项羌族。他出生于将军世家,少袭官职,青年之时即有能名,后留居全闽守将陈友定幕府。陈友定为朱元璋所灭后,王翰不愿臣服明朝,遂隐居于福建永福的观猎山,教子、赋诗十余年,创作大量诗歌,首首都值得吟咏诵读。在被明朝查知行踪、强征其入朝时,以自刎之举表达了自己不事二主的决心,体现了一个羌族人的刚直与守义。本文对王翰的身世与诗歌作了考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试论贺铸对杜牧的认同与继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牧对贺铸的影响是一个明显但少有人提及的问题.<东山词>中以三种方式袭用了大量的杜诗,体现了贺铸对杜牧第二种人格形象的强烈共鸣与认同.这是由于二人身世经历与人生目标的异同所造成的,同时也是贺铸在创作活动中自我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从《白鹿洞赋》看朱熹的诗意栖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白鹿洞赋>是辞赋类文学中的精品,在辞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朱熹是诗人思者,他关于白鹿洞的言说也就是他关于人格养成的诗性言说.朱熹的人格极为丰满,其显著特点是雍容不迫,宠辱不惊.这种特点表现在其诗作中就是淡泊而有味,清通而绵长.朱熹一生诗意地栖居于其尚淡而清通的诗歌之中.从朱熹的诗意栖居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之中保持大众化的姿态,诗意地栖居在这变动的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6.
朱熹在诗歌意象和意境创作上有自己个性化的风格。在构筑意象言词上的倾向性选择 ,对表现意象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和自比意识 ,形成其诗歌意象色彩丰富 ,或孤凄、悲寒 ,或幽淡、宁静 ,或奇伟非常 ,或神通广大 ;同时其诗歌意境或苍寒幽深 ,或悠适淡泊 ,或雄奇豪壮 ,或古典雅致  相似文献   

17.
乾嘉学者冯应榴撰有《苏文忠公诗合注》,该书针对从宋代到清代的苏诗旧注进行了全面的文献考订。首先是删除了冗注、合理地移动了部分注文的顺序、补充了旧注的阙文,并核对原书,订正了引文的错误。其次,冯应榴在查慎行《苏诗补注》的的基础上,依靠宋代至明清的各类文献,进行了辑佚和辨伪工作。此外,冯应榴还对前代的苏轼年谱作了考证,纠正了其中关于苏轼的事迹、苏诗的编年、宋代的时事的错误。因而,《苏诗合注》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宪乔是高密诗派代表人物,选辑清初诗坛四大家诗辑成《偶论四名家诗》,以辨明诗道。李宪乔强调诗歌以独造为本,以真挚见情,情兴自然,精神感通。反对媚俗,强调风雅、气骨。认为朱彝尊以经史为诗,追求温柔敦厚的诗风,长于学识,短于独造和真情,指出其僵化、程式和流俗之处。  相似文献   

19.
何泽棠  吴晓蔓 《东方论坛》2012,(4):116-120,126
宋代诗歌注释者任渊有较高的文学创作才能,并曾亲身跟随黄庭坚学习诗歌创作。他注释了黄庭坚平生最得意的《内集》,对黄诗中许多含蓄未尽的言外之意作了发挥补充,评论了其中一些精妙的对偶和用典,还总结了黄诗"有为而作"的立意特点及"有味"的风格,并对"点铁成金"等创作方法做了细致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20.
朱鹤龄论诗的思想内容,要求诗"上之补裨风化,下之陶写性情",主张性情正;又倡导性情真:诗必须真实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感而发,有为而作。在此基础上,其卓有见识地强调人品正:只有高尚正直的人品,才能表达出正且真的性情。他论诗的艺术风格,提倡转益多师、风格多样化,主张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朱氏在诗学上识解宏通,许多观点与后来的诗论大家叶燮相通,发《原诗》理论的先声。其为艳体诗的论辩,与沈德潜、薛雪的保守落后比,进步观点尤为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