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数码印花生产过程中织物上出现的白丝、斑点以及褶皱等表面缺陷问题,课题组设计了基于加速鲁棒特征算法的印花织物表面缺陷检测系统。主要通过加速稳健特征算法(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SURF)来进行图像配准;采用双向唯一性匹配法减少误配点,实现图像精准配准,并通过差分算法来提取缺陷信息。实验采用多幅图像对改进SURF算法的性能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新系统对印花织物表面缺陷的检测精度达到98%,达到了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筒纱分拣机器人作业目标的表面纹理复杂、位置随机摆放等干扰因素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基于颜色特征的筒纱识别定位方法。构建了具有视觉感知的4自由度DOBOT筒纱分拣机器人系统,通过视觉系统获取筒纱多目标的图像,采用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的算法来提高分拣目标的对比度;将作业目标由RGB空间转换到HSV颜色空间,提取各分量的颜色特征,采用区域生长法对不同颜色的多目标区域进行提取;建立基于图像信息的形心坐标,对各目标区域的连通域进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不同颜色的作业目标的识别与定位,并在分拣机器人的手眼标定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不同颜色的作业目标进行分拣。  相似文献   

3.
单色生物医学图像的彩色化通常需要手工操作。基于色彩传递的彩色化方法在生物医学成像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给单色生物医学图像添加颜色,是一种跨学科的新方法。首先根据单色图像的内容确定一幅合适的彩色图像做参考图像,然后单色图像和彩色参考图像转换到去相关的对立色空间(lαβ颜色空间);用亮度通道邻域统计量匹配的方法为单色图像的每个像素选取最佳参考图像采样点,并将最佳参考图像采样点的颜色赋值给相应的单色图像像素;最后,传递结果转换到RGB颜色空间显示。经过这样的处理过程,单色生物医学图像获得了看上去近似于参考图像的色彩,与传统方法相比更方便高效。  相似文献   

4.
研究海藻酸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复配糊料性能以及数码喷墨印花效果,结果表明,二者以同比例复配做为喷墨印花棉织物预处理浆料可获得良好的印花效果,并降低成本,对织物的牢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抽象图案在图案的发展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对现代服饰图案影响很深。历代装饰艺术的抽象艺术和传统印花产品中的抽象艺术的纹样特征具有变化性,现代设计语言以及数码辅助设计技术使得抽象艺术在数码印花图案中具备新的抽象纹样特征,现代抽象艺术设计色彩丰富,过渡自然,图案更趋多元化。现代抽象艺术设计方法在数码印花图案设计中具有普遍美学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陶瓷环缺陷信息微弱且特征各异、种类繁多导致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陶瓷环缺陷检测算法。首先,在YOLOv5中的Backbone网络添加CBAM注意力机制模块,通过学习的方式在空间和通道上对特征图像进行权重分配,有效地提升模型对于不同类型缺陷通道特征和空间特征信息的提取能力;然后,采用CARAFE算子替换原YOLOv5中的最近邻上采样算子,该模块基于输入特征自适应生成上采样内核,有效的增加模型的感受域;最后,添加一个新的特征融合层,提取较低的空间特征并将其与深层的特征进行融合生成新的特征图,提升模型对小目标缺陷的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课题组提出的陶瓷环缺陷检测算法检测所有缺陷种类平均精度均值可以达到90.7%,能够实现陶瓷环缺陷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在形态学的研究中,经常需要对一些物体的表面颜色或溶液的颜色和浓度进行鉴别判断,肉眼判断主观性较强且不能量化,专业的检测仪器则过于昂贵,难以普及。本文基于STC12C5410AD单片机设计了一款简单的颜色识别系统,其成本低廉,检测效果较好,可满足一般日常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工业印刷品表面缺陷检测时误判率高、检测效率较低以及缺陷区域信息有限等问题,笔者提出一种基于改进Perona Malik(P M)非线性扩散模型与图像差分模型配准的印刷品表面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非线性扩散模型,在维持非缺陷区域平滑程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待测图像进行平滑处理,将原始图像与扩散后图像做差分运算以增强缺陷区域的对比度,从而得到差分图像;然后,将差分图像与标准模板图像进行配准,检测得到缺陷所在的区域的特征值,以便对印刷品印刷质量进行分析;笔者搭建了实验平台,来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并且有效地将印刷品表面的缺陷检测出来,准确率高达99.97%。该项研究能够满足印刷品生产质量需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PASS印刷模式输出速度低和当前单PASS模式成本高的缺点,系统采用由多个小型喷头组成喷头阵列 构成单PASS印刷模式,该方法不仅可以避免多PASS模式与当前单PASS模式的缺点,而且更加灵活。利用FPGA高 速、灵活的优势实现了对大量印刷数据的缓存与异步读写操作,在FPCA内部实现了多喷头的并行驱动。实验结果表 明,该系统可以实现高速、持续地宽幅面印刷输出,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图像等媒体网络信息取代了传统的文本网络信息,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别对基于HSV空间的颜色直方图方法与基于共生矩阵的纹理方法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融合颜色与纹理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实现了多特征检索.实验结果显示,当两特征的权重值分别为0.5,0.5时,检索效果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Mean Shift方法的视频车辆检测和分割方法.首先将交通场景图像与路面区域所对应的二值掩模图像进行“与”运算以排除无关背景干扰,并对所得的结果图像用Mean Shift聚类方法进行分割以得到原始的分割图像.然后根据区域的面积、分布以及颜色的均匀性和相似性等特征有效过滤出路面区域.进一步基于颜色的不相似度量,将路面区域置“黑”,所有其他区域置“白”,对路面区域图像进行二值化.最后通过特定的后处理过程可把路面区域中所存在的动、静态车辆检测出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汉族儿童颜色命名能力发展的最新研究。采用6种基本常见色片(红、橙、黄、绿、蓝、紫)作为实验材料,用游戏法结合命名法进行操作。结果表明:儿童颜色命名的正确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3.5岁是儿童颜色命名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对颜色正确命名的顺序为:红、黄、绿、蓝、橙、紫;随着时代的变迁,儿童正确命名颜色的年龄逐步提前。研究认为,对儿童进行早期颜色命名教育会促进儿童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凝梅 《百姓生活》2014,(10):74-74
1.看桶的颜色食品级PC材料应该是透明无色,发暗、发黑、发紫的肯定是"黑心桶",颜色过蓝则说明添加了PVC材质(即含有塑化剂)。水桶颜色越深,说明废料加得越多,还会掩盖水质缺陷。  相似文献   

14.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 ,不同民族对颜色的理解往往不同。本文从文化内涵的角度详尽分析了英汉两种民族在使用颜色词方面的异同以及颜色与政治、经济、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联系 ;并指出在英汉翻译实践中 ,因色彩翻译有它本身特殊的性质和难度 ,需要译者细心揣摩 ,才能将原语中颜色词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忠实地呈现在译语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5.
运用调查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一名两岁零九个月儿童和一名两岁十一个月儿童颜色词习得做个案研究。结果显示:(1)儿童在一岁半左右就已开始对颜色词有了答对或答错的结果;(2)汉语儿童在三岁前已至少习得六种颜色词;(3)颜色词的习得顺序存在个体差异,不一定遵循先是黑、白、红,然后是黄色和绿色,再后是蓝色,最后是紫色和橙色的顺序,中间色颜色词的习得也不一定晚于单色颜色词的习得。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模糊性与(红)颜色及其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性在(红)颜色方面表现为:1)自然界的可见光的波长与强度不同表现为颜色不同,且构成一个客观的连续统,但人类对光的感知即颜色呈某些共性和无限的差异性(约一千万种颜色)或模糊性;2)用有限的语言词汇将无限的颜色或色差描述出来时,即将连续统切分为片段(例如11种基本颜色),这片段构成颜色连续统的核心成员,其它色差为边缘色;且任何一个颜色词如红色都占有这个连续统一定的跨度,包含这个跨度内所有的色差或成员,具备了概括性,其成员之间的划分同样具有模糊性;3)人类是通过对实物如火和血及植物、织物、矿物、天候甚至病症等外表的颜色性状的感知而获得对(红)颜色的认知,这是一个"以物喻色"的隐喻或类比的过程,决定了人类对颜色的感知必然具有模糊性;4)将(红)颜色的性状等又一次通过"以色喻物"的类比,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引申意义或隐喻,使得(红)颜色具有更宽泛的模糊性,并使英汉语的红色(red)具有更宽泛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系统以STC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对前向通道各种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处理来控制系统的方向和速度,实现自动识别黑色引导线快速稳定的行驶和识别障碍物的颜色选择方向避障等功能.系统采用直流电机驱动系统前进及转向、采用LCD1602来显示行驶时间、系统采用双电源分别为电机和控制系统供电,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此外,对系统控制软件进行设计,并完成软件和硬件的融合,实现系统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典韵文中对于颜色词的使用非常丰富,宋词尤甚。汉语的颜色词经历了从古至今的发展,除了描写颜色本身以外,还承载着许多颜色义之外的语义内涵与功能,并在使用中通过各种语义结构表现出来。本文选取宋代词作这一古典韵文的经典文体为语料,一方面对其中颜色词的表层结构进行分析,进而深入发掘其深层的语义内涵及表意功能;另一方面通过与唐诗中颜色词使用情况的对比,并从宋词的特定文学体裁出发,结合具体数据和实例,说明颜色词在宋词中使用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文章拟从认知符号学的角度探讨颜色概念的形成及颜色的符号化过程,并分析颜色词汇系统的生成及延伸。颜色是视觉神经系统对客体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在统一的社会约定下,把色彩感知印象抽象为颜色概念,一个颜色概念表示一个颜色域,是对无限可分的光谱范畴化的结果。颜色符号可分为表示颜色概念的颜色符号和具有抽象意义或指示功能的实物颜色符号。颜色词汇符号通过隐喻化等认知机制延伸出更高层次的意指系统。  相似文献   

20.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差分和肤色图像的人脸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视频图像的运动信息,在帧间差分的基础上进行二值图像边缘提取,确定目标在原图像中坐标位置,然后设计肤色模型表征人脸颜色,采用彩色图像的色系坐标变换进行人脸的准确定位。该算法的优点是可将运动信息序列图像中与人脸肤色相似的固定区域删除,在目标跟踪和运动检测上,不仅能有效地抑止背景噪声,减少误检率,而且还能缩小人脸检测范围,加快检测速度。实验表明,该算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