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湖南省龙山县里耶考古发掘出36000余枚秦简,其中有洞庭郡的记载,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洞庭郡,即楚国洞庭郡和秦王朝的洞庭郡,从秦简中的相关洞庭郡文字和地理位置进行了分析,洞庭郡的郡治就在里耶,最后还对秦洞庭郡的格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秦代洞庭、苍梧两郡悬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出土里耶秦简中的洞庭与苍梧两郡名,既不见于传世的秦代文献,也为历来考证秦郡学者所不知,动摇了已成定论的秦郡体系。本文根据出土资料与传世文献重新思考,推测原定的长沙与黔中二郡实际上并不存在,应以洞庭、苍梧两郡取代之,并适当调整郡界,维持《中国历史地图集》考定的秦郡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3.
楚秦黔中郡与洞庭郡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传世文献中关于楚秦不同时期的黔中郡的记载,并将其与相关的洞庭郡、武陵郡进行比照。论证了:不同时期黔中郡的辖境不同;秦黔中郡即里耶简文所见“洞庭郡”之前身,后者又为《汉志》武陵郡之前身;以上三者在辖境上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里耶秦简职官、行政、法律、户籍、历史地理、祭祀、邮驿等文书进行了多视角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的里耶秦简牍释文来看,它还广泛涉及秦代经济的诸多方面,但目前学界对里耶秦简经济简的关注不够,研究很薄弱,里耶秦简经济文书有待深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里耶秦简J1[8]134、J1[16]5、6三枚木简简文进行研读,指出:“故荆积瓦”中之“故荆”称谓,具体反映了秦始皇二十六年楚被秦灭,秦官方文书中已称新亡之为楚为“故荆”这一重大历史事实,同时与文献所载秦灭楚战争进程相吻合;“巴、南郡、苍梧”连称表明,至迟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苍梧即已为郡,抑或秦王政(始皇帝)二十五年“定荆江南地”时始设;“兴徭”令的发现,反映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所实行的“耕战”政策,秦始皇时仍得到贯彻执行,这有助于对既往秦之徭役制度的认识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5,(5):7-12
对于里耶秦简"户籍简"所涉及的南阳里户口,有些学者主张他们是从南阳郡来的迁徙民,甚至觉得作为里名的"南阳"就是从郡名"南阳"而来的,但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到,所谓"南阳"并非属于楚地,而且在此地居住的人们并不都是楚人。况且,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的时候,楚"南阳"地区已被秦统治七十多年,那里的居民都变为"秦民",所以在"户籍简"里将南阳户人称为"荆",意味着他们不是从南阳郡来的迁徙民,而是过去在"荆地(楚地)"居住的遗民。这样的推论还可以从"荆新地"及"故荆"的地理界限来证明,即秦王政二十五年时候的南阳郡与南郡一样,已不属于楚地,此时所有的"荆"称呼应指楚灭亡(前223)前后新占领的楚地或其民。  相似文献   

7.
“闾左”称谓与秦史终结有密切关系。对于“闾左”身份的理解,长期以来异议纷纭。自20世纪80年代初,相继有几位学者提出“闾左”为“里佐”的推想。这一认识似乎并没有在围绕“闾左”身份的讨论中得到多数学者的理解和赞同。里耶秦简出土之后,一些整理收获和研究成果相继发表。有学者写道:“据近年出土的里耶秦简,里正之下,还有里佐,是里正的副职。”里耶秦简的整理和研究,应当有利于澄清相关认识,推进相关研究。但是就现在已经发表的简文内容看,被有的学者理解为“里佐”的“佐”可能还是“乡佐”。里耶秦简中似乎尚未见可判定当时基层行政体系存在“里佐”的确证。“闾左”为“里佐”之说,还有待于新的考古文物资料的证明。  相似文献   

8.
岳麓书院藏秦简中的郡名考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麓书院藏秦简中出现了许多秦代郡名,这些郡名中有些是典籍上常见的秦代郡名,有些是与近现代学者所考的秦四十八郡可以互证的,有些则是史书记载上从汉代才开始设置的郡名,还有个别的则是文献上从没出现过的秦代郡名.本文主要选取后几类中的"清河"、"衡山"、"泰山"、"庐江"、"四川"、"州陵"、"江湖"等郡名作些简略的考证,以供秦汉历史地理研究的学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秦平岭南置郡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平南越,是继秦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古代史上又一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事件.它开启了中央政府经营岭南的序幕,为中国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版图奠定了基础.综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秦对岭南的经略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218年-前214年,发动对南越和西瓯的战争;前214年,在新平定的岭南地区推行郡县制,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的地望约当于今天广东、广西、贵州东南部和湖南一隅.  相似文献   

10.
根据湖南龙山里耶近年发现的大量秦简,对土家语语源进行探讨。在土家语语源“巴人说”和“江西说”之间,笔者基于近三年来对大量土家语村寨的调查,认为土家语是由大量江西迁来者带来的母语。  相似文献   

11.
郴州, 字出秦篆。 战国中期, 楚于此置 “林” 邑, 秦置郴县。 西汉初, 分长沙郡南部诸县置桂阳郡, 治郴县城。其政区地名,历有宣凤、敦化、郴州、郴阳、苏仙之称,皆有历史文化渊源可考。  相似文献   

12.
探讨2002年出土三万六千余件的里耶秦简,以目前已公布的一组十二件木牍的书法为主要內容.秦代「赀赎文书」案件所记是追讨赀赎欠款,由阳陵县呈交洞庭郡再转发迁陵县的文书办理记录.在各级文书中均有经办人员的记名,一般都认为可能就是木牍文字的书写者,里耶秦简提供较多的相关案例足资参考,将相同文字书迹的字形结构与笔势相互比较,可以辨察其中异同获得真相.  相似文献   

13.
秦楚争夺汉中郡,多在春秋末年和战国时代。简略叙述一下汉中、南郑的变迁历史,对于早期巴人在这块区域的活动情况,会有一定地说明作用。郦道元《水经·沔水注》认为是秦惠王设置的汉中郡;而王先谦《汉书补注·地理志》中,引《楚世家》“秦败楚丹阳,遂取汉中郡”,于是认为郡名是楚人取的。按《秦本纪》“孝公元年,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  相似文献   

14.
秦代辽东郡相比于战国辽东郡,具体辖区有所变迁,尤其是南界有较大变动.以辽东长城为主要参照物,通过文献史料与遗址遗存相互辅证,可明确秦辽东郡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第二玄菟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玄菟”释义有不同的说法 ,而第二玄菟郡是在汉昭帝时将汉四郡合而为一之后 ,将玄菟郡又重置于原辽东郡长城之外辖区之内的 ,它同武帝所置 (第一 )玄菟郡在时间和空间上皆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里耶秦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张家山汉墓竹简、尹湾汉简、居延汉简,以及《金石萃编》与《隶释.隶续》等书中所搜集碑刻的有关材料表明,我国秦汉时期的乡村机构设置在某些方面比我们过去估计的要更完备、更繁复而且具有早熟性及严密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秦代县主官称谓并非如后世那样固定,而是同时存在多种情况,这与郡县制初行和战争动乱时期的复杂环境有关。里耶秦简中的“县啬夫”和“大啬夫”并不完全等同于县令、长,“县啬夫”只是一种非正式的泛称,意为县的主官,可能指令,也可能指守。从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中守、令并存的例子即可见一斑。而“大啬夫”作为“县啬夫”的助手处理行政事务,行使县尉的职权,反映了当时军事斗争的激烈情况。  相似文献   

18.
《墨子》“城守各篇”与秦墨学之间有密切关系。《迎敌祀》中的“弟之”,《旗帜》篇中的“菌旗”“涂菌”,《号令》篇中的“可行不行”等以往一些不甚明了的概念以及里耶秦简9-1588简的性质,都可以通过《墨子》“城守各篇”与出土秦简牍的参照得到解决。可见《墨子》“城守各篇”很可能就是经过了后人加工的秦代文献。除守城术外,墨家学说对于秦文化的形成是否有更深层次上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通史》第五册在叙述战功卓著的合州守将王坚的事迹时,说他“一二五二年,曾出兵打败蒙古军,收复兴元”.(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通史组编,第424,425页)最近再版的《钓鱼城史实考察》也说;“1252年(宋淳祐十二年)王坚并收复了兴元”.(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编,第16页)在张森楷编修的民国《合川县志》里,也有类似的记载:“王坚,□□人,淳祐十二年,以武功大夫收复兴元有功,转遥郡团练使.”(卷33《名宦志》)联系当时历史实际来考察,这种说法是很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20.
解读黔中盐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山自古以产盐著称 ,在湘西苗语中 ,“盐”的读音与“有”相近 ,而“有”与“郁”、“酉”、“庸”读音亦相同或相近。由此可知 ,郁山即产盐之山 ,郁江与酉水为运盐之水道 ,而庸国即产盐、贩盐之国。郁山产盐 ,涪陵则早在周初即产丹砂 ,所产丹砂由郁江入乌江转长江外运。先秦时 ,楚置黔中郡 ,秦统一后沿续之 ,汉改涪陵县。唐代置黔中道 ,辖黔州等十八州 ,至此 ,黔中盐丹文化发展达到顶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