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首句用了驾鹤飞升的典故,赞美孟浩然像仙人一样远去,次句暗用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典故,含有以成仙和放荡称赞孟浩然的深意。唐代士人包括孟浩然在内多不谨细行,孟浩然当时又对前途充满信心,因此他与李白在黄鹤楼的相见和分别,是一次欢会和壮别。并且,李白的别诗甚少凄苦之句,而多豪迈壮逸之词。由此可见,李白此诗是以飞升成仙、富贵风流称赞孟浩然,情感的基调是开朗的。过去论者多以为此诗表达了李白送故人远行时的惜别怅望之情的说法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2.
以唐人神龙元年说为基点,在《李白与孟浩然初识交游新考论 》的基础上,对李白与孟浩然中后期的交游及诗歌进行了新考探,提出了李白与孟浩然中后期交游为:开元十七年秋,于溧阳作《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是年冬于扬州作《淮南对雪赠孟浩然》;开元二十三年,作《赠孟浩然》的新观点和新系年。  相似文献   

3.
以唐人神龙元年说为基点,对李白与孟浩然初识交游进行了新考探。提出了李白与孟浩然交游为: 开元十四年暮春初识, 作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开元十五年作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 ,从李白与孟浩然的交游、孟浩然和韩朝宗的交游进行综合考察 ,并依据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诏令 ,结合诗文内容 ,重新考订李白《与韩荆州书》不作于开元二十二年 ,《赠孟浩然》诗不作于开元二十七年 ,而皆作于开元二十三年  相似文献   

5.
孟浩然越剡之旅考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新考察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越剡之游 ,可见其一生曾三游越剡 :首次在开元十三年 (72 5 )春至十五年五月 ,始程地为襄阳 ;第二次为开元二十一年 (733)秋 ,此即著名的“自洛之越” ;第三次系开元二十三年 (735 )春 ,因赴山阴少府崔国辅之约而至。孟浩然第一次游越剡时于广陵与李白相识 ,并在永嘉乐城与乡友张子容会晤 ;“自洛之越”时与崔国辅在山阴过从一时 ,并相约翌年春再会越中 ;第三次由襄阳始程途经江夏时 ,再会李白于黄鹤楼 ,李白以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替其送行  相似文献   

6.
刘文刚同志《孟浩然佚诗新辑》(见《四川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收孟浩然佚诗二首,佚句一联。他把《送张舍人往江东》一诗,作孟浩然佚诗辑录,值得商榷。 (一)《送张舍人往江东》作孟浩然诗,并非刘的发现。所谓“新辑”,其实是失于搜检。孙望先生《全唐诗补逸》(见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外编》),早已据《又玄集》辑  相似文献   

7.
烟雨又濛濛     
吴敏朝 《今日南国》2010,(17):60-61
最令人怀想的是那农历三月扬州烟雨漾漾的日子。 李白那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有长江天际流。”像笙鹤瑶天般的浅唱低吟,让人仿佛看到波涛万里的长江中有一叶扁舟,将自己的友人送到烟花三月的扬州。  相似文献   

8.
现行初中教材第四册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作品。这是一首写在特定的环境下送别友人的赠别诗。古人写赠别诗 ,或惜别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或勉励 ,如“勿使燕然上 ,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或伤感 ,如“寂寂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岑参在此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怀呢 ?一般读者都认为是惜别情 ;教参认为是惆怅情。笔者觉得诗人既抒发了惜别情 ,惆怅情 ,更抒发了期盼之情。那么 ,岑参究竟要在诗中表达什么期盼呢 ?…  相似文献   

9.
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祥(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有《孟浩然集》四卷,存诗二百六十多首.孟浩然的诗在当时名气很大,与王维并称“王孟”,其田园山水诗,形成一种流派.李白赞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杜甫也说:“清诗句句尽堪传.”但他诗的境界不够开阔,缺乏社会意义,苏轼说:“浩然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耳”(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五引).这话颇切中其弊.王仕源在《孟浩然集序》中说他“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五言诗中,又以五律成就更高.《过故人庄》,正是五律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拙著《孟浩然诗集校注》的《前言》中,曾谈及孟诗的艺术风格,今日看来,既有不足之感,又有未尽之意。兹不避重复,再作探索。孟浩然在唐代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诗人。说他不大,是用他和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相比较。他的作品,不及李杜之多,成就不及李杜之高,声望、影响也不及李社之大;说他不小,是由于他是唐代王孟诗派的先行者,而他的诗歌在当时也确实得到了好评。  相似文献   

11.
李白一生大约写了一百五十多首送别诗,其中当以第二次漫游(744—755)为最多。因为这时,无论李白的生活阅历、世界观、艺术修养都日趋广泛、成熟、提高,所以才出现了许多浪漫主义的代表性作品,如《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梦游天姥吟留别》、《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等。但由于李白所交往的多是道士、诗人,尤其是封建官僚,因此劳动人民的生活很少得到象杜甫诗歌那样的反映,使诗歌带有较大的局限性。另外,还应特别指出的是,李白的浪漫主义大多与“山”有直接关系,如《蜀道难》写蜀道之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写天姥山,《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写华山,在一百五十多首送别诗里,写归山、登山、游山的作品竟达近三十首,约占送别诗的五分之一,其数量之多,成就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孟浩然的交游,陈贻焮《孟浩然事迹考辨》、谭优学《孟浩然行止考实》、陶敏《孟浩然交游中的几个问题》等文,作了许多钩稽考订。今在前贤们的基础上,就孟浩然交游研究中的一点发现,补缀成篇,见教于海内外方家,或有助于孟诗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译论往往将诗歌翻译策略截然两分,并因论者的偏好而持其一端。詹姆斯·霍姆斯将诗歌翻译中的问题分为三个层次,并从两个参考轴线考察译者的策略取向。借用这种方法对李白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四个英译本进行分析发现,虽然整体策略取向不尽相同,但是每个译本都运用了所谓对立的策略。不仅如此,四个译本目的取向殊途同归,且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可见,截然两分的诗歌翻译策略实际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位大量从事近体诗创作的诗人。孟浩然的五律,不仅数量多,名篇多,并且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与审美价值,而获得了"盛唐最上乘"的称颂。就风格言,孟浩然的五律既有阳刚之美的佳构,亦有阴柔之美的杰作;以技法论,孟浩然五律各"体"兼备,形式多样,为唐诗百花苑中一朵奇葩。同时,孟浩然的五律还给李白等人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词大意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我辞行,在这繁花似锦(jǐn)的三月去了扬州。他乘坐的那只帆船渐渐消失在远处,碧水蓝天相接的地方,只见滔(tāo)滔的长江之水向天边滚滚流去。注释(1)故人:老朋友,这里说的是孟浩然。(2)烟花三月:“烟花”指春天美丽的景色。三月的江南,草如茵(yīn),柳如烟,花似锦,一片艳丽的景色,所以说“烟花三月”。(3)碧空:晴朗的天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相似文献   

16.
崔颢诗浅论     
生活在开元、天宝盛世的崔颢,是灿若星汉的唐代诗空中一颗耀眼的星体。他的诗歌,虽没有李白的气贯长虹和杜甫的深沉浑厚,也不象王孟的恬静清朴和高岑的豪壮奇伟,但他却以自己的亮色,映出盛唐人的气度,吸引了一代代的读者。且不说崔颢载名《唐书》、《新唐书》和《唐才子传》诸籍,并与高适、孟浩然等大家齐名,就凭他传世的四十余作也足以证明其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孟浩然生活于盛唐。相对于此时期文人们对仕途的普遍热衷,孟浩然的终身未仕显得有些特异。关于其未仕的原因,前人多有探讨,本文再试从文人个性心理特征形成历程的角度探究一下这个问题,以期理顺由孟浩然到李白身上所体现的盛唐文人体认个体,张扬个性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8.
提起崔颢,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他的《黄鹤楼》诗,这首千古佳作,被南宋文论家严羽的《沧浪诗话》誉为“唐人七律第一”,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的记载又把他与李白联系在一起,据说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此诗,为之叹服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笔记小说的描绘、渲染虽未必可靠,但也足见后人对崔颢诗作评价之高。其实崔颢的诗作,在他生活的唐代就享有盛名,《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曾写到:“开元、天宝间,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把崔颢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解放后出版的众多的唐诗选读本,在介绍崔颢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诗经》中的《小雅·节南山》和《楚辞》中的《九歌·湘夫人》等,可以说是山水诗的滥觞。汉魏时期类似作品出现较多,但并不能形成流派。到东晋谢灵运出,以东南山水为其诗歌主要题材,遂开启了山水诗派。唐代除了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派外,其他诗人如李白、杜甫都写过不少出色的山水诗,这正说明祖国山水陶冶了诗人,而诗人又以自己的彩笔描绘祖国的锦绣河山。但是,同样是写山水,  相似文献   

20.
书讯三则     
著名唐诗研究专家、中文系陈贻焮教授继《唐诗论丛》,《杜甫评传》后,又一部新作《论诗杂著》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收集了陈贻焮教授近十年来的重要学术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分别论述了曹操、陶渊明、卢照邻、杜审言、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等重要诗人的生平,思想及其诗歌的艺术成就,并对脍炙人口的盛唐七绝等专题作了综合性研究分析;此外,还有关于《诗经》,陶渊明、王维等的一些名篇的精湛艺术分析以及其他有关古典文学研究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