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附随义务的法律适用标准问题,是司法审判实践中较为突出的难点问题。由于在合同履行和法律层面上缺少完整认识,因此适用规则的认定标准不一而产生的裁判纷争并未消除。附随义务的适用应在其他合同义务履行之后,其兜底补充作用可弥补任意性规范约定的瑕疵,违反附随义务的责任构成要件与违反合同约定义务相较具有特殊性,因此可认定为承担特殊的违约责任,而适用何种归责原则,则要以法律对此义务所要求的严格程度以及对各方面利益保护的公正均衡为考量。  相似文献   

2.
合同附随义务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随义务是指合同关系发展过程中及合同关系终止后的一定时期,依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所应负担的给付义务以外的义务。附随义务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诚实信用原则。确立附随义务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强化对债权人的保护、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及完善合同法立法与理论。附随义务内容随合同关系发展而有不同的体现。基于附随义务发生阶段的不同,违反附随义务的法律后果亦不同。  相似文献   

3.
我国《合同法》第42、43条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第60条规定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附随义务,第92条规定了后合同义务。附随义务理论在我国《合同法》中被肯定下来,是学说继受和法典继受的结果,然而要使其真正衣土化,在我国生根成长,尚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违反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附随义务和后合同义务的归责原则,现行法律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困难。从法律规定附随义务的立法初衷等因素考虑,违反合同法附随义务的违约责任采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和过错推定的举证方式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论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法规定了附随义务,这种义务产生于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它具有附随性、法定性、不确定性、辅助性和保护性等法律特征,有别于其他合同义务.违反附随义务的法律责任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合同附随义务理论的发展轨迹及司法实践,探索亟待解决的合同附随义务的上位法源基础,合同附随义务与合同自由、民事责任竞合的关系等三方面问题,针对我国《合同法》中的有关规定,就如何发挥合同附随义务应有的作用,促进我国合同附随义务的司法适用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合同附随义务旨在保护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固有利益。合同附随义务在适用上有区分的必要,应该做狭义和广义之分。在具体的案例中,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和合同合理预期制约着合同附随义务的适用范围。在司法实践中应更明确地界定附随义务的范围。反对合同附随义务的道德化倾向,而且应该通过侵权法上的危险责任原则,结合合同附随义务来把握民法上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的尺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附随义务理论的发展,实现合同责任主观范围或客观范围的扩张,乃是合同法实现现代社会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德国“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合同”就是以附随义务为媒介,将第三人纳入合同责任的保护之下,是合同责任主观范围扩张的典型制度。其法理基础在于,诚信原则要求合同债务人对与债权人有密切关系的特定第三人应负必要的照顾、保护等附随义务。通过附随义务扩大合同责任,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信赖关系的增强以及法律对信赖利益的日益重视,是合同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论合同附随义务的不当扩张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同附随义务是合同法理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尽管我国《合同法》第60条第2款做出了规定,但许多方面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定论,有关附随义务的界定依据、表现形态等问题,仍是争论的焦点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交易活动,合同附随义务呈现不当扩张的趋势,直接影响合同附随义务功能价值的实现。应从合同附随义务的界定出发,解决附随义务的不当扩张问题。  相似文献   

9.
附随义务是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以诚实信用原则为法理依据的义务.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附随义务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即附随义务之违反能否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在附随义务之违反致使合同目的落空的情况下,可以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首先,在此种情况下,附随义务与主给付义务之间能够满足发生、存续、履行三方面的牵连性,符合同时履行抗辩权适用原理;其次,结合合同目的判断理论,对违反各类型附随义务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各类型附随义务之违反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导致合同目的落空.  相似文献   

10.
城镇私有房屋买卖合同,是依照法定程序,房屋出卖人应当将房屋出售给房屋承买人,房屋承买人应当接受房屋并支付价款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由城镇私有房屋买卖合同所确定的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房屋买卖关系,也就是房屋买卖的一种财产关系。它是一种民事双方法律行为,是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必须双方协商一致的双方法律行为。因城镇私有房屋买卖合同这一民事双方法律行为所产生的合同之债,则是债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也就是债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夫妻"忠诚协议"是指夫妻在婚前或者婚姻存续期间对夫妻忠诚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后果进行约定的协议。"夫妻忠诚协议"的签订基于司法领域的"契约自由"原则,是夫妻双方意思自治的表现,协议满足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且不违法律禁止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夫妻"忠诚协议"在性质上不属于不受法律调整的道德行为,它是对弱者权利的保护,体现了契约自由原则,维护了公序良俗,是夫妻双方自愿订立的合同。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民”的可能性前提是农民能够自觉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培育“新型农民”首先必须激发和提升农民的公民意识,才能使农民与市场和政府的平等对话以及农村公民文化的传承成为可能,进而真正成为“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3.
根据《合同法》和国际惯例阐述了合同文件的解释原则 ,对如何处理合同中容易引起争论的条款作了总结 ,有利于合同双方正确行使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减少和避免合同纠纷。  相似文献   

14.
论诚实信用原则和合同义务的扩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诚实信用原则适用范围的逐渐拓宽,诚实信用原则在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亦日益突出.<合同法>在将诚实信用原则确立为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扩张了法律所调整的合同义务,形成了缜密的合同义务群,把先合同义务、履行合同中的附随义务、后合同义务均纳入到合同法律的保护视野中,对于传统的保护合同当事人权益的理论而言,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5.
浅析我国网络服务商的避风港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避风港规则作为网络服务商侵权责任的免责条款,在平衡网络服务商与版权人的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诸如如何正确理解避风港规则的法律性质,如何区分避风港规则中的“明知”或“应知”,网络服务商是否具有主动审查义务以及如何理解通知删除程序等法律问题。文章拟借助法律规范的诠释和司法适用的审视,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航空器所有权变动多采取交付生效的立法模式,其登记公示力仅为"对抗效力"。中国《民用航空法》第14条对登记效力的规定存在理解上的歧义,但可通过体系解释方法予以阐明。航空器的登记效力得到明确后,登记对抗理论中的"对抗"和"第三人"含义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在中国法律语境下,航空器所有权登记对抗中"对抗"一词的内涵采日本学说中的"相对无效说"较为适宜。在对于第三人范围的界定方面,中国《民用航空法》不妨借鉴《法国民法典》和中国《物权法》中的相关规定,对其施加更谨慎的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7.
预售商品房的再转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其实质就是合同权利义务的转移,不能因为再转让可能会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全盘否定这一合法、合理的市场行为。文章中作者从合理性和合法性两个角度论证了预售商品房再转让的可能性,同时还对预售商品房再转让过程中应当把握的条件、再转让的程序和相关责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海牙规则》和《海牙-威斯比规则》下,承运人一直被认为其除了可以推卸承担装卸费用外不能排除其对装卸货物的责任。直到2004年,英国上议院在对The Jordan Ⅱ案的最终判决中颠覆了这一传统观念。借此契机重新研究该问题,并结合实践提出“谁控制,谁负责”的观点,以期达到公平区分船货双方责任、督促各方尽责履行合同义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限制行为能力人超越其行为能力限度所定合同无效,法定代理人追认仅是对行为后果的接受而非对行为效力的补正。法定代理人对行为后果接受实质是其和相对人间的缔约行为。无代理权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对被代理人不产生效力,被代理人不是合同的当事人而无法补正,被代理人的追认也是对行为后果的接受。追认和"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结合实现了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移转。无权处分针对的是履约行为而非订约行为,无权处分人订立的合同只要符合合同有效要件就是确定有效而非效力未定。  相似文献   

20.
合同翻译的目的是让译入语合同涉及方准确无误的了解自己在交易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译本要采用规范的译语合同文本格式和专业术语,流畅通顺、忠实无误地传达合同原文的内容,无歪曲背离或增减删漏。对于译者来说,最基本、最重要,也最难的是准确无误的理解合同原本的含义。英文合同语言严谨,句型结构复杂,常用长句。认为翻译成汉语的第一步是从句法和词汇的角度搞好文本分析,准确理解合同条文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