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传统文化积淀和精髓的谚语在语言交际中有着微妙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反映人类独有的语言能力本身的谚语折射出人类文化的共核和相通性。通过分析不同国家或语言中的一组相同或相似的谚语 ,笔者从跨语言角度探讨与言谈和沉默有关的谚语 ,考虑谚语的功能和目的以及其如何表现出人类交际中可能存在的普遍语义意图 ,试图从对谚语的对照中领悟其对人类交际的作用 ,交际意图作为表达言语和沉默的谚语有效分类基础 ,以及这组谚语在建构人类文化史的共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语谚语产生过程中,全方位地吸收了中国文化。通过所收集的日语谚语数据,可见出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日语谚语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涵盖面之广,同时也可以了解到日语谚语从中国文化中吸收的是最精华的部分。这种文化信息传播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日语语言,而且尤如语言活化石般的谚语所蕴涵的精神文化也深刻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言行。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讨论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与谚语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认为谚语是文化价值观的外衣,直接体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价值观,因此学习谚语也就是学习谚语国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各民族语言的精华之一,不同民族的谚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对中英两种语言的谚语所隐藏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两种谚语的互译方法进行分析,使谚语这一特色语言更好地为跨文化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5.
谚语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语言符号。谚语的英汉互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 ,还涉及到文化的转换。在英汉谚语互译中如何实现文化内涵从原语到目的语的转换成为了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 ,谚语的英汉互译应以异化为主 ,以便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谚语的文化沉淀的认知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谚语是人类对自然、社会现象和生活的认知和归纳,是语言中反映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形象生动的载体。谚语包含着丰富文化内涵。归纳总结行之有效的一些微观谚语翻译的处理方法,使目标读者通过译文也能充分感受到原著中谚语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谚语是人类传承认知成果的一种言语艺术。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差异,谚语在托物言事、陈情述理时,受制于不同的语言文化心理,显示出不同的语言选择,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谚语申诸多带有民族语言选择倾向的、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格素,就是谚语民族风格的载体。与汉民族及其他民族的谚语比较,回族谚语以其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意蕴,在谚林申独树一帜,体现着它独特的语言文化内涵和语言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英汉谚语的异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谚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果实.谚语渗透了各民族的文化,表现了各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对谚语的学习有助于语言和文化的习得.  相似文献   

9.
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品。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本文试图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谚语进行对比,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帮助他们从新的角度了解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观点,对英汉谚语的翻译方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谚语是世界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斗争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总结 ,它言简意赅、浅显风趣 ,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折射了内在的民族风范 ,是语言文化精华的一部分。通过引入谚语的定义和分析谚语的特点 ,本文探讨了汉英谚语所体现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与文化共性 ,指出了英语谚语汉译时应注意的问题并进一步阐明了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具有同等重要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谚语是人民思想的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俄汉谚语作为俄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俄汉民族文化最妥善的保存者和最集中的体现者。它包含了俄罗斯民族与汉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历史现象、民族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对于研究俄汉民族的文化特点来说,谚语是最现成的、最形象的、最言简意赅的语言材料。本文以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为基础,对舍有俄汉两民族文化现实的语言单位——谚语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出俄汉谚语中反映的语言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12.
英汉谚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谚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英汉谚语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揭示英汉民族在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上的共性与差异,从而加强对语言和文化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谚语作为特定的词组或短句,是一种语言的精髓,是一个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在翻译谚语时,译者应忠实表达原文谚语的意义,注意谚语中文化内涵和差异,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特色和意境。在中西谚语翻译的过程中,西班牙语学习者应结合中西文化差异形成的中西谚语特点,熟练使用不同的翻译技巧,以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延续了对语言中非常有文化特色的谚语(或习语)的研究,一方面对中西方的意识形态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总结,另一方面则从各自的谚语中寻找到坚实的支持。最后成功地通过了中英文谚语的对比研究,对中西方意识形态的整体框架进行了加固,并证实了语言同文化的关系确是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谚语是人类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现形式之一,它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的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谚语中得到反映。它不仅体现了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藏族谚语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语言犹如一面镜子如实折射和反映了该民族的各种文化不同时代的特点。文化的各个层次面都在语言这具多棱镜中留下自己的身影,显现出自己的构造。本文是择其作者分析藏族谚语三个层面所包含的文化现象中的一个层次──藏族谚语的文化物质层次记述了藏族谚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谚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语句精炼,语言通俗.不同的译者对于谚语翻译有不同的理解,目的论的指导下的谚语翻译可以说是无可比拟的,它影响和制约着翻译的全过程,从文化领域方面考虑翻译谚语时意译优于直译.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谚语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英语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一般具有比喻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用字通俗简单,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流传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翻译英语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为前提,力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译者须较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语谚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色彩,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除汉族谚语外,还有各少数民族自己的谚语,这些谚语都是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各族谚语风格不尽相同,但各族人民在创造祖国文化的过程中,它反映了各族人民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与在实践中的经验,对祖国的文化增加了夺目的光彩,都应分别加以研究、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语言更富于时  相似文献   

20.
谚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语言艺术的精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且对文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一般来说,语言能够更好的反映一个地区的民族特征,这其中既包含该地区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也包括地区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等。这点在英汉谚语也有体现。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所以英汉谚语又存在着差异。本文首先分析英汉谚语的起源,其都来自民间生活,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和宗教文献;然后主要从生活实践经验、价值观、道德观念以及宗教思想的四方面,对英汉谚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英汉谚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渗透与融合。最后指出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谚语逐渐打破国家和民族的界限,英汉谚语在互相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