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结合语用学的核心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翻译学的功能对等理论,以两种《红楼梦》译本中的对白翻译为例,指出言语行为理论对文学作品中对白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司显柱的《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构》从功能语言学视角构建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对该书结构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评论后,发现该模式既有优点又有有待商榷之处。优点是在言语交际行为框架里包含了言语交际所涉及的因素,使得言语交际所涉因素与言语行为框架系统产生互动作用,将翻译批评研究与功能语言学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理论基础。但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不足:对“翻译”及“翻译质量”的定义不明确、翻译中言语行为所涉因素及“语境”的涵盖范围模糊、语篇功能与语篇类型的关系及语篇功能与语言功能的关系不确定以及翻译中的“对等”与评估参数设置不全面。另外,其客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贯穿于翻译的全过程,能动地指导着翻译实践。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关注的焦点始终应是原作意图和译文读者。翻译不能仅仅停留在译文与原文在语言表层意义上的相等,而要使二者真正达到语用或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4.
从“等效翻译”理论看英语习语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习语的特殊性,在翻译中不能以形式对应的方法处理,只有尽量做到效果对等。本文基于“等效翻译”理论,把英语习语汉译归类为四种情况:习语偶合、习语并行、习语空缺、习语冲突。探讨了每一种情况下英语习语可行性等效翻译策略,以期实现常用英语习语在汉语中的有效转换。  相似文献   

5.
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强调翻译不仅要译出原文的字面意义,而且还要译出原文的隐含意义,以使译文读者产生同原文读者相近的效果,即获得言后行为效果的对等.讨论电影片名翻译的特点,并通过一些实例,借鉴电影片名的几种翻译方法来说明言后行为效果时等理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使得翻译研究得到长足发展。主要讨论了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对不同翻译文本体裁的解释力度和指导作用。通过分析言内行为对科技说明体裁类文本的指导意义,言外行为对文学体裁如小说或诗歌翻译的影响,以及言后行为对应用性体裁如公示语,广告语等翻译的重要启示作用,得出结论:在翻译过程中,针对不同体裁的翻译文本,言语行为理论的解释力度应该有所侧重和不同,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言语行为理论灵活地与翻译体裁的选择结合起来,从而推动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俄语中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非言语行为在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功能,以及非言语交际意义的翻译,特别是具有文化差异的非言语交际意义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英语习语是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形象性,在表达上有其特有的作用。其翻译的优劣直接影响译文的效果。论述了英语习语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其翻译存在的难度,并论述译论是如何从"直意"之争,发展到奈达的功能对等,重点论述了应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读者反应论"。可通过四种方法来翻译英语习语。  相似文献   

9.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首先对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接着结合老舍先生著名话剧《茶馆》的两个英译本,重点探讨了言语行为理论在戏剧翻译中的实践运用;分析表明该理论对戏剧翻译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语言文化之间进行交流,“请求”是容易引起误会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在汉英翻译中,译者应对如何达到请求的礼貌对等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本文从语用和功能角度进行论述,并用实例与问卷结果分析做辅证,最后得出结论:汉英翻译中请求的礼貌对等可以通过句法转换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