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得”字句后段的“语义指向”,“得”字句的否定,同形的“V/A+de+R”结构(可能式和非可能式)的分化规律、分化手段和分化的标记。“R”可以指向主语,可以指向谓语动词,还可以指向“N+V+de”整体。对“得”字句的否定,“不”可以放在“R”前,但是有时也可以放在“V/A”前。对同形“V/A+de+R”结构的分化,从动态的角度在语义中找出了一些分化的标记和规律。这些都是先前有关“得”字句研究中很少或没有涉及到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讨论的是这样一类语法结构:走得动/走不动、跑得快/跑不快、爬得上去/爬不上去、静得下来/静不下来……。这是一种专门用来表示可能或不可能性的述补结构,一般语法书叫做“可能补语”或“补语的可能式”,也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为了方便叙述,我们用V表示“得/不”前的成分,用C表示“得/不”后的成分,把这类语法结构记作V得/不C,肯定式为V得C,否定式为V不C。本文主要对V得/不C结构的语义关系、语义结构、歧义现象和语义选择作些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得”字句中因果关系的分布和分类情况得出;能够表示因果关系的“得”字句是动词后接结果补语这类.表因果关系的“得”字句可以分为分裂式、半分裂式和连接式.其中,连接式即“原因事物+原因动作+得+结果事物+结果动作”为表因果关系的“得”字句的典型语义结构.  相似文献   

4.
敦煌变文可能态句法结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变文中存在三种唐五代新生的可能态句法结构 :“V +O +不得”、“V +得 +O”、“V +O +得”。在表达肯定 /否定语义时 ,前两种结构呈现出句法不对称性。在汉语史上 ,语言内部对这种句法现象进行了调节 ,并使之由不对称到对称 ,由不平衡到平衡 ,实现了语言系统的最终优化  相似文献   

5.
“S+V+R+O”句式中R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S +V +R +O”句式中 ,充当补语R的词根据语义指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六小类 ;同时 ,该句式中的歧义现象 ,大多因R不同的语义指向而引发。尽管该句式中R的语义指向非常复杂 ,但是制约语义指向的因素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6.
在“S +V +R +O”句式中 ,由于述语中心动词V价的不同、宾语的不同 ,补语R语义指向的不同 ,主语S、述语V、补语R、宾语O构成一个复杂的语义网络。弄清楚其中的语义网络 ,就可以着手建立“S +V +R +O”双核谓词格框架了。建立双核谓词格框架 ,可以促进对句子的理解 ,促进现代汉语格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A式“处所+V+受事”←→B式“受事+V+处所”是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一个语义小类。要想实现句法可逆,其中的处所格在语义上必须表示位移“终点”并能成为合格的供用物,其中的V必须是具有“附着”义的置放动词。另外,添加动态助词后,A式“处所+V着/了+受事”既可以看作是供用句,也可以看作是存现句。  相似文献   

8.
笔者立足于句法,以句法统摄语义,设置句法—语义鉴定式,对制作动词进行更为严格的界定,并考察这一小类动词在相关句式中的不对称表现。制作动词在形容词指宾定语句和形容词指宾状语句、带补语的把字句及相应的主动句和被字句、组合式补语句"Np+V+得+都+A+了"中都表现出了句式成立与否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9.
被字句的语义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字句式内部有一定的语义规律,根据李临定等的研究成果,笔者推出被字句式的主位语义限制条件。通过对“受事”主位结构和其它“非动作者”主述结构以及被字句式和连动式、兼语式、把字式的套用等表义结构的分析,证实了主位语义限制条件的实际意义及其高度的总括性。  相似文献   

10.
赣语吴城方言带“得”字的补语有结果补语、可能补语、状态补语、程度补语。带“得”字的结果补语有两类:V+得+C+既,V+得+NP;带“得”字的可能补语有五类:V+得+C,V+得+下地,V+得+了,V+得+了+O,V得一手好O;带“得”字的状态补语有两类:V+得+C,A+得+C;带“得”字的程度补语有两类:V/A+得+C绝对,V/A+得+C相对。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把”字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悔》为基础,同时参阅了明、清的十几部白话小说,对《金瓶梅》的“把”字句作了多角度的观察和分忻。得出以下结论:1、“把”字句动词语义不指向“把”字宾语的反向结构在明代已发展成熟;2,“把”字句动词的发展变化促进了“把”字在意义与功能上的虚化;3、“把”字句否定式以否定词出现在“把”之后为常例;4、“把”字宾语已发展成熟,在动作未发生时,其所指并不存在的表确指的宾语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2.
汉语句法成分语义关系复杂,"V+着+A"结构本身看似简单,实际上在结构形式和语义性质上十分复杂,21世纪以来学界对"V着A"结构也进行了专门性的研究,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简要阐述"V着A"结构的语义指向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名词具有描述性语义成分,因而具有[ 量度]特征,可以受副词修饰并充当比字句的比较结果项。能进入X比N还N句式的名词必须具有强式描述性语义特征。前N和后N同形但不同质。N可以帮助确定比较点。  相似文献   

14.
“X是X”主要用途是在复句里作分句。但是,同是作分句的“X是X”,其结构却不一定相同:有的是“主语+是+宾语”,有的是“提示语+是+宾语”。前者称为主宾同形的“是”字句,记作“X是X”,后者称为提示语宾语同形“是”字句,记作“(zu)X是X”(2)。  相似文献   

15.
"把"字句动词补语语义只能指向"把"后名词这一说法并不准确,"把"字句动词补语的语义指向可以是"把"前名词.这一类"把"字句可分为补语语义单纯前指"把"字句和补语语义前后兼指"把"字句两大类,有其历史来源和认知心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有一个重要表时标记“的”。表时标记“的”所在句子即为表时“的”字句。文章从语义入手,在外显作用、表义重点、使用条件、否定对象、分布位置、语法意义等方面,对表时标记“的”进行了多维度语义考察。考察结论;外显作用上具“外显已然”语义特征;表义重点上具“凸显焦点”语义特征;使用条件上,句类选择具“倾向认识句”语义特征,谓动选择具“唯动作性”语义特征;否定对象上具“否定凸显焦点”语义特征;分布位置上具“唯谓后性”语义特征;语法意义上具“强化现实性”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标记理论详细分析描写了重动句的句法结构,定义了“无标记”重动句和“有标记”重动句两大类。“无标记”重动句即“V1O+V2P”结构式,有标记重动句包括“V1OV2得P”式,“V1OV2到P”式,“V1OV2了P”式,“V1OV2了个P”式、“零补语V1OV2得”式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安方言中宾语前置句中的“把”插入、零谓语“把”字句、“把NPV得”及“把NP一V”结构的成因分析,认为这些特殊的处置式“把”字结构与光杆动词的接受度、语义的凝固与脱落、社会环境因素、历史遗留等方面息息相关;同时,从语言内部来看,宽泛的“处置义”及谓语使西安方言对“把”字句包容性更强、使用面更广。  相似文献   

19.
"把"字句动词补语语义只能指向"把"后名词这一说法并不准确,"把"字句动词补语的语义指向可以是"把"前名词。这一类"把"字句可分为补语语义单纯前指"把"字句和补语语义前后兼指"把"字句两大类,有其历史来源和认知心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得”字句式的多义性可以解读为“得”前后两个概念结构接合时借助了不同的转喻链,而不同的接合模式对应不同的句式义。以小说《士兵突击》为研究对象,对“得”字句式进行穷尽性分析可以甄别出“行为—前时段—达成”“事体—参与者—状态”等七条转喻链,分别对应达成、伴随状态等七个句式义。这些句式义以达成义为核心构成一个语义网络,其中达成义最为典型,其他句式义均由达成义利用转喻机制引申而来。本研究佐证了认知语言学“意义具有理据性”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