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张王乐府中的唱和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诗人张籍王建以乐府唱和现象鲜为人知。据笔者检索,共发现张王同题、异题唱和乐府十五组,其中既有古题乐府唱和,也有新题乐府唱和。张王的唱和乐府是在一定的内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形成的。张王以乐府唱和具有突出的时代意义:它对以社会民生的内容打入文人唱和诗、对以通俗的形式影响文人唱和诗、对新乐府运动规模的壮大、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籍王建是中唐诗坛上有重大影响的诗人,学界对他们也有较为充分的研究。本文从张籍王建生平交游的考辨、张王乐府的研究、张王诗歌作品之整理与甄辨、王建《宫词》的研究等几个方面来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收录的100多首游侠诗是我国古代乐府游侠诗的集中体现。这些游侠诗从题材上大致可归为4类:传统题材类、侠女复仇类、从军类、游宴类。本文对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到这些作品的具体内容因时代与作者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基本上显示出游侠诗创作的完整脉络。  相似文献   

4.
歌行类乐府作为宋代成就卓著的一类乐府诗,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陆游的歌行类乐府数量居宋人之首,且题材广泛、诗风多变、立意深远,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兼具唐人风神。他的乐府歌行句式错落有致,音韵和谐悦美,善于通过独特的意象表现反映时代精神的政治隐喻、寄托微茫,于沿用、借用乐府旧题之同时赋予其新义,并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尽相同的主题意蕴和艺术风格,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歌行类乐府创作大家。  相似文献   

5.
《木兰诗》是我国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但是,它和《孔雀东南飞》一样,也有一个产生的时代问题为历代学者所争议:有的主魏、晋,有的主齐、梁,有的主隋唐;有的主名曹植(宋人魏泰云:“世传为曹子建作”,见《临汉隐居诗话》)有的主名韦元甫(宋人黄庭坚《题乐府木兰诗后》说:“唐朔方节度使韦元甫得于民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戏曲史上视作曲谱著述源头的“汉唐古谱”《骷髅格》残本进行考辨,指出它可能源自宋人《乐府混成集》,并非钮少雅伪作,在明清曲谱的编纂中发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乐府诗集》中的“近代曲辞”,可以看出“选诗入乐”对唐诗产生的两大影响:其一为了便于演唱,“选诗入乐”对歌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从而使许多唐诗出现不同的版本;其二“选诗入乐”的盛行使符合配乐题材的诗歌受到欢迎,从而对唐诗的创作题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能改斋漫录》是南宋人笔记(属词话范畴)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上下两卷,内容丰富,涉及沿袭、乐府、议论等14个方面。研究中从与诗歌创作有关的诗人修养、诗歌语言的继承与创新、诗歌语言的运用三个视角出发给出《能改斋漫录》在宋代诗论中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9.
“意”是“写意”的核心,“写意”是中国画艺术的精神内涵,而写意精神的式微和消解则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的症候之一。宋人绘画批评中的“意”由三个部分构成,即作为诗意的“意”、作为情意的“意”和作为“理意”的“意”。宋人倡导的写意精神,对中国绘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李贺以乐府诗闻名,其乐府与先唐乐府有着明显的复变关系,所谓“复”主要指对先唐乐府优良传统的继承和恢复,“变”则指对它的改造与创新,这集中体现在其诗歌题材的处理、诗旨的提炼、词采的熔铸、意境的创造上,这是他乐府诗取得突出成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乐府”,汉音乐机关名,后沿用为一种诗体,似乎成为文学史上常识性问题了。其实,唐代以前的所谓“乐府诗”,并不只是一种“诗体”,而是有乐谱能够唱的歌曲。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云:“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这句话是从《尚书·尧典》来的,前面就是经常为人所引用的“诗言志,歌永言”。可见我们的古人总是把诗与歌,义与声联系在一起的。宋人郑樵在《通志》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拗相公》是与所有宋人话本风格、题材、语言都不相同的一篇作品,可以明显地看出在艺术上生硬而粗糙。其目的在攻击王安石的改革。所以古代有识之士就说这是“谤书”。  相似文献   

13.
“歌行”有广、狭二义。广义之歌行泛指唐以前以“歌行”或“歌”、“行”命题的乐府诗,故可连称乐府歌行。狭义之歌行又称七言歌行,特指唐代及以后文人按照乐府诗的风格创作的,具有和传统乐府相似的诗题,但又不用乐府古题的七言或兼有七言句的杂言古体诗,它是由古乐府发展而来的一种诗体。“选材豪劲,命意深远”是歌行体在题材及思想内容方面的特征。忧国忧民是歌行体经常表现的主题。对宇宙人生的理性思考是歌行体的另一主题。  相似文献   

14.
张祜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宫词乐府与山水寺庙诗两方面。他写开元、天宝遗事的宫词可分为颂歌、伤感、讥刺三类 ,三者有机统一 ,具有“诗史”的价值。写传统题材的宫怨诗则笔法细腻 ,已逗露出“曲子词”的气息。乐府受南朝乐府民歌影响 ,现实性不强 ,游离于“新乐府运动”之外。他的山水寺庙诗 ,借用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唐诗的分类 ,可以分为“盛唐体”、“大历体”、“晚唐体”三种风格 ,三种风格是他不同时期的经历、心态的写照  相似文献   

15.
南朝边塞乐府是中国古代边塞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南朝文人拟乐府盛行和诗坛重情尚变等时代背景下,"赋题法"的创作模式和横吹曲的音乐特质,促进了边塞乐府创作的繁荣。南朝诗人模拟横吹曲的题材,为唐代边塞诗创作所继承和开拓。在绮丽柔婉的文风影响下,南朝边塞乐府虽然还存在着"宫体诗"的情调,但也为唐边塞诗高潮的到来做了艺术上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部分乐府咏史诗,虽然在表面上具有与南朝相似的题材女性化、趋同化特征,却蕴涵有女性生命关怀意识;而其他大部分作品则全面恢复汉魏兴寄传统,扭转了南朝、初唐时期比较孱弱单一的格局,拓展了乐府咏史的题材,标志着盛唐乐府咏史进入了一个广阔天地。同时,其乐府咏史诗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多为旧题,但能恰当地处理复古与革新的关系,表现出独有的艺术特征。此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李白诗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杨维桢是元末“铁崖乐府诗派”的领袖人物,其“铁崖古乐府”名震东南,影响巨大而深远.杨维桢的古乐府认识观,主要是蕴含多方面的革新与艺术实践之中.以“与《风》《雅》并行”的诗旨,“无复旧格”的创新追求,新、旧体并用的诗体取向,为其古乐府认识观最为本质的内核.  相似文献   

18.
《诗论》是一部系统地运用西方美学原理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并融合中西方美学观点的力作。《诗论》以西方的诗论对中国的诗歌和诗论进行分析和阐述 ,使中国传统的、感悟性的艺术具有现代科学的理性色彩 ;以中国的诗歌和诗论印证或纠正西方诗论的某些著名论断 ,使之更为科学或全面。《诗论》构筑了“和”的美学体系 ,该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儒道互补”、“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根基中 ,并具有一定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19.
杜甫极富诗歌创新精神,有十个创新点:(1)变先前诗歌的以抒情为主转而成为以叙事为主,变先前诗歌的歌唱理想而成为描写实际人生;(2)首创“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3)首次把时局题材引入七律;(4)首次提出“创作心态自由论”;(5)首倡“瘦硬”为美的审美主张。(6)首创以诗论诗的文论形式;(7)首创典雅辉煌的长篇排律;(8)首次把“当句对”的对仗形式引入七律作品;(9)首创“丁卯句法”;(10)创制了一种新型的拗救方式。杜甫的创新,具有开创诗歌新天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格物致知”与宋代绘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社会的“格物精神”使宋代绘画艺术登峰造极。宋人尚理,绘画亦重理。其中,宋之理学“格物致知”对宋代写实绘画风格的影响尤大。本文拟从“格物致知”的内涵演变论述其对宋代写实绘画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