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文学欣赏是读者的再创作,“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赏析文章时,只有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合理的再创作,在思想上,明是非、辨善恶、知美丑,陶冶情操,在艺术上,获得美感享受,提高艺术修养,这样,才能使读者有再创作的成功欣喜、阅读的审美愉悦。凡是能流传久远、成为经典的文章,必定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阅读此类文章不宜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应当字斟句酌、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  相似文献   

3.
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在谈到历史文献学工作时说过这样的话:“研究历史文献的任务,是要对那些保存下来了的和已经发现了的图书资料(包括甲骨、金石、竹简、帛书)进行整理、编纂、注释工作,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并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流,甄论得失,替研究工作者们提供方便,节省时间,使之不走弯路错路,  相似文献   

4.
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极全草。它含有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葡萄糖、果胶,胆碱等。其性味苦、甘、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结等作用。蒲公英属野生中药材,来源甚广,取之方便。早春时节,百草萌生,正是采集蒲公英的好时机,以备病时急用。  相似文献   

5.
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二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三是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四是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五是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6.
丹城乡孟尤行政村二黄自然村,110户,510人、耕地面积980亩,地处安徽、河南两省交界处,人多地少,土地瘠薄,交通闭塞,一直很穷。近几年在养兔专业户张朝卿、张朝勤、张朝光、张永军的琏动和影响下,发展成为户户养兔的专业村,有二分之一的农民户养兔70-100只,养兔在100只以上的十三户,  相似文献   

7.
原淑英 《社区》2014,(19):42-43
龙门村地处吕梁山下、黄河之滨、晋陕交界的禹门口,全村总面积12.8平方公里,10个村民小组,3600口人,社区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122名党员。 二十多年来,龙门村党委带领村民坚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把一个昔日“禹门口常风吼,土薄沙厚石头多,披烂袄,吃黑馍”的穷山村,建成为经济腾飞、生活富裕、村风文明、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农民职工化、农业机械化、住宅园林化、生活小康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火龙果果皮红色素和黄色素的提取方法,探讨了不同温度、光照、PH、金届离子、氧化剂、还原剂和一些食品添加剂对火龙果果皮红色素和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火龙果红色素易溶于水,对酸碱稳定,耐光性较好,但不耐高温,具有抗还原剂的特性,却对氧化剂不稳定,对于Na^+、K^+等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较强,但对Cu^2+、Fe^3+的稳定性差.火龙果黄色素易溶于丙酮,对酸碱不稳定,耐光性较好,但不耐高温,具有抗氧化剂的特性,但对还原剂不稳定,对于Na^+、K^+、Fe^3+、Cu^2+的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9.
《女人世界》2009,(3):48-48
定位精准,企业参展积极性提高 截至目前,第四届深圳内衣展展位85%以上面积已经订出,和去年同期相比,提高36%。特别值得关注的,上届观望的内衣品牌,如古今、莱特妮丝、曼黛玛琏、芬怡、鹭珂鸶、依黛丽、依之妮(维蜜丝)、BODYSTYLE、姐妹花、露蒂诗、万康、等品牌企业,本届纷纷订位,面积之大史无前例,现场活动更是绞尽脑汁,惊喜十分。  相似文献   

10.
《金陵瞭望》2011,(35):46-46
十一五期间,轻纺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和转型发展的双重考验,肩负产业发展、行业稳定的双重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共克时艰,砥砺奋进,圆满完成了“合并调整、园区建设、产业转型、产品提升、经济增长、行业托管、职工保障”等阶段性目标任务,全行业经济呈稳定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莫里哀是最早被引进和最受欢迎的西方古典戏剧家之一,但是真正形成对他的研究高潮还是在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年代。此前的研究多半是以历史的社会学的批评方法,着重研究莫里哀作品的社会历史价值,强调其战斗性。1978年以来,中国的莫里哀研究不仅成果超前,而且逐步深入,论者对有关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莫里哀是反封建的战士还是表现路易十四时代主流意识的戏剧家?莫里哀是古典主义作家还是现实主义作家?如何看待莫里哀喜剧中的悲剧因素?如何认识莫里哀作品中的所谓"扁形人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但是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力度不够,研究对象过于集中,以至少有突破性的成果。近年来出现研究方法多元化的趋势,有利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的是非功过,古今纷论不一,其性格也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文章运用宋代正史及文集、笔记等有关史料,结合心理学的分析方法,从人生态度、求知精神、处世行为等方面对王安石的性格进行了新的解读,指出王安石性格的核心是执著与超脱:执著于对知识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尤其是对其所主持的变法矢志不渝;超脱于功名物欲和个人恩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脱俗不凡。执著与超脱二者在王安石身上得到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论述了格罗塞运用艺术人类学的方法探索艺术的起源所取得的成就及其不足,对《艺术的起源》一书的理论成就,作相对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茅盾小说与"红楼"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楼”情结是茅盾经久的“图像仓库”的土壤。但这种情结不是板块式地嵌入的 ,而是经由转化、挪移、重组化合而生成的。这种历史的承传 ,可以是正面的 ,也可以是负面的。同时 ,这种对民族文化的吸取是在与中外艺术的多元交糅的关系中 ,融通建构的。  相似文献   

15.
在1930年前后的历史小说创作热潮中,施蛰存以其独特的创作风貌迥异于鲁迅等作家。他有意选取古代神化的英雄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真实地展示古代英雄内在的性欲冲动和二重性格,从而赋予了他们丰富的人性,将神化的英雄还原为人。这种还原是用现代意识对历史进行重新解释和还原。  相似文献   

16.
透过蒙田随笔中的历史倾向,我们可以发现支配他认识历史的历史观。在蒙田对非欧民族民俗的叙述中,他表现出一种积极的“非欧”文化历史观;在对政治事件的过程及政治人物命运的评述中,他流露出既尊崇道德而赞同君主制度,又赞同君主制度而反对基督教道德的开明君主政治史观;在历史发展问题上,他持相对主义观念思考历史,从而导向运动发展的历史观:一方面,他从心智出发,确定世界没有变化,另一方面,由于他将历史奠基在观念上,他又内在地预见了另一种历史观,即运动发展的观念。此外,蒙田还重视充分发挥历史知识在教育上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史传文学发达,历史人物常常成为文学、戏曲等艺术描绘的对象。由于受不同时代的历史氛围、审美思想、道德评判、个性创作等因素的影响,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很难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给当代影视改编带来很大困惑。尤其像曹操这样的历史人物,其历史形象和艺术形象呈现不同向度的矛盾,历来存在争议,在影视创作时,影视作者对其影视形象的定位就非常困难。《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多达百部,大多直接或间接描写曹操这一人物,其影视形象也呈现出丰富、复杂、矛盾的面貌。从接受美学的维度看,曹操影视形象的塑造,正是影视编剧、导演、演员对其历史形象和艺术形象的接受。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阅读史籍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点评.毛泽东倡导以唯物史观、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以及厚今薄古等作为史学研究的方法论.毛泽东对古代历史、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富有独创性的论述,体现着他颇具特色的古代史论.  相似文献   

19.
The article tries to examine and interpret Zhang Huangyan’s poems collected in Zhang Cangshui Collec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more than ten years in the Anti-Qing Dynasty War. It attempts to restore Zhang Huangyan’s mental journey and thought changes during this period. Starting from the historical facts at the time of his martyrdom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swan song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literary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Zhang Huangyan’s death and his swan songs, and explains the reasons and connotations of Zhang Huangyan’s death behavior. Furthermore, using the theories of “public space” and “collective memory”,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spread, 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Zhang Huangyan’s death and his swan songs in the Qing Dynasty. Furthermore, it tries to explain the phenomena of image reversal and meaning derivation of historical events and literary works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ception. It can reflect the mutual relations between literary creation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自幼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为陈嘉庚先生形成其正统观念提供了基础。对陈嘉庚先生来说,地理一统和道德要求是判定政权正统与否的标准,特定的历史背景还使他受到汉族正统观念的浓烈影响。陈嘉庚先生的正统意识促成他从反清到拥蒋,直至最终支持共产党的一次次重大政治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