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当代,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现代企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向,其中企业伦理化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所谓企业伦理化趋向就是指把现代企业不仅看成一个经济实体,而且看成一个伦理实体,把伦理性作为重要的内容加入到企业理念的塑造中,强调22伦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注重企业伦理精神的培育,致力于现代企业道德形象的塑造的现代企业新理念。具体地讲,企业伦理化趋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与伦理相结合已日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管理与伦理相结合既是社会压力增强和竞争加剧所致,又是提高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内在要求,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缘由。在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管理者和企业员工伦理道德素质不高等伦理缺失现象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而阐明了管理与伦理相结合带来的企业行为更加合乎法律和伦理、更加注重利益相关者,提倡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通过制定有效的企业伦理守则、吸取和运用传统文化中普遍性的伦理等举措加强企业管理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企业伦理制度模型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既要建设现代企业的经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 ,也必须进行现代企业伦理制度的建设。在我国现代企业伦理制度模式的建构中 ,实践强烈呼唤人们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本文揭示了中国现代企业伦理制度模式构建中 ,应注重特殊“伦理例外”的研究 ;注重企业员工生产行为的分解与整合的结合研究 ;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统一的企业道德性决策动力的研究 ;坚持企业伦理为实现企业员工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寻求科学定位的研究 ;强化企业伦理时空观的研究 ;加强企业公正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韩企业伦理管理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韩两国企业伦理管理情况,找出两国企业伦理管理存在的跨文化差异,为企业更好地实施企业伦理管理提供借鉴。方法:使用韩国庆尚大学宋锡教授编制的企业伦理管理测评问卷,对中国和韩国企业中的958名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调查。结果:1.中韩企业员工企业伦理管理的四个因子差异显著,且中国员工得分高于韩国员工;2.中韩企业不同部门员工的伦理管理存在差异;3.中韩企业不同级别员工的伦理管理存在差别。讨论:1.中韩企业员工伦理认识差异的原因是中韩两国企业文化的不同,企业外部的法律制度、政府和消费者等的不同,两国企业内部的制度、组织结构以及管理者道德意识的不同;2.应该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方面实施有效的企业伦理管理。结论:1.企业伦理道德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2.中韩企业伦理管理存在差异;3.中韩企业员工伦理管理的差异不仅受中韩两国企业的文化影响,而且受两国企业外部法律制度、政府和消费者以及企业内部制度、组织结构和管理者道德意识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考察了儒家伦理思想在现代企业伦理中的相关性及价值。认为儒家伦理的义利观、相互性原则、中庸之道等,与现代企业伦理的伦理责任、心理契约与组织承诺、现代企业家精神等在一定意义上相互融合,具有相通性。如果说,儒家伦理为现代企业伦理提供了有效的道德价值、知识图景与伦理之道,那么,现代企业伦理则为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化提供了现实载体和价值实现空间。  相似文献   

6.
对现代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行伦理正当性辩护,是我国企业伦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着重对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及企业以人为本进行了伦理学诠释。  相似文献   

7.
对现代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行伦理正当性辩护 ,是我国企业伦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着重对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现代企业制度及企业以人为本进行了伦理学诠释  相似文献   

8.
袁雅莎 《南都学坛》2012,32(1):128-131
当前,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激发活力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如何完善企业伦理制度的构建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伦理制度是企业伦理建设不可逾越的阶段,企业员工的个人行为是由制度决定的,企业伦理制度化是由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企业伦理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企业伦理制度化的基本路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企业的意识形态投入机制;转变企业观念,培养企业伦理精神;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合理的企业伦理规范;建立学习型企业伦理制度自新机制;加强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和员工培训。  相似文献   

9.
伦理化经营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我国企业的伦理现状,认为加强企业伦理建设是建设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提出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企业伦理准则、加强对员工的伦理教育、提高企业经营者的人格素质和建立相应的行业中介机构等一系列加强伦理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伦理化经营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我国企业的伦理现状,认为加强企业伦理建设是建设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提出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企业伦理准则、加强对员工的伦理教育、提高企业经营者的人格素质和建立相应的行业中介机构等一系列加强伦理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企业经济控制论系统的特征及其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经济控制系统调节控制的基本公式,阐述了企业经济系统的控制转换模型,最终提出企业发展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经济系统理论研究、企业投入要素研究、企业发展经营运行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实现政企分开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但至今进展甚缓。这是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政企分开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战略和枢纽地位,并把我国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中的政企不分狭隘地理解为政企职责不分。只有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把政企分开提升到战略地位,把政企分开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国有企业改革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论实体企业和虚拟企业的分工与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体企业在工业经济时代为适应市场同质、大量、需求变化相对较慢的特点,为取得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实施了以产品、工艺等为主要分工和协作对象的运作模式;虚拟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为适应市场需求个性化强烈、多品种少批量、需求变化迅速的特点,为获得企业随市场变化而变化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应该实施以企业的运作功能为分工与合作对象的运作模式。虚拟企业的运行方式是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的更高层面上的分工协作,但两者也在众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透过对西方企业理论的归类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观察国内企业成长理论的主要进展和存在不足。中国企业成长问题的理论研究重点应是民营企业成长的品质问题,民营企业活着才能成长,健康重于做大;应在吸收现代经济学企业成长理论和管理学企业成长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二者结合的角度,以一些发达区域民营企业成长为个案,探究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文化自觉之于企业文化的基础性地位,以文化自觉为核心概念,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指出虽然文化自觉在内涵、基本命题、边界划定、体系建构等方面存在不足,但作为我国本土提出的理念,其对企业文化研究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理应引起学界的更大关注.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劳动关系的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回顾,分析了国企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历史成因,并从经济和法律角度对国有企业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定位、推进国企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建设以及配套制度改革等几方面,探讨了确立国有企业新型劳动关系需着力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企业内部市场化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内部市场化是当代企业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它涉及的是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及企业的边界这一经济学的重要命题,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企业内部市场化的特点、类型以及产生的过程,探讨了企业内部市场化对于促进我国的企业改革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 ,我国正在对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放开搞活进行各种改革的尝试。在对中小型国有企业的产权出售实践中 ,各级地方政府都将产权出售完全变为企业出售 ,以致出现了许多随时可能发生的权利纠纷或权利义务不明的永久性隐患。笔者认为 ,所有矛盾的焦点在于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权利性质没有准确界定。只有坚持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权利本质是股权 ,产权交易才可能按合法的形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合并和收购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商业实践中,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企业并购后整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目的在于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企业并购后整合面临着如何选择整合水平、如何确定整合速度、如何弥合文化差异、如何解决人力资源、如何进行有效交流五大关键问题。整合水平选择必须考虑合并双方的任务特征、组织文化特征以及政治特征,整合速度需由参与并购双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异质性决定,文化差异弥合可以采用“ 3I策略”和“ IASD模式”,人力资源问题应根据具体问题采取特定措施解决,有效的交流则要求在整合启动的时候制定详细的沟通计划。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企改革主要是围绕着分配结构的调整进行的。在这个阶段的改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关于国有企业的定位问题、关于国有企业的运行目标的问题、关于国企的经济利益问题以及关于政府与国企的关系问题。从实践来看,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国企改革的成效,而且影响到我国国企进一步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