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马克思首创了实践哲学,包括实践逻辑、实践认识论、实践世界观、社会形态史、历史唯物论,落脚点则是哲学的阶级立场革命.惟有在这样的哲学基地上才能生长出足以满足当代中国实践对“历史向导“的要求的新哲学理论--这就是它的主导作用.所有别的哲学都属于解释世界的哲学.实践哲学与解释哲学是“主导“与“基础“的关系,亦即水涨船高、协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哲学史上有两类哲学和两种哲学家。邓小平哲学属于“应用哲学” ,邓小平是“照辩证法办事”的楷模 ,谌称应用哲学家、实践哲学家。邓小平哲学与毛泽东哲学是同属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 :一方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某些理论观点 ;更重要、更新颖的是在应用哲学方面创建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经历了一场转变,哲学研究从对宇宙自然的关注转变到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这个时期城邦政治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变化的结果是“公共领域”的兴起。“公共领域”是希腊人展开政治论辩的场所,哲学涉入“公共领域”产生了所谓“哲学的公共表达问题”。这个背景之下,哲学的发展受到了城邦政治实践的制约,哲学涉入“公共领域”的过程就是哲学自我辩护与自我确证的过程。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必然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思想问题,这个问题决定了这场哲学转变的性质和方向。希腊哲学的这场转变不是历史上一度存在的事件,而是一直伴随着哲学思想成长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本性是什么?本文通过三个层面的分析,即通过哲学与时代、哲学与阶级、哲学与实践的关系的分析,论证了时代性、阶级性、实践性是哲学的本性,否定了“思辨性是哲学本性”这一种说法,弘扬了传统哲学关于哲学本性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哲学教育存在着“政治化”、“知识化”和“低俗化”几种“非哲学”的施教方式,说明了当下哲学教育要处理好政治性和教育性、哲学教育规范化与哲学学科特性、理论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恢复哲学教育的“哲学本性”。解决这一问题要建立哲学教育生活化的范式。其思路是确立哲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建构哲学教育文本与现实生活互动的教育话语,探索面向教育现场的情境化哲学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实践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 ,它对实践的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哲学的实践界定对于克服实践的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 ,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 ,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 ,从根本上提升实践的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我们当前在哲学理论研究上之所以缺乏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误解而引起的。本文引入类型理论,把哲学与哲学的具体类型区分开来。哲学是唯一的,与它对应的问题是哲学的元问题,即“什么是哲学”?哲学有许许多多的具体类型,所谓“哲学基本问题”不是对应于哲学而言的,而是对应于具体的哲学类型而言的,有一种哲学类型,就有一个基本问题,所以,它不是唯一的。实际上不应提“哲学基本问题”,而应提“某某类型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为代表的知识论哲学类型的基本问题。现代西方哲学从根本上超越了知识论哲学传统,所以它与近代西方哲学(知识论哲学的典型形式)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异,马克思哲学是从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它不是知识论哲学,而是实践唯物主义,所以它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是实践问题。这一基本问题也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重新认识“哲学基本问题”,将使我们在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中获得许多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就其问题意识即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切而论,生活儒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形下哲学”的建构,重点是作为基础伦理学的“中国正义论”及其所奠基的“国民政治儒学”。这种“哲学”通常是指某个学科领域的原理部分,如“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等,甚至包括作为分析哲学的所谓“语言哲学”,其所思考的乃是形而下的某个存在者领域。但更严格的“哲学”概念,按照海德格尔的界定,乃是形而上学,主要是传统的本体论,其所思考的是存在者整体,最典型的是黑格尔式的以“反思”为特征的哲学。在生活儒学,这就是普遍性的“变易本体论”以及针对现代性的“超越本体论”的建构。这种“形上哲学”与上述“形下哲学”的关系,即“形上→形下”的奠基关系。然而按照海德格尔的“双重奠基”思想,形上哲学与形下哲学都是存在者化的思考,即都面对“存在者何以可能”的追问;再按照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区分”思想,上述关于“存在者”的哲学都需要关于“存在”的思想来为之奠基。这种存在之思不是哲学,而是海德格尔所称“哲学终结”之后的“思的任务”。在生活儒学,这就是关于“前存在者”的“生活存在论”或“生活论”。因此,生活儒学不是哲学,或者说远不止是哲学。然而正如海德格尔之“思”也被称为“海德格尔哲学”,这种最宽泛的“哲学”概念所包含的存在之思亦可称为“存在哲学”。在这个意义上,生活儒学亦可称为“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9.
哲学问题教学是哲学本性所要求的教学方法。哲学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本时代人民大众的生活和命运问题,“应有”与“现有”的矛盾是探索时代问题的基本视角。从学理上来讲,哲学问题的提问方式是“认识如何可能”,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维度。哲学问题具有根本性、前提性和思辨性的特点。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可以视为哲学问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态美学是哲学美学的一个具体分支学科.哲学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包括三个方面: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人对社会(他人)的审美关系,人对自我的审美关系,而生态美学就是研究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因此,不同的哲学美学产生不同的生态美学,不能强求一律,但是“主体间性”不能作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因为“主体间性”只是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一种方法论策略,不具有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的意义,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不可能仅仅是“主体间性”的.所以,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实践美学,才真正完整地以实践本体论、实践认识论、实践价值论、实践辩证法为生态美学所研究的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提供了主体性的、客体性的、主客体间性的、主体间性的全方位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实事求是”原则,依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文本进行历史考证和联系现实历史研究,寻求本来意义上的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世界观”。本来意义上的真实的“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斯大林表述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抽象的、片面的、不准确的,用“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术语称谓比较准确全面深刻合适,应拨乱返正,正本清源,还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世界观”本来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2.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是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怎样读懂它,正确理解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等三个思维方式维度上解读它,说明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者的现代哲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同时代性,才能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促进我们的哲学冲击斯大林哲学的束缚,推进我们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哲学没有把属人世界看作是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的产物,他们的"人的本质"思想也就难免陷入抽象实体化的窠臼。立足于现实的、活生生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以改变世界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代替了解释世界的实体化的知识论思维方式,揭示出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和历史生成性,从而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正是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使马克思实现了对以往哲学家"人的本质"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哲学把握属于人的世界,理解、诠释和评价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是对形而上学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马克思哲学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去改造现实世界,以实践作为根据,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破解形而上学哲学对历史神秘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理论对马克思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马克思世界历史科学理论的形成,一方面是继承了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哲学理论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是马克思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运用唯物史观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理论进行革命性变革,重新赋予其崭新的内容,从而使世界历史理论真正成为了科学。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及“世界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三个重要理论维度,分别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本体论基础、历史价值论基础和历史方法论基础;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视野,准确地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只会被发展而不会被消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世纪之交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途命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贯彻双百方针和开展学术研究的过程中 ,出现了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特别是否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种种错误观点 ,针对这些观点的立论根据 ,作者从哲学史、特别是哲学分化的历史方面进行了反驳 ;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性 ;认为要将研究最大的整体、最普遍的东西、最根本的东西的哲学本身 (本体论或世界观 ) ,与研究某一领域的最完整的东西、最根本的东西的部门哲学区分开来 ;探讨了在当前形势下 ,既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又建构与当代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实践本质观和实践人本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问题理解上的历史变革和历史创新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必须运用实践本质观与实践人本现相结合的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内在地结合起来,以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从客体、客观性方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从主体、社会性方面理解人的本质,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相分离的失误。  相似文献   

19.
实践和生活世界是历史和具涔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符号为主要存在方式的知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人的符号本质进一步凸现,人与外部现实世界的互动表现为信号互动基础之上的强烈符号互动,人类实践的本质是符号创制活动,生活世界的本质是符号世界。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和实践哲学转向分别是符号实践转向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符号世界的凸显必将推动两种转向合流,并催生出符号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实现了从历史之外回到历史之内、从抽象世界回到现实世界的哲学革命,即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观念的彻底革命,使作为“现实中的个人”一种属性的形而上学本身重新回到人身怀抱里;它是“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的“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唯物史观的历史是指包括人所遭遇到的自然和思维在内的“人类史”。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不是以本体论或存在论为核心的传统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