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迅和巴金,论年龄是两代作家,论风格有很大差异。所以,这两位伟大现实主义作家的关系,以及巴金从鲁迅所受到的影响,还几乎为研究者所忽视。然而,在三十年代,人们公认巴金与胡风、萧军、张天翼等作家一样,是鲁迅后期最亲密的朋友;在鲁迅先生逝世后,他与上述作家一起,参加了守灵、扶柩,被称为鲁迅用“光荣的侍卫者”之一。这就  相似文献   

2.
五大洲400多位作家对“为什么要写”的回答形形色色,仅举数例如下: 中国巴金说:“我以文学改造我的生命、我的环境和我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谈当前文学批评的规范与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文学批评的混乱、“失语”或“缺席”状态,是由于文学批评的独立品格的失落。文学批评的独立品格包括两个方面,即批评家的独立品格和文艺批评自身的独立品格。批评家的独立品格一是指批评家的高尚的独立的人格;二是指批评家要遵循文艺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批评。就文学批评自身的独立品格来说,作家、批评家与读者之间根本没有高下优劣的等级之分,更没有主从或隶属之别,他们之间是平行、平等、互补互动的。创作是以现实生活为素材,批评是以作家作品为素材,二者同为精神劳动。作家和批评家的工作有联系但又是分别独立的,是具有不同的性质的,即具有“诗”和“思”的不同,创作是“诗”,而批评却是科学的“思”。  相似文献   

4.
鲁迅说:“批评家兼能创作的人,向来是很少的.”茅盾就是“很少”中的一个.茅盾早年是作为一个文艺批评家开始自己的文学生涯的,后来又以一个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屹立于现代文学的峰巅.停止创作后,复致力于文艺批评,成为当代一个伟大的文艺批评家.他既批评别人的作品,又常常接受别人对他作品的批评;他既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批评,又用反批评对别人错误的批评进行抗争.理所当然,他对于作家和批评家的甘苦,是体贴入微的.因此,他对于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的论述,就更值得我们重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关于巴金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外学者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但对巴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却还是一个较少接触的题目。不少研究者指出了《家》和《红楼梦》的内在联系,但也只局限于个别作品的比较。 巴金自己承认:“在中国作家中我受西方作家的影响比较深,我是照西方小说的形式写我的处女作的,以后也就顺着这条道路走去。”①他在谈到自己创作时,毫不隐讳受过某些  相似文献   

6.
我们需要批评家,理论家来帮助读者,作者。过去由于批评家底态度不好,作家们就喊着什么“圈子”啦,“尺度”啦的,和批评家们对立起来了,以致于作家和批评家当中隔离得很远:作家不管批评家底意见如何,批评家也不问作者底反响如何。这现象在去年还存在着,不过已经好了些。作家已经开始接受批评了,但是我们底批评家还是没有能够英勇地执行他底任务!  相似文献   

7.
巴金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又是一个历来就有很大争论的作家.自从他的处女作《灭亡》问世以来,许多文章对他小说的评价差异颇大,但有一点却是大致相同的:那就是都指出了巴金小说中存在的忧郁性问题.我以为,比较全面地考察和探讨巴金小说中的忧郁性问题,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巴金本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以及他创作的价值和  相似文献   

8.
巴金以文学创作的实绩知名于世。他的不朽 ,首先是他为中国文坛奉献出《家》、《春》、《秋》等等一系列震撼中国现当代几代读者人心的史诗般的巨著。同时 ,巴金本人又是一个善于进行理性反思和总结的作家 ,他在文学作品出版之时或者之后 ,一般都有谈论作品创作的理性文字公诸于世。巴金的美学思想在晚年臻于成熟和深刻 ,其中有不少专门命题和问题值得认真研究。本文主要对巴金的“我不是文学家”和“说真话”这两个非常著名的命题 ,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十分重视文艺家的修养问题,特别是文艺家正确的世界观的培养以及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这一理论取向与儒家诗学一直关注文道关系以及“配义与道”的文人内在修养路径有很高的契合度。除此之外,两者在谈论文艺家的修养时,也都十分重视经典的研阅以及作家丰富的社会阅历。这种作家论的角度,与西方文论,包括国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重点围绕认识能力,特别是哲学思辨能力谈论作家修养的路径形成明显差异,具有比较突出的中国特色。中国古代崇尚“以文化人”及“德治”,因此对包括文艺家在内的承担这一使命的文士的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这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重视文艺家修养的文化根源。而看重文化的力量在社会变革与进步中的巨大作用,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作家当中,大概巴金先生是朝鲜人民最熟悉,最尊敬的一位.巴金在《关于<火>——<创作回忆录>之七》(以下简称《回忆录》)中说:“我小的时候就听见人讲朝鲜人的事,谈他们的苦难和斗争,安重根爱国志士刺杀伊藤博文的事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是我少年时期崇拜的一位英雄.”巴金继续谈到他第一次接触朝鲜人,是在1921年或1992年之际.他跟姓高的朝鲜人因学习世界语而接触了几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36年,新文学的奠基者鲁迅就曾热情洋溢地肯定道:“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半个多世纪以来,巴金经受住了各种严峻考验,无愧于鲁迅这一英明论断。他确是本世纪我国新文学园地里最杰出的歌手之一,不仅在20年代就握笔为歌,而且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也一直追随着时代的步伐与历史的进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一路吹奏着、歌唱着,在新文学领域里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人们都熟知他在《激流  相似文献   

12.
巴金在《随想录》中说:“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为了探索,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巴金在六七十年的创作历程和基不与本世纪同龄的人生阅历中,从未停止过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可以说,巴金终其一生用文学创作和自己的言行探索“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他是继鲁迅之后又一个自觉地后起改造国民的灵魂,批判旧的传统观念,弘扬现代人格精神的作家。他的创作历程也是他追求自我人格完善的过程,而巴金对现代人格的弘扬更多地表现为对奴性人格的批判。巴金对奴etlj、格的批判,一eie于主活的…  相似文献   

13.
边齐 《社区》2003,(23)
巴金1904年生于成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巴老多年来患有多种老年病,常住医院,但神志清醒,就如他一生中都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一样。巴老之所以如此长寿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代小说作家中,写知识分子的题材是极为普遍的,不少作家像巴金这样执着于这一题材,这样广泛地描写各类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这样忠实地反映他们的思想性格和对人生的探索和理想的追求。他真是描写知识分子出色的有特殊才能的作家。正如巴金所说:“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是我最熟悉的世界”,①因而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有的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不朽的典型形象,这是巴金给中国现代文学和世界文学宝库的珍品。巴金塑造了旧中国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尤其出色地描写了“五四”以来,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在不同时期的痛苦挣扎和愤怒的反抗。从二十年代末期的杜大心,到四十年  相似文献   

15.
一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显著成就的优秀作家之一。早在四十三年前,鲁迅先生就称赞:“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但是,对于这样一位作家,过去学术界一直评价不高,没有给以应有的地位。何以如此呢?这里有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学研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机械唯物论还有颇大的势力,他们对待民主革命时期的作家作品,不是作不应有的苛求,就是任意贬斥,有的甚至扼杀,巴金和他的代表作——《家》,就遭到过这样的历史厄运。谓  相似文献   

16.
当今文坛上有一种现象令批评家们担忧:一部分作家正挥舞着“玩文学”的大旗在四处“冲杀”。“玩小说”、“玩诗歌”、“玩报告文学”,一个“玩”字总是十分潇洒地悬在嘴角,仿佛持一种很轻松的情绪在文学这条“寂寞之道”上悠然地踱着方步。“玩”字下面,文学仿佛已不再是神圣的事业,作家们也不再自欺欺人地默认或宣称自已是崇高的人类精英,文学与作家之问一种很“圣洁”的关系被轻描淡写地抹去了。由此,使命感  相似文献   

17.
鲁迅曾经指出:“创作总根于爱。”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人、作家总是在郁积于心的情感驱使下,在情感的燃烧中进行创作的。巴金就说过:“我心里有一团火,在熊熊地燃烧;我脑子里不停地响着一个声音:‘写吧,快写吧!’我觉得满身波涛般奔腾的感情等着倾吐”,“我的火是烧不尽的,我的感情是倾吐不完的,我的爱是不消失的。”(《序跋集》517页)列夫·托尔斯泰更把艺术感染力产生的条件全归结于创作者的感  相似文献   

18.
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他的藏书之多,在当代文人中,恐怕无人可比。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只剩下57元钱买来廉价的小黄鱼和青菜,用盐腌起来,晾干。每天取出一点,就算是全家的菜了。这两种菜,竟然支撑了全家半年的伙食。一天傍晚,楼梯传来巴金沉重的脚步。只见他提着两大包刚刚买来的书,;萧珊问道:“又买书了?”“嗯,当然要买书了。”巴金回答道。什么都依着巴金的萧珊,这时说了一句:“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巴金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就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没有书人怎么活?”第二天…  相似文献   

19.
巴金是我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作家,他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四六年,二十年间共写出了二十部中、长篇小说及七十多篇短篇小说,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其中不乏成功的典型。这些形象和典型是“怎样写成的”?巴金毫无保留地向他“亲近的人”——读者,讲出了这个“秘密”。从这个“秘密”中,我们可以窥测到巴金典型创造的基本经验。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做些初步探索。“有是也有非”通观巴金的作品,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他笔下有的人物既不是“至善”,也不是“极恶”,而是“有是也有非”,是中有非,非中有是。正如巴金所申明的那样:“丑化和简化不能写活一个人物”。这种“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③  相似文献   

20.
材料一:巴老拒设“巴金文学奖”巴金老人一向低调,自爱而谦逊。他曾经明确表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工作者,写作六十几年,并无多大成就,现在将我的名字和我(四川)省文学事业联系在一起,对我实在是莫大的荣誉。但是建立‘巴金文学基金’,设立‘巴金文学奖’,又使我十分惶恐。我一向不赞成以我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巴金诞生于成都正通顺街的故居已经不复存在,对四川省要求予以恢复的消息,老人坚持说“不”。1986年10月,曾连续3封信一再“申明”:“不要重建我的故居,不要花国家的钱搞我的纪念。关于我本人,我的一切都不值得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