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新形势下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思想,应全面深刻地理解"以德治国"的理论基础、现实意义;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道德体系,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深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指出“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在新形势下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实践“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3.
实施以德治国方略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这是我党治国方略的新发展。以德治国 ,有利于调整社会关系 ,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施以德治国方略 ,要努力建立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是党中央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大的治国战略思想。建立和完善与“以德治国”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实施“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重要前提。构建与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必须强化一元化的道德价值导向,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要求,必须体现不同层次的道德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是党中央在我国社会经济步人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大的治国战略思想。建立和完善与“以德治国”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实施“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重要前提。构建与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必须强化一元化的道德价值导向,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要求,必须体现不同层次的道德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国重在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帝王,他不仅重视以德治国,而且还身体力行,为群臣做出表率.在新世纪的今天,高素质的领导者依然是使社会运行机制健康、稳定运转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以德治国"的内涵与现实意义;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以德治国"与历代剥削阶级所鼓吹的"以德治国"的本质区别,"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实现"以德治国"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尚书》开创中国以德治国思想的传统。《尚书》德治思想渊源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尚书》的德治思想对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内容主要有:领袖人物的道德威望是以德治国的关键所在;明德慎罚,提倡教化,建立以德治国的社会基础;任人惟贤是以德治国的重要条件;勤政爱民是以德治国的重要施政原则。  相似文献   

9.
李厚刚 《南都学坛》2003,23(3):124-124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信用缺失加大了经济活动的成本、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降低了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阻隔了我国市场化进程。因此 ,矫治信用缺失不仅要靠道德教化 ,还要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强化法律制度 ,建立信用监管机制诸方面多管齐下 ,综合整治。一、观念上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 ,注重道德教化和法制宣传的引导作用一是坚持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的“德”是指社会主义道德即用社会主义道德来治理国家。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应再是传统道德教育的“翻版” ,而应是其提炼和升华 ,特别是通过…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理论具有双重内涵,即官德建设和民德建设。官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核心和关键;民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和目的。要以德治国,首先要以德治党、以德治官。以德治国能否实现,也主要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对全社会成员进行道德教育。“德治”和“法治”是治国方略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只有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确保社会调节手段的完备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