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本小说刊刻虽然较早就在刊刻小说盛行的福建刻出,但整个明代及清代,福建刊刻话本小说比较少,朱子理学的底蕴深厚是重要原因。在安徽、江西一带程朱理学原来的阵地里,虽然阳明心学流派活动频繁,得阳明之学精髓的却是江右学派。江右学派作为阳明之学的修正学派,与程朱理学更趋于一致。江浙一带经济发达,并长期浸润在程朱理学与王学左派长期讲学的土壤中,正是这诸多因素导致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以江浙为主要集中地,并充满了世俗性与教化性。  相似文献   

2.
以《中庸》为个案 ,从宋明道学的视野来观察船山的《四书》诠释。可以认为 :船山读《中庸》说 ,其中以未发说和戒慎说为其核心。船山有关《中庸》的讲法 ,可以说是“接着”程朱讲的 ,但不是“照着”程朱讲的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程朱学派 ,但受到程朱学派的较大影响。船山虽然并不承认自己为程朱学派的一员 ,但顺承程朱《中庸》解说的脉络 ,延续程朱《中庸》诠释的问题性 ,吸取程朱许多的理学观念和诠释学资源 ,同时又针对朱子本人及朱门后学的论点而提出自己的诠释主张。船山的《中庸》解释是明清之际儒学经典诠释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在浙江学派诸思想家中,叶适对程朱学派的批评是比较系统的。在道与物(器)的关系问题上,叶适的论述较薛季宣、陈亮等人详尽,认为道与器统一,而统一的基础不是道,而是物、事、器,即世界上存在的具体事物。当理学排斥见闻之知,专务内省的唯心主义认识论盛行之时,叶适提出了“内外交相成”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叶适还从儒家经典、道统及程朱学派理论渊源等一系列问题上对程朱学派进行了驳斥。  相似文献   

4.
清中叶扬州学派是乾嘉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学者大致可分为纯考据派和通经明理派两类 ,通经明理派在重视音训考据的同时 ,也着力批判封建道德和程朱理学。李汝珍与扬州学派的学者有广泛的联系 ,《镜花缘》中以学问为小说的特征和反封建、反理学的思想倾向 ,都与作者李汝珍受扬州学派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
《张载集》要整理出版了。我想在这个序言里边提出我对于张横渠思想的一些看法。张横渠是理学——或者说道学——的创始人之一,向来以周、程、张、朱,或濂、洛关、闽并称。但在理学中,横渠的关学,和后来成为理学正宗的程朱学派,又显然有些差别。因此,研究横渠思想,首先必须把它放在理学范围内,作为理学中的一派来看;同时也必须指出它和程朱派的正宗理学有些根本不同之点,而予以区别对待。过高估计横渠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6.
元朝建立之后,蒙古贵族长时间停开科举,士子通过读书应试博取科举功名入仕的通道被彻底阻断,士子们读书、研究的功利目的因此减少了,这为元朝科举以程朱理学对儒家经典的阐释作为考试标准奠定了学术基础。与此同时,士子们学习儒学、程朱理学的热情显著下降,导致读书人的数量明显减少。理学家不仅是元仁宗恢复科举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程朱理学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的设计者。科举恢复以后,程朱理学的官方思想地位得到稳固,这对程朱理学的发展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然而,士子们为获取科举功名而学习程朱理学,与真正潜心研习程朱理学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尤其是部分士子将程朱理学视为谋取利禄的手段,使程朱理学失去了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朱熹在思想主题上对程颐的继承与发展,是朱熹思想研究中的一个大问题。为什么我们把朱熹理学划为程朱学派?程朱学派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朱熹思想主题与程颐思想主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些问题弄明白了,我们对程朱理学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入一些。 一 思想主题,指一个思想体系中最核心、最能反映其本质和特征的论题。什么是朱熹思想主题?我们认为在理论上可以这么概括,即:将封建伦理纲常固化为民族社会心理,作为塑造人们社会心理、主观自觉的根本内容。也就是说,它是以客观的封建秩序、纲常与主观的心理意识的融合渗透为研究对象的。按朱熹的话说,可以精炼为这么几个字:“天理至上”,  相似文献   

8.
宋代理学学派交融与碰撞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理学学派众多,各学派相互交融与碰撞,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交融与碰撞方式多样且有创新;交融与碰撞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界限;在交融与碰撞中更注重相互吸收与发展,最后朱熹集理学之大成;交融与碰撞促进了学术与政治理念的统一,构建了不同的道统理论,道统统帅政统,程朱理学因"有补治道"被列为正学之宗,作为官方哲学统治中国长达六七百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东林学派和蕺山之学同为明末理学之显学,在明代理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黄宗羲在《明儒学案》的最后五卷,设置《东林学案》和《蕺山学案》,分别对东林学派与刘宗周的学行及学术思想作出论述。这些论述主要围绕其为东林学派正名、论东林学派对阳明学的批判与调和,以及高度赞扬蕺山之学三个方面展开,其中既有黄宗羲对儒家士大夫学者胸怀家国、内外兼修等高尚人格的无比崇敬,也有黄宗羲对东林学派与蕺山之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探讨,同时也体现了他扬"心学"、抑程朱理学的学术倾向。黄宗羲的这些论述,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客观地实现了对明代理学后期发展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元代书院与程朱理学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建立之后,南宋遗民将书院作为研究与传播程朱理学的基地,以捍卫其作为"道统"维护者的尊严.在官方支持下,程朱理学以书院为依托实现了北传,不但将程朱理学的影响成功地向北方广大地区扩展,而且也使蒙古贵族对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随后,程朱理学被统治者提升为官方哲学,并规定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在学习程朱理学与科举应试相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元代书院的教学成为程朱理学传播与普及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试论程朱理学兴衰的机制靳风林程朱理学自南宋理宗时被确立为统治思想之后,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圣经”长达八百余年,在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因此,国内外近代、现代的大量哲学工作者对程朱理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程朱理学为什么长期...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在明代地位上升,在人品和学术思想上符合了当时的政治需要,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为程朱理学提供了资源,获得了程朱理学的褒奖,随着程朱理学地位的巩固而上升.  相似文献   

13.
左宗棠自幼接受正统儒家思想的薰陶,对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宋学倍加推崇,主张治学应以程朱为宗。在理欲观、性与理、义利之辩、修养学等方面,左宗棠都继承并发展了程朱理学,形成了自己的理学思想。他以理学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修身养性,自觉地遵守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4.
元朝成为理学发展和变为官学的关键时期,许衡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对程朱理学的继承、改造和传播,推动了程朱理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而他帮助元世祖忽必烈施行“汉法”政策和“兴儒”方略,则为将程朱理学推向全国和成为官学创造了条件,并最终使理学在元代实现了官学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指出三原学派是关学在明代的重要理论代表 ,分析了该学派的思想渊源和会通求实的理论特色 ,通过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改造 ,他们发展出性理不二、尽心穷究的本体论体系和躬行义理、本于慎独的道德修养论 ,在实学思维方式中包含着明清之际“走出理学”的可贵萌芽。  相似文献   

16.
清初,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理学盛极一时。但这时的理学已日趋僵化,理学界弥漫着盲从、迷信、虚妄说教的风气。理学地位的独尊和学术的苍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状况引起众多学者的不满。他们从学术的角度,通过考据、辨伪来证明宋学错误,进而攻击程朱理学,为汉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汪中、阮元、焦循的哲学思想颇具个性特点和创新精神。他们对儒家正统观念、封建礼教以及程朱理学的批判 ,是扬州学派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闪光之点。阮元和焦循对“格物致知”及“人性论”的解说 ,强调了实践的观点和发展变通的观点在认识事物中的重要作用 ,具有近代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这些都有力说明了扬州学派在文化思想方面对吴、皖两派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对于明代科举考试,学界一般笼统地说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这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如果动态地考察明代科举考试,就会发现,明前期的科举考试确实以程朱理学为指导,考生在答卷时大都能"专以程朱传注为主"。但明中后期,随着思想文化的日趋多元化,程朱理学的意识形态霸主地位开始动摇,科举考试中开始大量出现"引用  相似文献   

19.
清初,徽州理学界开始了一场以程朱之学为宗、清除心学派影响的传统理学复兴运动。在这场文化运动中,施璜是一位颇具影响的人物。在思想上,施璜尊崇程朱理学,是一位忠实的朱子学信徒。为重振朱子之学,施璜积极投身于紫阳、还古两所书院的讲会活动,参与书院建设,在书院的配祀安排、讲会规约等方面强调以朱子学为宗,以确立传统理学在书院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他还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接引后学。经过施璜等人的努力,宗奉程朱之学的新安理学在徽州一度得到复兴。  相似文献   

20.
章太炎对程朱理学的阐释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作为“有学问的革命家”,他的汉学立场与宋学相对,革命家的启蒙思想则具反理学倾向,再加上他的佛学、庄学修养,以及对中国道德现状的不同认识,从而形成了对程朱理学别具特色的诠释。他中年以后调和汉宋的学术倾向、对二程学说的历史评说、对朱熹与新思潮关系的阐释,都是以前关注较少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程朱理学和章太炎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