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作文是学生生活实践,情感体验,思维和语言的统一。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生活、情感体验、语言、作文经验等多方面的积累。作文是展现学生生命历程、张扬个性价值的精神旅程。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应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激活丰富的写作材料,引发积极的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相似文献   

2.
“写作思维就是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写作思维中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写什么’和‘怎么写’。前者是写作立意的思维……后者便是写作结构的思维。”“立意思维的任务是在某种生活现象中或给定的写作材料中,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这本质就是所谓的‘立意’,或称‘中心’、‘主题’等等。结构思维的任务就是将内容(主题、立意)化为形式(文本、结构、篇章),它包含材料积聚(组织)、结构谋篇、语句组织(表达)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可见,写作思维训练最重要的就是“立意思维”和“结构思维”的训练.其中.“结构思维”训练包括材料组织、结构谋篇和语言表达的训练。而写作思维训练是很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是写作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思维活动.如何让写作思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依托优秀文本,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没有积累,思维会枯竭,凝滞,写作思维训练就成为“空中楼阁”,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同学在应试作文时,常常感到“没啥可写”,难以下笔,抑或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其原因往往是平时不注意积累生活素材所致。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材料呢?  相似文献   

4.
要在中学阶段使学生在学好其他学科的同时,达到教学大纲关于“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就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加强科学性,大力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背诵古文的传统学习方法,在积累、巩固感性语言材料,培养语感上确有其可取之处。不过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既说明了这种方法在积极方面的作用,也反映了其费时多、效率低的客观事实。如今学生学习的知识量远非昔比。初中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有课本的课程就达十余种,而且其中之一的语文教材内容包括甚广,文言文也毕竟不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我们仍旧强调学生用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诵读文言文,显然是不够现实的.  相似文献   

5.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是日常生活交际层面上的概念。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进入习作的基础。口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所以,创设一定的交际情境,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关键,又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又一有效途径。当学生进入我们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才会发挥自如,情感的流露才会真实自然,毫不做作,从而真正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因此,应设计多种多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生活积累,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说得真实.说得有趣.从而有效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点滴的感受,内心的思考,深深的启迪以及个性化的理解,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也可以化作自己的语言通过口语交流或书面练笔来表述。现行教材中的课文无论在思想情感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是学生学习感悟语言、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策略的选择”部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习作其实就是一种与人交流的方式.一种记录生活、表达感情的方式。孩子们的生活无疑是多姿多彩的,内心感受是生动丰富的。有许多孩子在与人交流时,可以说得有条有理,甚至是眉飞色舞,但是一提到写作,就抓耳挠腮,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平时注重积累——多渎,多记.多看,多写,丰富语言,积累素材,为写作提供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学生们感叹作文难写,往往就是手头缺少素材,归根结底,是学生的积累不够。那么学生的写作素材从何而来呢?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源于生活,哪里有生活,哪里就贮存着丰富的材料,只要你善于发现和挖掘;二是源于书本,书本上很多文章中的事物和语言,都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9.
感受生活是写作的基石,是学生从生活中摄取信息,积累材料,积蓄情感,诱发写作的灵感,获得写作契机的重要途径。巴金说过:“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就应该从感受生活中重视学生感受力培养。  相似文献   

10.
张吉珍 《南都学坛》2000,20(1):113-114
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较差,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解肤浅或错误,二是拟题不新颖,三是不会谋篇布局。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该不拘一格,找“切入点”;扣紧材料,准确拟题;胸有全局,精心设计。另外,还要积累材料,多写多练;语言清新,鲜明精练。  相似文献   

11.
在学生心中普遍存在着“作文难,一见作文心就烦”的现象。在这样情况下,学生写作很容易走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界,使作文成了学生的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笔者认为,教师如果能够善于引导学生从积累写作材料入手,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了。古人云:厚积而薄发,就是强调积累是作文的先决条件。学生在课堂上、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作文积累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一、情感美 俗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最能打动人心.教师只有用充满情和爱的语言去激励和感化学生。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涌动。而情感是靠语言载体来实现的.很难想象教师的语言苍白无力,平淡如水,这样的课堂会“撩人心智,启迪思路”。如在教学《雨中登泰山》时,我结合自己登山的体会,声情并茂地说:“那泰山的台阶远望像天上飘下的绸缎,仰望像一架登云的梯子。为了看日出,早上三点钟爬起来.往山上赶,汗水如雨水,真是其乐无穷啊!”这样富于抒情性的语言,学生感到亲切,很容易将这种情绪迁移到课堂之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学科教学中最能集中体现和实施审美教育的教学科目,它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美育中的爱美的教育、情感的教育、人品的教育和艺术的教育。1.美育要寓于想象之中文学不同于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有一种物质存在的实体,具有直观性。它是“语言的艺术”,是借助于语言塑造形象的。据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想象的艺术”,让学生通过语言媒介,在脑海中想象出作品所描绘的情景,让他们动用全部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在作品所能提示的空间内驰聘想象,补充形象,使形象的意义更加丰富。如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14.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在谈教学设计艺术的要诀时说过,一堂课要使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也作了如下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人积累的知识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人的语文水平、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一年级学生由于受身心发展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爱”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难点,我想:低年级的作文训练不能脱离中高年级作文训练的目的而孤立存在,要找准年段训练要点。一年级以看图说话为主.应训练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使他们能说出意思完整、连贯的一句话。另一方面,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情感要素,要启发诱导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流露。于是,我把本节作文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爱父母,爱家庭.体会幸福的核心是爱。”那么,怎样把作文的训练与情感体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呢?下面是《我爱我家》系列说话训练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思维的催化剂,文章是情感的自然结晶。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而当前的小学生作文最缺乏的就是“情动”和“人情”。学生以漠然的心态奉命作文,胡乱地编一篇虚假的空话和套话应付交差,缺失了真情的作文,就缺失了灵魂,缺失了神韵,变成了没血没肉的作文“标本”和“空壳”。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最大的悲哀。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早期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习作能力.是“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实验的指导思想。对低年段孩子进行写话训练,让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语文学习的时候.就感受到语文教学的两大功能——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并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变成自己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自觉行为。但由于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太小,认知能力很有限.如若指导不当.势必让孩子们苦于“写什么”、“怎么写”。因此,教师要潜心琢磨、探索指导习作的方式,让孩子在开始接触语文的起始阶段感受不到“习文”的苦恼和困难。从而培养一种愉快“习文”的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谈我们在“低年级学生写话序列训练”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类沟通的共同语言,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情感隐喻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其共性表现为人类的情感表达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情感隐喻源于身体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应。但同时又受人的生理、心理、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显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并反映到语言结构中,使语言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从隐喻的角度探讨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有助于理解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低年级的老师常常忽视了对学生作文方面的有力指导,忽视了让学生从小就养成积累语言、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厚积才能薄发”,是历来作家的经验之谈。所谓“积”,一是生活的积累,一是语言的积累。只有生活积累厚实,作文才有素材;只有广采博取,如蜜蜂一样,采集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外语教学日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语言认知能力的获得离不开积极情感因素的影响,而消极的情感因素(即“情感障碍”)则妨碍学生的认知活动,主要分析了一系列“情感障碍”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消除不利于学习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