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理工科女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理工科女大学生行为文化出现一些问题:其一,学习兴趣下降,对前途信心不足;其二,社团活动参加不多,能力锻炼较少;其三,生活内容单调,交往能力相对较差。加强理工科女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对策是:1.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氛围;2.将女性教育渗透在理工科的专业教育中;3.多途径提升理工科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4.增强理工科女大学生的自立、自信、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2.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教育迫在眉睫。文理分校、理工科教育专业划分过细、理工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向、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大学生素质的“先天不足”,都是制约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教育的因素。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教育,应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掌握人文知识与树立人文精神的关系;学习人文社会学科与学习自然工程技术学科的关系;增加人文社科课程与课程体系调整的关系;人文教育中主体的主动自觉性与消极被动接受的关系,亦是应着重处理好的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剖析了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阐述了图书馆以文献或非文献的形式,以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多重方式参与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理念和实践.本文结合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开展的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图书馆在建设校园文化和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方面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1354名理工科大学生的调查表明,课外阅读现状、使用图书馆情况、课余生活内容构成及选择诸方面所显示的理工科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的总特点是:提高自身素质的热情高,但思想与行为常相矛盾,存在一定程度的“闲暇迷惘”和“闲暇贫困”现象。社会转型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大学生心态行为的不确定性,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存在不足,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发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承担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任。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使理工科大学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交融,结合理工科大学的实际,探讨了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具体措施,旨在使他们关心、思考、继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对于她们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文化诱因、大学环境以及理工科院校和专业的文化氛围导致了理工科女大学生自主意识削弱。为了培养理工科女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应当从理想信念、心理因素、学习方法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已经呈现出恋爱动机多样化、恋爱行为公开化、恋爱方式多元化和恋爱结果多极化等特征,相应的高校爱情观教育却显得有点滞后。爱情观教育缺乏系统性,教育内容滞后,教育方式单一,教育经验推广有限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理工科高校的教育模式无法为大学生多样化的恋爱行为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文化载体建设,拓展教育渠道,是强化高校爱情观教育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8.
理工科是理科与工科的总称,侧重于理论研究、科学探索、技术应用与实践操作.目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还存在许多困难,但也存在数量、专业与素质三大优势.增强创业能力、提高就业水平是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通过创业教育实现精神体系、知识体系、技能体系的模块建设和借助校内各项实践、校外创业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等具体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的研究大多是把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尚未涉及针对不同科类的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研究。在长期从事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本文认真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在专业背景、思维方式、就业去向等方面的特点,总结出影响理工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丰富的个性化因素,提出通过理工科大学生自身努力突破工科思维束缚,重视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理工科高校扎实而富有成效地组织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政府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执政党建设、加强社会道德风尚建设与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建设等策略,旨在促进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我国理工科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与模式.理工科高校加强艺术教育,对于形成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的作用表现为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在学术和工程技术领域取得成就;理工科高校加强艺术教育,对于塑造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功能表现为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能够促进大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今后,我国理工科高校如何选取积极有效的路径加强艺术教育,不仅关系到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质量及未来,还关系到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教育是实现培养“四有”新人教育目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就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当前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的实施要注意:在课程设置上要科学引导、宏观统筹、放而不乱、多而不杂;课时数要适度,内容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适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在教材选择和师资聘用上要精选;教育的途径要全方位多视角,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教育运转机制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理工科高校要改革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业教育的三大平台。管理平台通过理念、体制和制度创新在高校全面、全程、高效推进创业教育;教育平台实现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三大融合;实践平台通过实训、实践和实战三大基地,实现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3.
以理工科大学生为被试 ,运用调查法研究不同群体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及其差异 ,研究发现 :①理工科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各具特点 ,且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②在理工科大学生中 ,开展心理素质分类教育是必要的 ;③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应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的放矢 ,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4.
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文化”,是工程技术专业信息与文化信息的共生态,而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则是寻求二者之间的共生点。卓有成效地实施这一工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综合文化环境、教育方法与操作路径等。  相似文献   

15.
构建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始于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也因理工科院校后续文化素质类课程设置的不舍理,理工科大学生入学前后的人文素质欠缺问题呈累积性的延续状况。必须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的理论原则及综合性原则,构建新的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科学地配置学科课程体系(必选)与活动课程体系两大板块,再通过高文化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提高完善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强调科学与人文的综合.适应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亟待提高的总体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高校理工科专业设置的传统文化知识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要件,通过教育价值取向的作用,融通到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实践之中,以此引领多学科知识的良性循环,提高大学生适应更加开放社会发展所具备的基本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7.
理工科大学生创造能力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造教育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生的创造潜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理工科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尤为重要.本文在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理工科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文化具有局限性。审美教育有利于使理工科大学生成为灵魂优美、人格健全的人。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必须针对其个性特征和理工科大学特有的文化氛围 ,以恰当的手段、宽广的渠道和精湛的内容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学风是大学的立校之本。以此在对民族高校理工科大学生学风状况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民族院校理工科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措施建议: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探索民族院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以制度机制建设为保障,实现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协调配合;以创新教育为着力点,实现学生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加强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对于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而外部环境的变化给大学生共同理想及其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鉴于校园文化对广大师生具有潜移默化和导向性作用,高等学校应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通过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以促进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