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实践观 ,揭示了工业文明以来的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已经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揭示了工业文明以来的实践使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对的主要矛盾 ,已转化为人与人化自然的矛盾 ,人与自己所创造的世界的矛盾 ;揭示了社会实践的历史性、现实性、具体性。这对认识当代人类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矛盾 ,把握当代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 ,具有历史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哲学价值是关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活动及其反思的整体性范畴。人的生存与发展活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关系的生成基础,是哲学价值范畴的逻辑基础。人是人的生存与发展活动的主体,人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是为了人、依靠人、惠及人。以人为本是人的生存与发展活动的应有之义,是价值哲学理论的核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反思价值哲学当下主要范式,学会以价值哲学思维方式看待现实价值问题,才能不断推进价值哲学研究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与人口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教育是延续人类社会(培养人)的基本活动。这两者都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都是伴随人类社会始终的永恒现象。研究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无论对教育还是人口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丽杰 《理论界》2010,(10):19-21
马克思"新世界观"是人借助于自身的眼光,从人的自身生存活动中去寻求人的活动的价值与意义的根据的理论尝试。"新世界观"为人科学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范式;为人科学地认识与把握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新世界观"从人生境界的层面,为人类提供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新世界观"颠覆了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划清了与西方现代哲学的界限。  相似文献   

5.
人类特殊的生命活动即人的类特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性、精神性、社会性、历史性等特点.人的生命活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它们构成了人类日常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人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生产和人口生产等四种生产活动.它们是维持人和人类社会生存、并能得以不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人的消费活动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两种消费活动.人的适度的物质消费活动和健康的精神消费活动对于人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及其当代意义,为了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必须首先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价值。马克思哲学的基本价值,在科学原则上体现为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事物;在价值原则上体现为追求人的解放、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在“批判—超越”精神上体现为改变旧世界的革命实践活动;在阶级立场上体现为关注工人阶级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在“动力—生成”论上体现为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崇尚每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在“反思—前导”上注重用先进理念引领革命实践;在研究方式与视野上体现为注重哲学与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盟;在“体系—方法”上体现为扬弃体系,重视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及其地位袁俊平社会实践既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又是人的存在方式,它既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又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社会实践首先表现为物质生产实践,它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本体。从特定的意义说,人类生存需...  相似文献   

8.
人类何以得以生存?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追问人存在的存在。本文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性活动理论,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的基本认识,对人类生存从精神、社会和自然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从中分别得出人存在的存在是超然、应然和实然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通过对传统本体论批判,实现了存在论的生存论转向,从"现实的人"出发,破解了思维与存在关系的二元论难题;通过对传统认识论批判,确立了生成论的规律观,从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关系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趋势;通过对"形式伦理学"批判,建立了感性活动基础上的道德观,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思想"境界和致力于实现人类解放的崇高使命出发,阐明了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展现出新哲学的理论特质、理论旨趣、理论诉求及其深邃的理论意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重新审视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政治生活作为人自身生存意义的体现,古已有之。对于古希腊城邦时期政治与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相互关联的思考,使人们从生活世界本真意义中来阐释政治成为可能。因此,从这一视角追寻政治活动的价值理性,促使政治向生活世界的复归,则赋予政治以更为宽泛的意蕴:政治是一种人们现实的生活样式;政治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升人的生存意义,使人的政治性更好地体现人性和人的生存方式;政治活动的普遍参与是推进民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杨彬新著《社会认知》简评张政文从公元前6世纪希腊贤哲苏格拉底提出“人啊,认识你自己”开始,人类便一直将自身生存、发展做为认识自己的基本认知对象。柏拉图最早意识到人的生存以社会为基本方式。至此,认识自我便走向了认识社会。但是自我与社会并非一体。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笔者提出的熵理思维方式及其根本原理出发,探讨它在人与自然、人 与人、人自身、人的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的基本思维理念和实践活动的优化原理,它是可持续发 展的哲学基础和思维理念基础,是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危机的深入思考,它 尤其适用于发达地区,是21世纪日渐重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感性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经创造性继承费尔巴哈“感性对象”原则与黑格尔否定的辩证法,马克思阐发了“感性活动”的物质基础与能动原则,赋予其三重规定:为生存资料需要的物质生产活动、形成社会关系社会矛盾的物质交往活动、为个性自由推翻现实矛盾的革命改造活动。马克思将人的“需要”机制作为推动和创造原则论证了感性活动从“生存”到“自由”的辩证运动过程,从而揭开了整个社会历史形成与发展之谜,确立了其哲学的实践基础,实现了对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整体超越。而对感性活动进行生存、反思与自由的当代诠释,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论断找到重要哲学支撑,这既从学理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印证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特殊历史性,又在实践层面预示了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性,为社会创造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人学的基本价值在于:注重现实生活世界中的人;注重人的实践生成;注重理念引领实践;注重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注重每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追寻马克思人学的基本价值对于解决当代人面临的生存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生存论理解马克思关于交往的历史作用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认为,人是在和对象的双向敞开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这一展开过程表明,人作为现实的个人,就是他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二者构成人的存在方式。这一存在方式既是生产的,又是交往的。交往作为人的先天规定性,内在于人活动中,是人的生产及其一切活动的前提。有生产就有分工,分工使人的生产及其活动呈现出多样性。而交往使生产与分工获得现实性意义。马克思正是从生存论路向上,以生产为基础,以交往和分工为轴心,以人的发展为尺度,提出社会演进的三大形态理论的。  相似文献   

16.
人为什么需要美——审美性能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生存、实践、超越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 ,环环相扣 ,依次联结 ,组成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人的总体需求包括审美需求 ,都是由这种基本生存方式决定的。从生命体验转为体验生命 ,再由体验生命以感发生命 ,这就是审美活动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7.
哲学与生存     
哲学离不开人的生存 ,人的生存活动不断地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而哲学又提供给人类生存的智慧。哲学的“爱智”是爱人类生存之智 ,哲学发展史就是对不断发展的人的生存问题进行理性反思的历史。所以 ,哲学是从总体上对人的生存境遇及其生存方式等进行理性思考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正> 纵观漫长的历史长河,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进化、演变的历史,是人不断地从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发展的历史.自从人类产生了自我意识并通过劳动把自己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组成了自己的人类社会开始,便有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个人为了能够在恶劣的大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借助于联合的力量,人不能孤立地生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人类按自己的需要征服和改造大自然.随着人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的不断改革,人们也同时不断地变革、调整和完善社会关系.整个人类也就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又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中获得进步与发展.黑格尔发现了劳动是人的本质,马克思高度赞赏了黑格尔把人看成是自己劳动的成果的观点.人的本质,只有通过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才能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在人的对象性的活动中发挥和展示了人的本质.而人的对象性活动是多方面的,因此,从这点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9.
宁夏南部地区区域环境变迁与扶贫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南部地区区域环境变迁与扶贫开发束锡红区域环境变迁是指一定地域内生态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的双重改变。生态环境指人的生存与发展所赖以依托的自然生态系统。社会人文环境指人、文化和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自然与社会人文环境是经济发展中两个最基本的空间,尤其...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的文化意识普遍增强,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对企业文化及其社会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一)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社会学,可以把企业文化的基本含义理解为:它是指作为企业的群体在共同参与企业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企业活动的各种"产品"体现出来的对该企业的社会本质和行为方式的共同意识.所谓企业活动的"产品",包括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