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上义夫是著名的东亚科学史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从文化史上看日本的数学》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标志着他外史论思想的形成,对数学史研究方法是有益的补充。文章立足于《从文化史上看日本的数学》原文及相关文献,介绍了该书的成书背景及三上义夫的代价,展现了该书的研究视角:外来文化对和算的影响、和算自身的特色和研究取向、社会因素对和算的影响等,归纳了该书对现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这一重要思想 ,既是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概括与总结 ,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论的深化和发展。落实“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关键是提高科技人才的素质和水平。而开展科技史教育是提高科技人才素质的重要措施。本文论述了科技史教育的内容、作用和意义 ,提出了开展科技史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代表词学思想、词学理论、词学批评最高水平的清代词学,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有价值的学术著作不断问世。然而,许多领域尚未开拓,例如在纵向史的脉络的把握上,在横向与文化背景的关系的认识上,以及在个案的探掘上,都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陈水云博士的《清代词学发展史论》(学苑出版社2005年出版,以下简称《史论》)出版,在清代词学经纬的构建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一宏阔的学术视野和史的发展观念是《史论》的一大特色。清代词学流派的建立,往往伴随着对某一个或几个唐宋词人的推尊;清代词学理论的进步,也可以在唐宋词学中找到源…  相似文献   

4.
陈爱华教授的新作《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的历史逻辑》,主要从科学伦理学的视角,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视阈中科学伦理观的思想来源、内涵、历史演进及其伦理价值作了系统的探索,具有史论结合、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和全新研究范式的建构相结合、学理研究与现实关怀相结合三大研究特色。该书不仅在学科建设上填补了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研究的空白,而且在实践中对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伦理观、合理应对科技发展及其成果应用的复杂伦理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科技人才创新需要坚实的基础,应注重科技史的学习。学习科技史对于科技人才取得创新性成果非常有益。文中阐述了科技史学习对于科技人才创新的三方面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树立科学精神,激发创新研究的动力;二是可以促进科技人才有效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研究的能力;三是能够帮助科技人才把握科技发展的脉络和走向,增强前瞻性探索的意识。倡导科技人才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时,要注重科技史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邹海林、徐建培编著的《科学技术史概论》(科学出版社, 2004年 3月出版 ),结合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和青年学生成长的特点,采用有别于同类教材的体系和论述方法,以全新的视角,论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这是一本颇有特色、非常适合青年学生阅读的书。  作者打破了以往史类书籍所惯用的编年史框架,以学科体系和科学家的研究活动来组织内容,并采用史论结合的方式,阐述科学、技术发展演变的过程,注重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剖析与论述,如古希腊科学思想的特点以及缺陷、数学中的创新思维方法、现代物理学革命的思想方法特点、中国…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国内道教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与研究领域的拓宽,道教与科技史关系的研究已成为一大分支,其中重点之一即是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关系方面的研究。不少学者围绕这一课题发表了许多著述,内容涉及外丹、内丹、导引、吐纳、气功、服食以及道教人物的传统医学思想等等。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上,主要着眼于寻找道教与传统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是一个新兴的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的研究领域,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式。目前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下面的一个分支。鉴于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自身的特性,文章认为,这一领域具有更多的人类学特性,从少数民族科技史走向科学人类学是一个自然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他对自然科学非常感兴趣,对于科学技术的关注、了解颇多。从科技史的角度探讨了苏轼的宇宙生成思想、医学思想和成就、农学思想,以及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科技哲学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全新的拓展,发展为重要的哲学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形成了一般科学哲学与科学技术论、自然哲学与分支科学哲学、技术与工程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与工程伦理、科技史以及科技文化与传播等相对独立但又有一定交叉的研究进路.近二十年来,中国在科技与工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迅猛发展,实践的需要促使科技哲学研究在不断跟踪国际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前沿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科技伦理和工程哲学等问题导向的研究.展望未来,科技哲学应主动应对科技时代我国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带来的挑战,为人类实现文明跃迁提供必不可少的思想、方法和智慧.  相似文献   

11.
关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外史论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内史论强调科学的自身逻辑,综合史论则力图克服二者的片面性。本文通过对科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科学的门类结构和学科结构的考察,分析论证了科学在不同具体历史条件下和不同层面,其自身逻辑同社会因素之间的不同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立科学技术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呼唤加快科学技术学这一学科的建立。从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科学学和技术学发展、"自然辩证法"学科调整等方面探讨了建立科学技术学的必要性;从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建设等探讨了科学技术学应如何建立;介绍了东北大学的科学技术学情况。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根据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多年实践及对社会发展的科学分析,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大科学命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一再说:“科学的力量也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命题,对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作用显然强调得还不够。 邓小平同志紧紧抓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这个根本原理,始终坚持把生产力放在首位,不仅在实践上高度重视科学技术、重视教育,并把知识分子看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狠抓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而且还在概括人类几千年的科技史,概括科学技术与生产发展的关系史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这一命题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是构成生产力诸要素中的最重要的要素,利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起着首要的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系统论方法对“李约瑟难题”这一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进行研究 ,主张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看作中国近代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用系统的整体观及其方法来研究中国近代科技史这个子系统本身的结构、功能以及同社会这个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这样可以克服单一视角的片面性 ,多维度的探讨“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因素及其动态关系 ,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15.
竺可桢是中国现代地理学、气象学的一代宗师,是中国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从20世纪初开始,竺可桢就大力倡导科技史研究,并身体力行,在气象学史、天文学史、地学史、科学文化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不少开创性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竺可桢始终关注科技史,特别是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他支持成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委员会,并亲自筹划组建了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还积极推动中国科技史界参与国际交流,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组织化、系统化和国际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竺可桢的生平、业绩和他的道德、人品,以及在多个领域的不朽贡献,业已构成为"竺可桢学",竺可桢也自然地成为中国科技史至重、至尊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6.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指导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科技思想。侧重于第三代领导集体在这一问题上的新的认识成果,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深化以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二、突出了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建设作用;三、把科普工作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科学技术研究领域最瞩目的变化是外在论取代了内在论。学者们不再仅局限于科学技术内部,而是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文体学和人类学等问题角度对科技、高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个新的专门研究科技与社会的科目--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和科学技术在经是高新科学技术的特征之一,也是科技研究从内在论转向外在论的根本原因。这是被历史所证实了的。二战后国外学者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系统性成果,表明了这一领域由内在论向外在论转变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词学理论与批评研究的逐渐深化,一批有创见的研究专著应运而生,其中陈水云博士的《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下称陈著)是颇具特色的一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史论结合。论由史出、史论结合,是陈著在研究方法上的一大特点。从严格的历史主义出发,陈著以流派为纲,以人物为考察对象,所论皆以材料为依据。其所论词学词派,不仅囊括有关词话、词家文集、词集的序跋,而且搜集了论词之词、论词之诗等多方面的材料,这些爬梳整理而成的词学史料,不仅因其传达了丰富的词学信息而具有相…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STS(科学技术学)已经从以SSK(科学知识社会学)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学研究,逐渐转向了现在的科技政治学领域,并且越来越受重视.科技政治学的思想来源主要为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中的政治学倾向,科技政治学的发展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科技政治学具有实践性、双向性和交叉性等理论特征,同时,西方科技政治学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在STS领域的复兴,国内研究应该借鉴其研究成果,开展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现状的马克思主义科技政治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用系统论的方法求解“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系统论方法对"李约瑟难题"这一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进行研究,主张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看作中国近代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用系统的整体观及其方法来研究中国近代科技史这个子系统本身的结构、功能以及同社会这个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这样可以克服单一视角的片面性,多维度的探讨"李约瑟难题"产生的因素及其动态关系,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