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母语思维介入二语写作是语言迁移的表现。本实证研究证明:1)母语思维在计划过程中介入最多,在述写过程中最少;2)男性在写作过程中更多地依赖母语思维;3)二语写作专家和新手在写作的不同过程中可能会选取不同的语言进行思维。  相似文献   

2.
二语写作认知心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二语写作策略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大多涉及跨语言性普遍策略,而缺少对外语写作者特别是中国学生的研究。考察不同二语水平的三组学生使用写作策略的情况发现,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构成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主要活动;英语水平越高,高频率使用的写作策略的数量就越少;在多数写作策略的使用上,组与组之间存在或递增、或递减、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的趋势。上述现象与研究性质、编码系统、母语思维、二语水平和写作教学现状等因素有关,这说明二语写作是个极其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写作策略的使用情况意味着写作过程的流畅与否,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写作者是否已经跨过二语水平的门槛。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二语习得领域内关于母语影响的研究,特别是有关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汉语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标记性差异度假设比较客观地解释了母语迁移现象;(2)母语对二语认知能力、输出过程中不同层面的影响尚无定论,其中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影响研究渐趋成熟,而其他二语学习任务中母语影响的研究亟待加强。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该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预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二语(英语)写作过程中母语(汉语)思维对其写作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对莆田学院2009级非英语专业两个自然班进行了一项"有声思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二语写作过程中母语思维参与量受"有声思维"训练方式的影响,同时母语思维的参与量并不影响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二语写作的过程是作者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母语思维对二语写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无灵主语句不仅在二语写作中用词、句法、语篇,甚至语体的使用上都有特殊的句式意义,更是二语写作中思维转换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和方向。被动语态、名词化和动词化是二语写作中产生无灵主语句的重要机制,是抽象思维转换在语言形式上的具体体现。中国学生可以通过以写无灵主语句为目标,通过被动语态、名词化和动词化等转换机制进行矫枉过正的训练,逐步减少母语思维对二语写作的影响,从而实现写作过程中两种思维间零距离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过程中的母语思维是不可避免的.在二语词汇习得的很长阶段里,学习者会受到母语思维负迁移的影响,依赖母语来获取二语词义,并将母语语言的搭配方式和学习策略应用到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不断积累的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知识以及母语和目的语思维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减少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对母语思维的依赖.  相似文献   

7.
西方对比修辞研究的新视角--二语学术写作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对比修辞理论认为,语言与写作是文化现象,受其影响的母语思维模式与语篇模式对二语学术写作起着干扰作用,这种对比修辞观在二语写作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自90年代以来,随着对比修辞学自身的成熟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对比修辞研究进一步更新了其研究兴趣与重点,许多研究者将认知和社会文化因素纳入到原有的理论框架中,强调修辞风格与文化含义之间的关系,重视文化因素在语篇修辞模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对比修辞研究的新视角,即从跨文化角度对二语学术写作中的修辞风格及其交际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二语习得研究应将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学习者个体因素与所处的文化环境因素结合起来,分析了个体因素中(年龄、性格和动机)、文化环境因素、母语思维与文化迁移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及启示,提升我国二语习得学习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作是外语学习过程中一大重要的语言输出途径,但母语文化和思维模式对外语写作有着重大影响。通过对长治学院60名大二学生的英语作文中的词汇、语法、句法和语篇错误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写作中这四方面的错误均源于母语的思维模式及其文化,母语负迁移现象对学生的写作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在人类母语习得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第二语习得理论体系,越来越受到语言界的关注。二语认知过程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二语学习的认知活动。当代认知理论,揭示语言认知习得心里机理、语言与思维、记忆的关系及其在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通过分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说明大脑的注意和工作记忆模式及信息处理在语言习得中的核心机能。对语言输入、中介语系统形成、语言输出及其心理认知过程进行讨论,以便提高语言习得效率,促进外语教学与科研。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动词语块与二语写作质量发展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动词语块的使用与二语写作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动词语块的使用可以预示二语写作的质量,为提高大学英语写作能力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考查了非英语专业一年级152名大学生的作文测试成绩、性格因素对通信反馈机制功效的影响和学生对通信反馈教学的态度。结果发现基于内容的通信反馈教学比传统批改反馈方式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更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丰富写作内容、增强连贯方面效果较显著。研究能启发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的过程、认识和把握写作的本质、帮助提高二语写作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语料库语言学技术考察二语非限时写作中四词词块的使用情况。结果显示:大多数本族语者笔语词块在二语写作中低频输出或零输出;学习者在写作中大量使用高频四词组合,但其中有些为本族语者口语词块,绝大部分则在本族语者语篇中相对低频。鉴于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的词块产出水平差距较大,教师应重视词块教学,并可将语料库引入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继"过程法"之后出现了一种从社会、文化角度研究写作教学理论的变化——"后过程法"。文章回顾了外语写作理论发展阶段——"三次转向"与"三种写作观念",尤其阐述了"过程法"与"结果法"的对应与整合,"后过程法"对"过程法"的质疑与发展。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后过程法"在"过程法"的基础上关注社会文化语境的解释性,体现了语言与內容的整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完善教学方法,但还没有形成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暂时还不能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不同学习水平组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特殊疑问句习得的测试,以普遍语法中邻接原则为理论依据,对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的可及性以及在特殊疑问句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受到母语知识及第二语言输入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英语动补结构是一种能产的构式(Construction),其构式具有独立于具体词汇的语用语义。本文以原型-构式理论及母语迁移理论为理论框架设计了实验研究方案。研究工具以综合英语能力测试和个人访谈为主要手段,考察了来自三个不同层次英语水平的90名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动补构式的习得情况。实验研究的主要发现有:第一,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言水平与他们对英语动补构式的习得程度呈现出一种明晰的因果关系;第二,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动补构式的习得遵循一定的习得顺序;第三,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同时发挥正迁移和负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轮续写认为语言可以“续”促学,多次续作达到的互动强度可有效提升语言习得效果。结合“二语写作焦虑量表”探索写作焦虑与写作成绩的互动关系,发现:1)学习者多轮续写焦虑水平与成绩前后差异显著,且写作焦虑的略微提升有利于语言习得;2)语言水平与写作焦虑呈负相关,语言水平高的学习者更能适应多轮续写教学模式,续写过程中的语言输出有助于调节写作焦虑,最终提升语言水平与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三个水平组英语学习者和母语者作文为数据,调查词汇复杂度、句法复杂性和语篇连贯性随语言水平变化的模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语言水平在词汇复杂度和句法复杂性层面有显著作用,但在语篇连贯性层面没有作用。语言水平在词汇复杂度层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二语组和母语组之间;在句法复杂性层面的作用体现在二语组中等和高水平组、二语组和母语组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