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汉书·光武帝纪》 :“十八年春二月……三月壬午 ,祠高庙 ,遂有事十一陵。……夏四月癸酉 ,车驾还宫。…… (戊 ) [甲 ]申 ,幸河内。”《校勘记》云 :“据殿本《考证》改。按 :是年夏四月庚申朔 ,下文云‘戊子至自河内’ ,明此‘戊申’乃‘甲申’之误。”余按 :“夏四月庚申朔” ,三月无“壬午” ,“壬午”当在二月。《后汉纪·光武皇帝纪》 :“春二月……壬午 ,上幸长安 ,祠园陵” ,是也。《后汉书·光武帝纪》 :“二十六年 [春 ]正月 ,诏有司增百官奉。”李贤注引《续汉志》曰 :“大将军、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 ,秩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杨炯初入蜀时间祝尚书先生《杨炯初入蜀年考》(《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4期),因《朝野佥载》云卢照邻“后为益州新都尉,秩满,婆娑于蜀中,放旷诗酒,故世称‘王杨卢骆'”,定为王杨卢骆“四杰曾经同时在蜀”.又考杨炯《梓州惠义寺重阁铭》开头“大辰之岁,正阳之月”为卯年四月,便进而定杨炯丁卯年(乾封二年,667年)曾经在蜀.窃以为此论未当. 祝文所据,主要为“大辰之岁,正阳之月”.而杨炯《铭》开头此二句,并非记己观重阁之时,乃云窦竞与释智海之建佛寺也.杨炯《铭》开头为:“大辰之岁,正阳之  相似文献   

3.
“火历”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春秋鲁昭公十七年,预测六月甲戌朔将发生日食,祝史请准备“救日”仪式。执政季平子反对道:“止也!唯正月朔,匿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有伐鼓用币,礼也。其余则否。”太史解释说:您所谓的正月,亦“在此月也,日过分(按指春分)而未至(按指夏至)”;您所谓的正月朔,也是“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均见《左传昭公十七年》)。这段对话提出了一个有关中国古代历法的大问题:正月,何以也在周六月或夏四月?或者说,周六月或夏四月,何以也可称为正月?  相似文献   

4.
梁静 《晋阳学刊》2008,(1):124-126
河东薛氏并非世居河东的土著,而是由蜀迁来的少数民族的一支,形成于三国时期。蜀灭亡后,薛氏举宗五千户徙于河东汾阴,并以汾河以南、黄河以东为大本营。根据《新唐书》记载,河东薛氏分为南祖、西祖两个房支。薛氏原为武力强宗,再加上所处地理位置特殊,使得河东薛氏在晋隋之际成为不同政权争相拉拢的对象。正是在此基础上,河东薛氏逐渐获得重要的政治地位,随着家族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河东薛氏得以发展并走向鼎盛,成为中古时期的“通世大族”,特别是“隋唐全期三百余年的宠儿,子孙有极高的任官率”。  相似文献   

5.
刘泽华等编著的《中国古代史》(上)第212页说:“秦昭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于公元前316年由司马错率兵攻占了巴、蜀。”此乃张冠李戴。据《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曰:‘蜀两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惠王“十四年,更为元年。……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击蜀,灭之。”《史记·秦本纪》也记载昭王事,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八月,武王死,族孟说。武王取  相似文献   

6.
《后汉书·光武帝纪》 :“八年春正月 ,中郎将来歙袭略阳。”李贤注曰 :“县名 ,属天水郡 ,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余按《通鉴》卷四二 :“春 ,来歙将二千余人伐山开道 ,从番须、回中径袭略阳。”胡注 :“贤曰 :略阳 ,县名 ,属天水郡 ,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番 ,音盘。宋白曰 :略阳道在陇城县东六十里 ,即故冀城 ;魏黄初中 ,改为陇城。时隗嚣居冀。以地理考之 ,当从宋说。”《后汉书·光武帝纪》 :“夏四月 ,司隶校尉傅抗下狱死。隗嚣攻来歙 ,不能下。闰月 ,帝自征嚣 ,河西大将军窦融率五郡太守与车驾会高平。”余按 :“闰月”当为“…  相似文献   

7.
论蜀史“三代论”及其构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三代论”的由来所谓蜀史“三代论”,就是把杜宇王国以前的早期蜀史(约相当于西周中叶以前)看成一个次第相续、一以贯之的统一的蜀王国。在这个王国中,由于出现了蚕丛、柏灌、鱼凫三位名王相继统治各达数百年之久的情况,于是按照年代早晚整理成为一个完整的、一系相传延续蜀祚的所谓“三代”。根据现存典籍考察,“三代论”首见于汉晋之间成书的历史文献。蜀汉学者谯周所著《蜀王本纪》就认为,“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曰柏(艹氵隻)(一作灌),又次者名曰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至东晋成汉史学家常璩著《华阳国志》,则进一步予以引伸并整理加工,其《蜀志》篇首即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又说:“周失纲  相似文献   

8.
1926年8月11日,正在北京师范大学求学的台湾青年张我军来到位于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鲁迅寓所求教.鲁迅在当天的日记中有“张我权(按:系张我军之笔误——引者)来并赠《台湾民报》四本”的记载.第二年四月,鲁迅在广州写作的《写在〈劳动问题〉之前》(《而已集》)一文中追记了同张我军此次谈话的内容,赞扬了张我军等台湾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这位张我军是台湾新文学的先驱,不仅是小说家,而且又是诗人、诗论家.  相似文献   

9.
张友鹤先生在《唐宗传奇选·王知左》一文作者介绍中写道:“皇甫枚,字遵美,唐安定三水(今山西邠县)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167页)。我认为邠县属陕西,所谓“今山西邠县”,显系误注。唐三水(今陕西旬邑县)属邠州(州治在今陕西邠县)。安定郡并未管辖三水。为什么皇甫枚著籍三水.并将其所作传奇集,题为《三水小牍》?宋陈振孙说:“三水者,安定属邑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著录《三水小牍》,又言之凿凿,其语当属可信。查《后汉书·郡国志》:“安定郡,武帝置,八城”,其中有  相似文献   

10.
薛瑄是明代前期著名的理学大师,“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他和王阳明分别代表的学派,构成明代理学思潮两大主要流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总目提要》)这样写道: “大抵朱、陆分门以后,至明而朱之传流为河东,陆之传流为姚江,其余或出或入,总往来于二派之间。”(卷五八《明儒学案》提要) “明河东一派,沿朱之波,姚江一派,嘘陆  相似文献   

11.
《史记·楚世家》说:“肃王四年(前377年),蜀伐楚,取兹方。于是楚为捍关以距之。”对待这一史料,有的文章怀疑蜀不可能越过巴而到达楚境,径将此蜀理解为巴。另有文章认为此蜀当为巴或巴蜀联军。此事究应如何理解,值得深入讨论。一、关于蜀王“王巴蜀”的古史传说为了探究伐楚兹方的蜀究为何属的问题,我们先注意一下蜀王“王巴蜀”的古史传说。公元前四世纪末,秦举巴蜀,在四川地  相似文献   

12.
论“百日维新”前的变法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戊戌变法或变法维新运动,人们通常将变法实践局限于“百日维新”这短暂的一刻,即从“诏定国是”颁发之日起算,而对此前三年(光绪二十一年四月至二十四年四月)多视为康有为等维新派自下而上为变法大造舆论。这貌似符合“从舆论准备到政治变革”这样一个合情合理的程式,实则不然。因为它不能还原出变法维新这一具体的历史过程。光绪皇帝领导的自上而下的变法实始于《马关条约》签订之后,“百日维新”只不过是加快了前三年变法的速率。将前三年的变法切割不提、存而不论或斥之为“一纸空文,实效毫无”,均有违于历史真相,也不能反映戊戌维新的全貌。本文主要依据《德宗景皇帝实录》内的谕旨,析论这三年的变法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火历”三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一九七八年曾因《左传》有夏四月亦名正月之语,提出我国远古时代施行过一种以大火(心宿,天蝎a)昏见为岁首的假说,就文献所载之种种以火纪时、施政材料,成《“火历”初探》一文。八二年,复就天文学史中的三个难题(十二地支中何以有二“子”、太岁纪年法何以与天象运行相反、四宫方位何以与日缠相左),以火历影响予以试解,日《“火历”续探》。至此,“火历”之说,似乎已能左右逢源。现在,复将火历  相似文献   

14.
“三分天下有其二”一语最早见于《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吕氏春秋·古乐》高诱注云:“《论语》曰:文王为西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左传》襄公四年云:“文王帅殷之叛国以事纣,唯知时也。”《诗经·四牡》《毛诗》曰:“文王率诸侯,抚叛国,而朝聘乎纣。”从这些记述可知,《论语》的这句话是说在殷周之际,文王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三分天  相似文献   

15.
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但是,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很不一致。到目前为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三种观点:(1) 王瑶在《李白》中认为是李白二十五岁的时候,“出蜀途中离开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到江陵时作的。”(2) 朱东润在他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唐肃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长  相似文献   

16.
关于杜甫离蜀问题谈论社甫离蜀,首先要涉及那首《去蜀》诗,诗云:“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这诗的写作年代有争议。黄鹤定为广德年间阆中作,蔡梦弼、朱鹤龄和仇兆螯等以为永泰元年离成都时作。后说颇占优势,可未必的确。或谓两说均可通。我却倾向于黄鹤说。蔡说之可通,是把诗中“五年”、“一年”加起来算,为六年。杜甫永泰元年成都诗《春日江村》云:“迢递来三蜀,蹉跎有六年”;也是作于这年春天的《营屋》诗中写道:“忧惜已六载,兹晨去千  相似文献   

17.
一、为华夏民族独立文明创立的永世准则1 在吸收输入外来思想学说的同时 ,不忘本来民族的地位2 再度申明夷夏之大防3 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二、为出现超过“贞观之治”的光辉时期而讲学授业三、贬斥势利 ,尊崇气节本文为纪念恩师陈寅恪先生诞辰 110周年而作。弟子王永兴敬述寅恪先生在 1964年夏所作一文 (《赠蒋秉南序》 ,见《寒柳堂集》)、三诗 (《甲辰四月赠蒋秉南教授》 ,见《陈寅恪诗集》)是了解寅恪先生一生最重要的文献 ,妻李锦绣在以《圣籍神皋寄所思》为题的论文 (见拙著《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的代序 )中 ,对寅恪先生的一文三…  相似文献   

18.
李祖祯同志在《<蜀相>诗是壮歌还是悲泪》(载本刊一九八一年第二期)一文中,将《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中的“空”字释为“空旷寂静”,窃以为此解恐非。在古代诗歌中,“空”和“自”是经常对举并用的,在这种情况下,“空”字应是个副词,其意义一般相当于“唯”或“独”。如刘长卿《使次安陆寄友人》:“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空花落”,犹言“唯花落”。又如李华《春行寄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鸟空啼”,犹言“鸟独啼”。上述二例都描写出这样一种意境:四围“无人”,只有花鸟如何如何。《蜀相》中的这两句诗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无人”的字样,但它的意境是  相似文献   

19.
日本优秀的革命作家、共产党员小林多喜二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日被法西斯“特高”警察逮捕并遭残杀。鲁迅闻此噩耗向小林多喜二的遗属发了唁电。这一唁电,由复旦大学和上海师大两校的中文系收入了他们合编的《鲁迅书信选》(上海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一九七三年四月第一版第一二六页),题为《致小林多喜二家属(唁电) 》。唁电注释中提到:“一九五五年四月,日本筑摩书房出版《小林多喜二》一书时,曾将此电文制版复印”。乍一看来,被制版复印的“此电文”当是汉语电文了。但是不。该书“编者说明‘三’”说:“致日本人的信,原文均系日文。这里刊载的是译稿。……”  相似文献   

20.
辞源·黄鹤楼》条下释“一说蜀费文登仙 ,尝驾黄鹤憩此”。“”(y墿)应为“伟 (w嚙i)之误。按《三国志·蜀书·费传》载 :“费 ,字文伟。”后主时曾为黄门侍郎。诸葛亮《出师表》称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 ,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宋陆游《入蜀记卷五》亦称 :“黄鹤楼 ,旧传费飞升于此……”且《辞源·费》条下释 :“字文伟。与许叔龙、董允齐名。”据此 ,《辞源》称“费文登仙”应为“费文伟登仙”之误 ,当予以匡正 ,以便修订时勘误。为《辞源》匡正一误@陈麟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