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本文以MS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的工业共生系统为例,运用工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了园区工业共生系统的构成,为成功建立及推广生态工业园项目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根据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相关理论,建立了一套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构建了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稳定性的评价模型,为生态工业园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共生理论的闽台旅游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引入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分析了共生理论在闽台旅游合作研究中的适用性,从环境诱导机制、共生动力机制及共生阻尼机制等3个方面探讨了闽台旅游合作的共生机制,得出了外部环境有利于闽台共生关系形成、闽台旅游共生关系形成及向高级模式进化过程中动力与阻尼并存等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生物的共生演化理论为隐喻,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演进脉络进行了映射分析。认为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所经历的不相关多元化、相关多元化和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有限相关多元化本质上是一个共生演化系统,经历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历程。一旦形成稳定的核心能力,就意味着企业共生演化系统趋于成熟,从而能适应更为多变的环境,而此时企业仍受共生演化规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随着运输方式的变迁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临空为指向的各种产业不断聚集,形成了众多临空经济区。将源于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共生理论引入临空经济问题研究,从临空经济区共生单元的互动机制、共生模式的进化机制和共生界面的媒介机制三个方面,剖析基于共生理论的临空经济发展机理,并通过各要素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临空经济区发展机理模型。在临空经济区内共生关系、共生能力与共生界面以创新能力为中介,促进临空经济区内各产业协调发展,各要素融合时产生的共生效应共同推动临空经济区实现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量收集实体和虚拟旅游共生现象,形成数据库,依托共生理论思辨和逐级归纳,以共生元素类型为依据划分为2类、以共生界面类型为依据划分为4型、以共生方式和获利模式为依据划分为13种,形成2类4型13种的旅游共生类型体系.选取长株潭红色旅游发展区域为分析对象,运用旅游共生类型体系剖析区域红色旅游共生类型现状特征,指出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7.
南粤古驿道是沟通岭南与外界交流、促进岭南内部融合、见证岭南文化形成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引起广泛的社会参与。文章以河源古驿道为例,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框架,分析河源古驿道的历史演变,确定河源古驿道共生单元为古驿道—乡村—城镇;其次分析共生单元及共生环境现状,认为共生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致使古驿道共生单元逐渐被割裂了相互联系,共生关系趋于弱化或者消失;最后,通过分析古驿道共生单元历史形成与演变,提出河源古驿道共生系统重构方式,建议把古驿道的保护和传承融入其共生系统的发展之中,为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发展注入灵魂。  相似文献   

8.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共生效率是一个可用于指导和评价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的综合指标.它是工业园中某一工业共生系统的共生效益与其共生成本的比值.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效率指标的构建,应结合环境业绩指标和生态效率指标.运用工业共生效率指标,可以用来预测、分析和考核、评估生态工业园或园区内工业共生系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工业生态学的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工业园是基于工业生态学理论兴起的全新工业园区运作模式。它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鼓励企业间相互交换副产品(By-ProductExchange),通过结网建立企业间的工业共生关系,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本文首先引入生态工业园的相关理论,分析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态势,同时结合国际上生态工业园的成功运作案例,对我国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内外因素的交互干扰下,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表现得格外脆弱,探寻其脆弱性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开展脆弱性治理的前提。借鉴复杂系统脆弱性理论,从能力和绩效两个角度解析其理论内涵,指出系统脆弱性在能力上可以用敏感性、适应性和恢复力予以刻画,在绩效上表现为增值性不强、共享性不足和生态性不佳。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从共生单元、网络结构、共生机制、网络氛围和环境不确定性5个维度提炼出脆弱性影响因素;以网络动态能力为结合点,将SCP(Structure Conduct Performance)和CAS(Complexity Adaptive System)两种理论有机融合,构建一个以共生单元素质、网络结构特征、共生机制属性、政策有效性为外因变量,以网络动态能力为中介变量,以网络脆弱性为结果变量,以网络氛围和环境不确定性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框架。未来可利用大样本调查方法对该理论框架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共生网络脆弱性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复合实体共生模式工业共生网络中普遍存在着信息集成化程度不高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文章分析了复合实体共生模式工业生态网络的特点和信息流特点。以蒙西集团为例,分析了集团工业共生网络的信息流以及信息化程度低所导致的问题。根据导致问题的信息流特点,提出工业共生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并将其作为蒙西集团工业共生网络的信息集成化解决方案。这套方案有助于提高蒙西集团工业共生网络的管理水平,增强集团的核心竞 争力,促进集团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2.
生态工业园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实现工业园区生态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文章结合生态工业园的实现途径,分析了政府在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中的职能定位,其具有为工业共生网络发展提供制度激励与规划、协调,引导、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用工程一体化发展,通过微观规制与宏观管理确保园区生态化发展等三大职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区域产业强关联网络以及其对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采用威弗组合指数的方法来确定关联关系临界值,提取强关联关系;再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产业强关联网络,并分析了该产业强关联网络的特征;最后通过分析网络中心性指标与产业总产出的关系,得出了网络中心性对产业发展水平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俄产业合作已是中俄两国多层次良性互动的必然结果。在国内外环境的多方推动下,中俄产业合作朝着互补与共生的方向不断发展。在互补与共生视域下,通过介绍中俄产业合作的现状,分析出中俄未来可以重点开展双边合作的产业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产业、农业、能源产业等,进一步厘定互补与共生视域下的中俄双边产业合作关系,即短期内为非对称性关系,长期内为对称性关系。最后,提出互补与共生视域下推动中俄产业深度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初步探讨了共生与融合对产业系统演化的作用。基于IT产业的特点,文章首次描述了产业融合、产业共生与产业演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共生与融合运行的内生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产业系统的演化模型与分析共生状态的稳定性,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在产业系统的子系统相互协同发展或相互间的竞争程度不大时,产业融合可以实现,并且融合型产业与原有产业是产业共生体。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产业系统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产业融合共生是新时期红色旅游的必然选择,红色旅游企业共生系统可分为区域内共生子系统和区域外共生子系统,表现为核心共生、主要共生和跨界共生三种形态,核心共生形态是红色旅游企业共生区别其他企业共生的根本所在。红色旅游企业共生由合作和共识耦合而成,但核心共生形态的形成机理更多地表现为天然性,要求红色旅游企业主动寻求合作,争取与其他共生单元达成共识,促进红色旅游企业共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依据产业集群的内在关系,产业集群有非正式集群、有组织的集群、创新型集群三个层次或形态,针对不同演化形态我们分别建立了Logistic模型,并对稳定平衡态下企业共生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了它们共生的条件和原因。另外产业集群演化除了能够产生稳定平衡的、周期的动态行为外,还可能产生混沌的现象,单一的线性因果关系不能解释其演化规律;同时产业集群演化所具备的初值依赖性也促使演化混沌的可能产生;在集群演化混沌状态下,集群的演化发展方向、模式由集群内部企业间共生性和合作稳定性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共同决定。就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而言,要有条件有选择地引导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培育和加强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应本着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原则,选择适应性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2000—201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0年以来,我国开始在国家层面上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的系统实践.本文回顾了我国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在概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指出建设过程中存在产业形态发育不良、生态功能发挥不完善、综合竞争力欠缺等问题,剖析了动力、能力、约束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成因.最后,给出了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