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无论是从叙事的技术层面看,还是从叙事的精神层面看,凌叔华的小说始终贯穿着绘画视角.这一视角是作者巧妙化用传统文人画中蕴含的艺术精神和某些艺术手法的结果.它不仅使凌权华小说拥有浓重的绘画底蕴,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呆地望其小说的品格和风貌,而作者也由此建构起现代作家少有的充满浓郁画境画趣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与西方现代抽象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书法作为一种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以其特有的空间结构、抽象形式和线条律动语言,对20世纪以来西方各种流派的现代抽象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曾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启示和影响。而反过来讲,中国的书法要想成为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现代艺术,也应在艺术的独立品格、美学的创造精神、时代的表现特征等方面从西方现代抽象艺术中汲取必要的营养。  相似文献   

3.
古小说评点本所见对技法论的评点,旨在揭示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特征,呈现出独特的阐释价值。一方面,在批评过程中它援引传统批评概念,并结合小说叙事特征使既有批评概念产生新内涵,使中国古代相对薄弱的叙事理论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建构意义。另一方面,古代小说独特的美学品格也因技法论的批评进一步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90-94
随着传统电影叙事空间不断突破,碎片化、陌生化的形式主义电影逐渐趋于主流,它开始打破以往时空交叉的电影叙事模式,为当下华语电影带来别样的美学风格,即形式主义风格。电影《万物生长》成功建构具有心理隐喻色彩的叙事空间、陌生化的情绪空间以及仪式化的空间环境,其空间叙事的艺术探索颇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本世界二十年代,德国“包豪斯学校”一批世界级的艺术设计大师,温德路、康定斯基、克利、纳吉等,就开始设计法则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其内容包括对自然的研究、技术结构、表现技法、空间、色彩和构成的研究,他们将现代艺术各派别的艺术原理、美学思想应用于现代造型设计...  相似文献   

6.
康拉德的小说在广阔的背景中以精湛的叙事艺术表现出深刻的主题,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席位。文章从文学的地理批评角度,以康拉德小说中的大海和丛林地理因素为研究对象,揭示两种空间表象的美学意蕴,探讨小说在空间建构上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盖恩斯在《刑前一课》里从零视点与悬念的建构、外视点与悖论的建构、内视点与意识流、多视点聚焦与立体感等方面来研究小说视点与叙事层面的相互关联。他从零视点的角度建构人称悬念、瞬间悬念和期待性悬念,从外视点的角度设置了主题悖论、言辞悖论和语境悖论。为了克服零视点和外视点描述的单调性和乏味性,盖恩斯把内视点与意识流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触景生情式意识流、内心独白式意识流和交织式意识流等方面探究人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的内在关联。他还在人物评述和场景氛围等方面采用了多视点策略,从多层次和多侧面的角度来聚焦于具体的人物、物件或场景,构建了叙事层面的立体感,拓展了现代黑人小说创作的美学认知空间。  相似文献   

8.
论《红楼梦》的叙事时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红楼梦》的叙事时空建构李庆信如果说世界“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①”,那么,小说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投影,当然也具有其依存的时空条件,并且是在叙事的时空关系中建构起来的。尽管小说的叙事时空既不等于客观现实时空,也不像造...  相似文献   

9.
公共艺术是现代社会公共空间美学建构中的重要内容,检视公共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当代公共艺术的成果,可以发现公共艺术仍有许多值得再讨论的理论前提和美学预设,包括公共艺术如何突破"环境美学"的框架,公共艺术如何承载公共性,公共艺术如何消解消费主义的美学策略等等。公共艺术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种社会实践方式,公共艺术应该追求一种积极的批判性的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10.
迟子建的海洋型长篇小说文体美学是一种空间诗学。这首先表现为她在长篇小说创作中致力于小说时空体的空间化建构,即通过时间维度的空间化与"去时间"的空间化两种叙事策略,追求海洋型长篇小说空间诗学的宽度。其次表现为她在长篇小说创作中致力于海洋型生态叙事和生态共同体的建构,通过高密度的日常生活叙事与多元形象组合的"块茎"文本结构,展示海洋型长篇小说空间诗学的密度。而为了追求海洋型长篇小说空间诗学的深度,迟子建的长篇小说创作一直致力于异托邦与乌托邦双重叙事空间的建构,以此展示现代人在另类空间中的存在性焦虑与理想性超越。  相似文献   

11.
赵霞  方卫平 《东岳论丛》2011,32(6):95-100
刘海栖的童话新作《扁镇的秘密》系列是迄今为止当代儿童文学界鲜见的一部借鉴后现代叙事技法的长篇童话。作家在这部作品中尝试运用了拼贴、戏仿、元叙事等多种后现代叙事手法,并以富有个性的文学语言展示了这一叙事技法对于当代童话的艺术创新意义。同时,作品在拼贴等互文技法运用及文本意义建构上的某种缺憾,也展示了这种创新所需要应对的艺术困境。  相似文献   

12.
《百年孤独》的叙事过程蕴含着一个三维立体空间:神话叙事在文化维度赋予作品神秘而浪漫的美学特质;民族志叙事在历史维度赋予作品目的一致、清楚的民族意识和种族历史感;自传叙事则在现实生活层面为拉丁美洲民族觉醒建构了一个精神家园,这三种叙事策略的运用打通了神话、历史和现实这个三维空间沟通的渠道,使读者获得了一种亦幻亦真的阅读体验。在这个三维立体的叙事空间里,神话叙事、民族志叙事和自传叙事互相建构和解构,并呈现出一种强烈的"互文性"特征,最终,文化的力量使作者在这个多维叙事空间完成了对拉美民族"身份重塑"和"认祖归宗"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实践”作为艺术人类学基本的研究理念和路径,它在延续文化人类学既有“实践”概念的同时,更是以解构与建构辩证的统一生成了自身独特的内涵,使得艺术和审美研究突破既往抽象空洞的研究模式,真正切入艺术和审美的具体层面,从而消解了抽象和具象、思辨与经验的两极对立。抹平了主体和客体、艺术和生活的边界,刷新了美学和人类学研究的问题视域,最终赋予了艺术人类学在方法论上的根本依据和学科张力。  相似文献   

14.
曹苇舫 《人文杂志》2007,(3):122-125
现代艺术将变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不论是现代艺术还是传统艺术,变异是其根本法则,艺术建构本质上是一种变异建构。变异具有独特的建构功能和美学意义。艺术的变异建构是在感觉、情感、智性等诸多层面进行的综合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5.
自主性的艺术是一个超脱了现实又否定了现实的审美乌托邦。从深层结构上看它植根于永恒的人类本性之中,从表层结构上看它有赖于“美学形式”的建构。对于重内容轻形式、以题材的革命性代替艺术质量的“正统”的尤其是庸俗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崇拜形式贬抑内容、企图割裂艺术与现实联系的形式主义美学,马尔库塞的“美学形式”论分别起了补偏与救弊之作用。“美学形式”论对艺术与革命、内容与形式、风格化、陌生化等理论关系和问题作了符合艺术特性且比较辩证的阐明,同时此论也包含了不少矛盾与片面之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画论、构图、色彩、技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红楼梦》与绘画艺术的关系,指出《红楼梦》中表现出的绘画美学思想亦为作者创作整部书的艺术理论基础。文章充分肯定了这种融诗情画意于创作之中的“小说叙述方式”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犹太作家艾萨克的短篇小说《巴士》在聚焦(视角)、结构、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叙事艺术极具特色,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通过叙事艺术,可以深入探讨辛格作品的民族文化身份意识、宗教意识和回归主题.  相似文献   

18.
古代小说被轻视的历史境遇实质是权力文化和文人文化对民间文化排斥的结果,表明了广大庶民在政治、经济不平等之后的文化不平等的历史事实。小说观念上,因其远离“大道”和“街谈巷语”而被权力文化与文人文化分别从政治、道德层面和艺术层面排斥。在小说主题上,其“忠义”的政治倾向其实并不一致。忠是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治意识的伦理化,义则是个体化的人格境界。后者往往构成庶民社会破坏社会既定秩序的道德依据。小说内容的传奇性是以庶民的“尚奇”意识为导向的,是其对自己存在状态的一种人生物想和心理体验。由神怪、侠义、公案、性爱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奇物、奇人、奇事、奇情不仅是庶民的道德需要,也是审美需要,完整地体现了庶民社会的宗教、道德、政治和婚爱价值观。以奇为是的叙述显示出古代小说美学形态的幼稚和商业机制的早熟。而叙事的大团圆结局与其说是一种审美原则,莫不如说是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庶民世界观。  相似文献   

19.
高友工的"抒情美学"以其细密的阐述、完整的架构、抽象的思辨,构筑出"中国抒情传统"之"本体论"的宏大叙事.这一构想,一方面借助西方现代美学的论述框架和概念体系,围绕"美感经验"与"艺术形式",建构"共时性"理论形态;另一方面,又在"历时性"的文化史勾勒中,寻求中国美学抒情经验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已然到来,而长期以来各成气象的文化形象影响了三地之间的融通和发展。打通文化根脉,营造共通的文化空间,建构区域文化认同,消解隔膜与屏障,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当务之急。在大众传播时代,影视艺术是蕴藉文化,构建形象,传播共识的主要媒介类型。“影视叙事综合体”以影视艺术为传播载体,通过叙事行为、叙事故事、叙事话语、叙事反应等影视叙事功能建构区域文化认同的影像文化空间,提升区域文化形象,促进区域文化的融通和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