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巴族拥有悠久的崇虎历史,巴式青铜兵器上大量存在的虎纹图案反映出巴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崇虎宗教文化内涵。文章在对虎纹释解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阐述了巴人崇虎的宗教文化内涵和意义,以期从新的角度全面认识巴人崇虎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2.
以海盐业为主导产业的沿海地区,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海盐文化为基本特征的地方文化,盐神信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展现了海盐行业特征与地方文化的生成关系。鉴于海盐业的重要性,在自然和社会的压迫下,盐业群体以传说故事为基础创造了盐宗和盐神,形成了神庙、节会和民俗等信仰形式,表现出了功利性、海洋性、财富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三峡远古的盐丹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地区在"燕山运动"中形成的三大盐泉及大巫山中盛产的丹砂奠定了三峡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巫山诸巫对这两种宝藏的开发利用是远古三峡地区兴旺发达的标志.其中,巴人亦是靠为人煮盐、运盐、贩盐而成长壮大起来,成为三峡盐丹文明的重要开拓者.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代,在华夏大一统观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产生了五方神系统。五方神系统是对一统天下的地理空间的解释:天下由五方组成,五方各有主宰动物的神灵。廪君巴人地处中原西方,便以五方之神的西方之神白虎作为本族的图腾。廪君巴人此举实际上将本族纳入了华夏天下系统,表现了对华夏文化的根性认同。巴人后裔土家族继承了廪君巴人的白虎图腾文化,并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逐渐淡化了其原始宗教的色彩,增添了世俗生活的内容,白虎图腾逐渐成为土家族人民生活中吉祥的象征,并由此发展成为现代形态的中华文化认同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三峡地区有着丰富的盐资源,成为早期人类诞生以及巴文化孕育发展的源泉,巴人因盐而兴,以盐立国,巴文化与三峡盐业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6.
从三峡考古看巴人的生活习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三峡地区与巴文化有关的考古发现,再从这些资料中分析巴人生活习俗有几大特点:巴人生活的生态环境良好;早期巴人的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陶器不但种类很多,并且多圜底器,圜底器一直贯穿巴人生活的始终;巴人以稻米、鱼类和其它动植物为重要的食物来源;食盐在巴人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巴文化遗存多在水边或水边台地上,反映了巴人临水而居的居住特点和建筑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三峡盐业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石器时代,当地居民便学会了利用天然盐源.他们将盐视为上天的恩赐,不断神化其功能,并最终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盐神信仰.  相似文献   

8.
巴人早期南迁,后进入了湘、鄂、渝、黔边区地带,在当地考古文物中,可以看出早期的巴文化发展的脉络。土家族文化是古代巴文化的承接,从土家族文化所反映的一些特征来看,它体现了古代巴人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方面的主要面貌,也是古代巴人族源、文化发展演变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在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建设幼儿园课程时,整合特色各异的地域文化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一种有效策略。文章以人类学为视角,通过追溯河东盐文化历史发展,挖掘河东盐文化对幼儿的教育价值,以盐文化学术话语体系为科学依据,尝试建构了以“盐用文化”为脉络的幼儿盐文化图式。认为提升教师河东盐文化自觉、研发河东盐文化园本课程、创建儿童河东盐文化博物馆以及开展河东研学旅行等工作,可以促进幼儿积累盐文化经验、自我建构盐文化图式。幼儿园课程开发应该遵循河东盐文化的选择、重组、改造和传递的路径,才能形成一套回应幼儿盐文化图式需求、适宜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园本课程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古代巴人以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如今,人们研究楚文化离不开巴文化,研究蜀文化也离不开巴文化,说明巴人的文化原型形成较早,并有鲜明的个性和影响力。巴国的历史是短暂的,而巴人作为一个民族团体其影响却十分深远,这使我们研究巴文化时,不得不从其文化原型入手进行深入的探索。所谓文化原型,是指“人类依据不同生态环境创造的文化特征,在原始积累和功能实现中  相似文献   

11.
食盐(NaCl)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内蒙古地区盐湖众多,湖盐储量大,含盐率高。本文阐述内蒙古地区盐湖的分布概况,探索盐湖最早开采、利用的年代以及盐湖的生产方法问题。文献资料表明,内蒙古地区的盐湖早在汉武帝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前即已开采利用。内蒙古地区湖盐的矿床形态不同于其它盐矿(如海盐、井盐等),其卤水多已饱和,多数盐湖中盐已结晶析出,所以旧时采盐主要靠晒、捞、耙、搂,人工生产。  相似文献   

12.
巴人是一个巫风浓郁的民族,巴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根据民族、地域、物产等特点,创造了丰富的占卜文化,占卜用域广泛,涉及到城建、祈雨、制盐、丧葬等诸多领域。研究巴人占卜的用域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巴人的占卜文化、信仰文化及与其它文化的交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吉兰泰杜氏盐藻中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杜氏盐藻的生理生态特征,对其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吉兰泰杜氏盐藻中蛋白含量高达29.4%,记和糖的含量较低,盐藻中还含有甘油、等营养成分,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杜氏盐藻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巴人是一个对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贡献的古代民族之一,巴人的易学即为其一。巴人是否有易学,学术界尚无人进行深究。其实,从巴人的祖源、巴人与夏商周三代的关系可知巴人对易文化多有接触。从巴人社会巫风烈烈、占卜发达、巴地考古来看,巴人对易文化深有研究。在历史上更产生了像范长生、扬雄等著名的易学家。正是涪陵有易文化研究的传统,所以在宋代以程颐点易为契机,产生了著名的涪陵学派。  相似文献   

15.
巴人“白虎”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人崇拜白虎,白虎是其图腾、祖先、廪君,学者多有论述,然白虎更是巴人的武神,体现了巴人知兵善武、崇勇善战的民族精神。因其如此,巴人的白虎文化至为发达,成为巴人文化的核心构成之一,展示了巴人以白虎为载体的白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就淮盐起源与大丰盐业;大丰盐文化的特色与特点;大丰盐文化中的典型人物与代表作品;大丰盐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大丰盐文化资源的开发前景与保护利用构想等问题,进行调研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社会中,各行业都有自己的神祇崇拜,盐业崇拜的神祇既多且杂。清代以前,以天津为中心的长芦盐区主要供奉以盐姥、盐公盐母和詹打鱼为代表的盐业神祇。清朝以后,上至皇帝、朝廷官员,下至长芦盐商,开始对一些全国性的"水神"进行改造,赋予其佑护盐业产、销的新功能。之所以选择"水神"而非其他神祇进行改造,与天津及其所在长芦盐区地处沿海的地理位置有关,这些改造对当地民间信仰和相应酬神活动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8.
聚居在今湘鄂川黔交界地区的土家族是以古代巴人的一支为主体,融合汉、僚等多个民族而形成的单一民族,土家族文化则与巴、汉、僚等多族文化有着天然联系。本文拟就土家族文化与土家族先民巴人文化的关系作总体考察,探讨巴文化对土家族文化的影响和土家族文化发展的特点。一、巴人和土家族“巴”最早见于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巴方”的记载。巴人最早生活于今陕西、甘肃一带。“西南有巴国,太皞(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放厘),乘(放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他们在那里渡过了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时代。母系社会末期,巴人迁居到今湖北长阳一带,过着“未有君  相似文献   

19.
“盐(salt)”在英语文化中受到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文学艺术等影响,有其特有的国俗语义,与汉语中“盐”的国俗语义相比,既相似又不同。充分了解“盐”在英汉文化中特有的国俗语义,有助于更好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20.
巴人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文学家,身兼革命家、诗人、小说家、杂文家、文学理论家、翻译家、文学编辑、外交家等多重身份,是中国现代革命和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见证者,为中国现代文学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在现有文学史叙述和文学研究中,给予巴人的文学史定位与巴人的文学成就极不相称。本文在评述巴人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重新认识巴人的文学价值和当代意义的新思路:将巴人放置在中国现代文学建构的历史进程中,放置在现代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大背景下,结合巴人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通过文献整理、整体把握、文本解析等途径,分析巴人的人生命运和文学写作,透视巴人处于文学与革命夹缝中悲剧人生的现代价值,准确定位巴人的文学贡献和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