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电子政务建设与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和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为根本出发点,阐述了电子政务建设与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的联系和意义,主要从四方面论述了如何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以促进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电子政务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十五”规划圈定的重点内容。本文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和意义 ,探讨了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的区别和联系 ,并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模式和建设目标以及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是我国信息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信息化的重点建设项目。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对政府组织、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政务公开、政府效益评估等产生了重大影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对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政务信息化共享建设的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诸多方面的问题的存在和不断发展的需求,使得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一问题意义深远,也就成为我选题的根本缘由。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创新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对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二者的内涵及二者在交互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指出二者都体现了相同的服务行政的核心价值理念,而电子政务是推动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力量之一。进而提出应该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发挥电子政务所具有的新方法、手段、观念的作用;发挥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起到的促进作用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在国内外风起云涌,但是,我国相当多的农村地区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仍然处于"零"的状态.农村基层政府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公务员素质不高以及观念落后是农村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国家政策扶持的机遇下,国际信息化的挑战下,更新观念,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使农村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盲点"变为"亮点"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信息化、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实现政务工作的高效、公开、准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子政务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发展电子政务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并且阐述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电子政务的建设狂潮,电子政务已经成为各国信息化所倡导的首要应用。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政府改革,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电子政务。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明确了我国电子政务面临的挑战并最终给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外国政府在发展电子政务这项技术的过程中如何采取对策和措施 ,从而为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方针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 ,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少走弯路 ,健康地发展。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要立足于中国国情 ,建设完善的电子政务基础环境和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信息化、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实现政务工作的高效、公开、准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分析,阐述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制约因素,并认为:政府应充分认识发展电子政务的重要性,采取以应用为导向开发出高水平网络产品,并注重网上内容动态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加强政府统一规划与领导,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等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电子政务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在兴起电子政务建设热潮 ,这股热潮是适应时代发展、推进社会进步、面向新世纪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从几方面阐述了电子政务在政府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指出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的越快,电子政务也会不断的得到发展,电子政务的发展又会促进传统政务的改革,使得政府传统的政务处理方式、工作方法得到发展与完善,进而促进我国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使人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从而带动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和需求,以期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电子政务指政府机关在网络上完成整治与工作责任,采用网络进行行政整治以及完成平时工作,完成政府构造布局与服务进程的整合完善,而且跨时间、区域和机关,创造一个清廉、公正、简单、快速的政府实施风格,增强行政整治意识,从而有利于为人民服务。我们要想从传统型的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就必须抓紧推进电子政务的建设步伐,这也是我们国家加入WTO后的又一必须坚持的举措。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遇到的重难点是如何怎样扎实有效的推进该项建设,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走怎样的道路,这也是摆在政府机关人员面前的一大关卡。本文主要在服务型政府环境里具体分析我国电子政务构造的一连串的真实可靠的很有创造性的战略和倡导。  相似文献   

13.
县级电子政务是国家电子政务体系的纽带,服务性与公众性突出,具体事务复杂多样。由于受资金投入有限、技术人才缺乏、资源共享欠缺、服务能力较弱和建设环境较差等制约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县级电子政务建设仍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科学审视当前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融入市场、培养人才、整合资源、升级服务、优化环境已成为当前县级电子政务走出困境、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共同趋势。为顺应世界改革潮流,加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十一五”时期政府转型的明确目标。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具有内在价值统一性,电子政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条件下,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增强电子政务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即政府上网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比较复杂,政府还未能给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完善的条件,电子政务建设在我国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特别是在信息的安全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的漏洞。本文着重对这些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以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为电子政务的安全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在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不力、政府网站公众参与不够等问题。为顺应法治政府建设的需要,应在优化信息资源、培养电子政务信息队伍、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完善制度保障、创新应用内容等方面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17.
对于当今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中,电子政务已经发展为国家信息化的基础,直接影响国家的竞争力和发展进程.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在电子政务发展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新时期下电子政务创新性的研究对政府管理的民主政治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分析电子政务与政府民主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此建设出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效、民主、廉洁、勤政、务实的政府得出电子政务对我国政府民主政治方面发生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有了切实的进展。除个别县区级政府外,政府网站已基本普及,且服务质量较建设初期有较大提高,逐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政民沟通的重要渠道。但同时,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也存在着总体应用水平不高、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政府网站在线服务、特别是公众参与的应用水平低,缺乏统一合理的规划、有效的考核机制和法律保障等问题,它们从整体上制约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应用绩效和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电子政务经过前一阶段的平稳发展和这两年的重点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发展速度急剧提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政府上网流于形式,网站信息过时陈旧,忽视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整合及人员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认识和观念上的问题。对此,本文在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要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对政务工作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增强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协调性和民主性,而不是简单地将政府工作电子化和网络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立足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发展的现实背景,运用政治学与行政学的有关原理,探讨了建设电子政务与提升政府能力这一问题。为此,首先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科学技术与政府能力提升的关系;继而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电子政务在政府能力提升中具有的实际功能;最后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建设电子政务提升政府能力应创设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