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改善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健康行为,从而有助于提升一国人口的整体健康水平。为测算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结合国内外健康素养的测评方法,从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医疗保健三个维度出发,创新性地设计了“北京大学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网络调查问卷”,并面向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20年的受访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随机抽样与问卷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对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和人群差异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考察不同维度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国居民具备一定的健康素养(71.41%),但具备较高健康素养水平的人群不足三成(25.07%)。分维度看,疾病预防(25%)与医疗保健(21%)维度中具备较高健康素养的人群比例较低。分人群看,健康素养得分较低的人群主要包括男性人群、60岁以下人群、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自家农业生产经营人群与非农自雇雇主、农村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群。研究结论表明,重视预防保健、关注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健康教育、关注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背景下,流动人口在健康层面仍存在诸多不平等。本文立足社会因果论的结构性视角,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首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考察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的影响,并以二分类概率单位回归模型(BPR)和零膨胀负二项模型(ZINB)来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和健康素养对流动人口健康结果的影响。考虑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素养和健康结果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还采用工具变量法(Ⅳ)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以得出稳健结果。计量结果显示以教育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状况产生显著影响;健康素养对其健康结果亦有显著正效应,健康素养越高者,其自评健康状况越好,慢性病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小,由此在统计上验证了健康素养是理解社会结构与健康不平等之间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在此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究了社会经济地位及相关政策因素对于流动人口中的两个核心群体(农民工与流动白领)的健康素养的差异化因果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社会经济地位中的教育与收入以及社会政策维度的本地健康档案建制对于农民工与流动白领的健康素养呈现出差异化的影响。因此,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验证了强化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对减少其流动经历中的健康损耗以及提高其健康水平的作用;同时刻画出上述机制在流动人口的两个核心群体间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9.48%,农村居民为6.92%,城市居民为13.80%;东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2.81%,西部地区为6.93%,中部地区为7.10%;女性健康素养水平为9.73%,男性为9.23%.以知、信、行为导向,城乡居民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为20.42%、基本技能素养为12.47%、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为10.62%.以健康问题为导向,城乡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11.59%、传染病防治素养17.12%、基本医疗素养8.30%、安全与急救素养43.53%、科学健康观素养32.12%和健康信息素养18.46%.调查表明,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存在城乡、地区和人群差异.  相似文献   

4.
卫生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与农村儿童的健康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年数据,分析目前中国农村卫生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及其对农村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卫生医疗资源对不同社会经济特征家庭具有不公平的可及性。新时期卫生医疗资源的投入和使用应更着眼于提高农村儿童及其家庭公平享有卫生医疗资源的程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贫困及低受教育水平家庭儿童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地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命历程早期是家庭环境对个人影响最为关键的时期,因个人不能改变的早期家庭环境造成的健康差异所导致的健康不平等,需要政府关注和干预。厘清早期家庭环境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减少或消除不平等的健康差异,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至关重要。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Shapley和Fairlie值分解方法,分析早期不同家庭环境因素对老年健康的贡献程度,并比较各类因素对不同区域老年健康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早期家庭环境不仅对老年健康的相对贡献最高,而且是导致老年健康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建议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纳入“早期家庭环境”维度,并将儿童早期发展纳入国家的乡村振兴规划,提供公平和良好的起点,从生命早期和家庭层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卫生计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防控疾病、促进健康的首选策略。陕西省以宣传教育为先导,利用全媒体推出“百姓健康”系列健康教育栏目,引导群众树立科学健康观,培育良好生活方式,努力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少病。统一思想坚定办好栏目信心长期以来,全社会重治轻防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一级预防措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据2012年监测,陕西居民基本健康素养水平仅为5.51%,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8%。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  相似文献   

7.
王芳  周兴 《人口研究》2012,(2):50-59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9年度数据,运用OLS及分位数回归计量方法,对1291名18周岁以下儿童的健康状况(HAZ)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后发现,在剔除了生理遗传因素的影响后,家庭所在的地理位置、家庭长期福利水平、父亲受教育水平、父母的职业类别以及儿童的年龄都与儿童的健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孩子的性别及家庭中孩子的性别组成显著影响我国儿童的健康。具体而言,男孩的健康状况优于女孩,双子女的家庭规模最利于儿童的健康,且与家庭中只有同一性别的孩子相比,孩子性别比例更为均衡的家庭更利于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8.
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辽宁省人口计生委在对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和任务进行认真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充分借鉴大连市“健康家庭促进计划”项目的成功经验,于2007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家庭健康促进计划”项目,在努力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人口计生工作“两个转变”的进程中,充分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构建起了以人口计生部门为主体、多功能、全方位的家庭健康服务平台,为每一个家庭提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将公共服务延伸到每一家庭成员,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为深入了解“家庭健康促进计划”的产生背景,目的意义,项目理念,运行模式,发展方向等,本刊记者对辽宁省人口计生委主任李秀君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突出了保障人民健康的重中之重内容。切实做好卫生计生工作,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是加强社会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条件。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机关干部职工健康,加强健康管理,不断促进健康机关建设,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举措。部委机关是完成本系统工作任务的领率机关,必须把做好机关干部职工健康保健工作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实现“中国梦”的大事,切实抓紧抓好。国家卫生计生委从解决机关干部职工健康水平下降问题入手,专门召开全委机关干部职工“关注健康共创和谐”动员大会,就如何提高委机关干部职工健康水平,进一步促进健康机关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研究部署,扎实开展了加强和改进健康管理的服务实践,机关干部职工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健康管理能力显著提高,身体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为完成新时期卫生计生工作任务提供了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10.
老年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规划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高龄老人的比重不断增加,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呈日益严重的趋势,已成为影响中国当前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健康是享受生活的前提,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大因素之一,健康老龄化是老龄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则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前提。因此,弄清老年健康产业的内涵,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产业,并积极构建政府、社会、社区和家庭有机结合的老年健康产业体系,对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谦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6):11-14,34-36
健康是关系人民福祉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公共议题,也是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永远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也是人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全民健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它既是人口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测度指标之一。健康不仅仅是生理问题,也是心理问题、精神问题、情感问题、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问题;健康也不仅仅是个体问题,也是家庭问题、代际问题、社会问题;健康更不仅仅是单纯的医学问题,它与人口发展、社会管理、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测度了母亲劳动供给行为对于中国农村儿童健康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全职和兼职母亲在儿童不同的年龄阶段进入劳动力市场对于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母亲进入劳动力市场并不必然导致母亲照料儿童时间的减少,从事兼职工作的母亲由于工作的灵活性对于儿童的照料甚至比不参加工作的母亲更为充分;此外,在母亲劳动收入增加的正效应的作用下,母亲从事全职、兼职工作对于儿童健康有正的影响,但兼职工作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控制住儿童健康对于母亲劳动供给的反作用之后发现,母亲在儿童0~2岁阶段进入劳动力市场会对儿童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但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只有发展好卫生计生事业,保障好人民健康,实现人民群众的健康梦,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小康社会的目标。健康促进对于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应对公共卫生问题,助推实现人民群众的健康梦具有重要作用,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测度了中国农村儿童健康不平等程度,重点计算了收入、医疗保险、母亲教育水平等因素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回归基础上的集中系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地区存在亲富人的健康不平等,高收入家庭儿童的健康状况更好;健康不平等主要的贡献因素是父母亲收入、母亲教育程度、母亲工作状况、父亲身高等:收入对于儿童健康不平等的贡献最大,但不同的收人类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父母亲的工资收入对于儿童健康不平等的贡献为正,收入不平等会扩大健康不平等;医疗保险的不平等程度不断扩大,进一步强化了健康不平等。  相似文献   

15.
当前极低生育率下如何提振人们的生育意愿具有重要意义,更好理解女性在生育过程中所付出的“隐形代价”,可以为三孩生育政策下的生育支持措施完善提供研究支持。基于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文章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生育行为对我国女性健康人力资本维护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未生育女性,中国已育女性减少了身体检查和体育锻炼,但在饮食健康方面有所改善。这一结果与女性生育后从生产劳动转向再生产劳动的过程密切相关。其中,生育后退出生产劳动降低了女性身体检查概率,但对促进体育锻炼和改善饮食健康有一定帮助;而生育后再生产劳动参与的增加则会抑制身体检查和体育锻炼行为,但促使女性采取更健康的饮食习惯。此外,与祖辈共同居住加剧了生育行为对女性身体检查和体育锻炼的负面影响,且消除了对健康饮食的改善作用。而女性参加办公室工作也会加剧生育行为对体育锻炼的负面影响,并削弱对健康饮食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从拓展孕产健康服务边界,实施儿童照料和体育锻炼兼容性政策,完善家庭和社会侧生育支持政策,推动健康知识普及工作以及规划女性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维护和发展女性健康人力资本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利用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健康城市”试点政策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健康城市”试点政策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健康城市试点政策提高了老年人健康水平,政策实施后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提高、患慢性病的可能性下降、抑郁情绪得分降低、日常活动需帮助的可能性下降、医疗费用减少。异质性研究发现,健康城市试点政策对城镇老年人和低龄老年人的健康促进作用更强,在空气污染水平较低、行政等级较高、养老和医疗卫生设施较完善的城市健康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健康促进效应主要通过“设施适老化改造”和“服务适老化供给”等机制产生影响。据此,文章建议进一步扩大健康城市建设范围,采取差异化的建设方案,充分发挥健康城市创建对老年人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邱月爽 《当代中国人口》2009,26(3):31-32,51,52
自2007年起,辽宁省启动了家庭健康促进计划。其内容是:以家庭及其成员为对象,以计生服务机构为平台,以拓展计生服务机构服务功能、加快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为手段,以政府投入和政策导向为保障,以开展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和健康指导为内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相似文献   

18.
人口问题,说到底是个结构问题。例如出生人口中的女孩少、男孩多,反映的是性别结构问题,再例如我们经常说的高山村问题、贫困人口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也分别反映了人口的分布、家庭收入等结构问题。加强竹溪绿色崛起示范县建设,作为人口计生部门来说,就是要努力改善人口结构,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的幸福指数,促进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2年7月11日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普及生殖健康服务"。根据联合国的倡议,国家人口计生委将中国宣传活动的主题确定为:"让家庭健康、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生殖健康服务等现代公共服务和社会政策得以落实的重要依托。家庭的和谐、文明、健康、富裕,直接关系到人口发展质量,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家庭工作、促进家庭的健康与和谐,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统筹解决人  相似文献   

20.
宋月萍  谭琳 《人口研究》2008,32(3):67-74
本文使用中国营养与健康1991年和2000年的调查数据,在中国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环境下分析了男孩偏好对儿童健康性别差异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实证比较农村总体儿童、"一孩半制"生育政策地区儿童、以及遵守"一孩半制"生育政策家庭的第二胎儿童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本文分析了男孩偏好对儿童健康性别差异的影响.我们发现,从1991年到2000年间,整体农村儿童健康的性别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在特定情况下,男孩偏好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