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在世界范围内所引发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究其原因,是法律规制远滞后于技术发展。本文概述了在世界各地由人脸识别引发的社会问题,进一步突出立法规制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紧迫性。本文通过基于人脸特征的分析,阐述了人脸识别信息的敏感性,同时表明其泄漏对个人可造成的危害程度;从比较法角度,分析研究了我国、美国及加拿大对人脸识别技术现行的法律规制及立法趋势,以期从法律规制角度,因地制宜解决现存问题,并对未来人脸识别技术的合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脸识别技术以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为价值使命而得到发展和应用,但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和可靠性问题也引发了隐私泄露、识别错误、安全风险和歧视等伦理风险。基于技术伦理学的非力量伦理和责任伦理,最小必要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不伤害原则和公正原则构成了防范和规制人脸识别技术伦理风险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3.
时下,人工智能技术(AI技术)在全球发展方兴未艾。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应用,人脸识别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正在快速进入人脸识别时代。但鉴于人脸特征的唯一性,如果人脸信息被不法利用,人们的隐私可能无从谈起,个人利益也可能因此受损,近期曝出的多起事件也验证了人们的担忧。技术具有中立性,我们不能拒绝科技进步,也不能因噎废食,加强立法、强化监管是我们在享受人脸识别技术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确保我们的切身利益不受到损害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4.
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分类识别,从而达到身份鉴别的目的,其具有识别的自动性、自然性和风险防控的复杂性等特征。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场景众多,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基于公益目的的应用和基于私益目的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具有侵犯个人隐私、贬损个人人格尊严、侵害个人财产权益等风险,法律规制无力是这些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是治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良好契机,未来可以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基础,渐次推导出适用人脸识别技术的规范,明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法律原则以及使用者的义务,并区分不同应用场景下法律规制的重心。  相似文献   

5.
针对CCD图或红外热像图人脸识别方法的局限性,本文从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技术出发。采用基于CCD图与红外热像图决策级融合的人脸识别方法,并建立了一个800幅的人脸图像库,进行人脸识别实验。实验表明:基于决策融合的人脸识别方法比单纯的CCD图或红外热像图人脸识别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科技时代,人脸识别技术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识别错位、歧视、破坏知情同意规则等风险以及侵犯隐私的可能。为了从法律上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美国采取了分散立法规制模式,根据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主体的不同建立差异化的规制路径,而欧盟采取的是统一严格限制模式。当前,我国法律制度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规制存在多处空白。为了创设全方位、立体化的面部特征信息保护机制,我国在鼓励新兴科技发展的同时,需要立足于现有规范体系,通过确立信息准确处理原则、完善知情同意规则、强化侵害隐私救济措施、完善信息处理相关各方责任等措施,构建和完善多方主体参与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视觉--目标拾取认知技术的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目标拾取认知技术的研究是集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生理学、心理学、工效学、计算机等学科的综合研究,该学科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所有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都存在视觉--目标拾取认知技术的问题.本文从认知技术科学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认知技术科学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视觉--目标拾取认知技术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哲学角度分析和考察了认知技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为视觉--目标拾取认知技术科学研究在哲学层次上提供一定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模式识别是视觉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是指用生物特征比如人脸信息来识别和辨认某个人类个体.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技术把样本维数降低,同时利用模糊聚类算法进行粗分,然后用ORL标准人脸数据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幅度提高了人脸识别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有效应对人脸识别等新兴技术所诱发的身份认证信息安全风险,是人脸信息犯罪刑事治理的根本目的。司法实践中,涉人脸信息案件的认定仍存在入罪标准混乱、定罪量刑宽严不一致等困境。人脸识别信息本身具有人身反映性、独特性、不可改变性等特殊性质,目前技术无法实现对其的周密保护。侵犯人脸识别信息犯罪行为的严重化趋势,以及对技术中立性的突破,是理论与实践中主张进行刑事治理的重要缘由。针对涉人脸识别信息不法行为的评价,首先应当考虑行为是否满足前置性法律法规的违法性评价前提,之后判断行为是否达到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入罪标准,为涉人脸信息案件的刑事治理提供体系性的评价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人脸识别系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在社会上的各种安全问题使得基于密码、证卡等手段的传统身份鉴别技术已逐渐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以人脸识别等为代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利用的是人类自身携带的人脸等特征进行身份鉴别,难以伪造,也不会丢失,因而为公共安全、金融等各领域的身份鉴别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人脸识别系统广泛应用在机场、海关、银行等需要验证人员身份的场合,市场前景日益看好。  相似文献   

11.
技术图示作为图示的一种,是技术哲学和认知心理学交叉研究的新范畴,是有关技术知识在人大脑中表征、贮存、关联、重现、修正的认知结构。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演进,技术图示不断建构、修正、丰富、完善、发展。结构性、抽象性、动态性、能动性是技术图示的四个重要特征。技术图示的形成和修正依托同化、顺化和平衡三个机理,情境认知和具身认知在技术图示形成和修正过程中起重大作用。从技术哲学和认知心理学视角研究技术图示,以期开拓交叉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在讨论人脸识别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人脸识别技术,进而分析了其原理,确定了多项式的核,并利用人脸数据对多项式核的SVM进行训练,根据训练结果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SVM与传统方法比较,对人脸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街道网络空间认知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起一个街道网络空间认知实验,对人在城市中的空间认知行为进行研究,并最终建立起街道网络空间形态同主观认知间的关联。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第一次得以应用于城市这一复杂对象的研究中。通过对实验的总结,归纳出在城市及建筑研究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方法和工作流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语篇理解的表征和加工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篇理解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语篇理解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理论,主要重视知识的表征和知识在记忆中的建构过程。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精细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出现,对语篇理解的研究向更加精细化方向发展,研究者对语篇理解认知过程进行了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模型。  相似文献   

15.
桉树文化认知的差异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桉树文化的内涵、起源与发展概况,介绍了澳大利亚桉树文化的发展和对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比中国与澳大利亚桉树文化在精神层面认知的差异,揭示了中国桉树文化认知受传统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对2000-2008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关于桉树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找出了中国桉树文化技术层面认知的区域差异性和研究方向的不均衡性,并通过关联分析,得出桉树文化技术层面认知的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实力相关,而研究方向的不均衡性与桉树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的结论。正确认知桉树文化,有利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及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人脸识别信息具备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属性,应属于《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中的"公民个人信息".对于非法取得或利用人脸识别信息行为,现行刑法主要存在以下规制困境:一是尚未明确对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人脸识别信息的行为进行规制;二是尚未对非法存储、使用、加工人脸识别信息等可罚性较高的行为进行规制.人脸识别信息实际上可以归...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研究经历了从行为到认知的范式转变,在经过三次与认知科学的结合尝试之后,传播学与认知科学的前沿领域相互交叉形成了认知神经传播学。这一结合为传播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路径。文章阐述了认知科学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三次登场,并以此梳理了传播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后重点讨论认知神经传播学的出现对于传播学研究带来的范式、理论、技术和方法层面的革新,并以说服研究为例,报告了认知神经视角下传播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的最后回应了目前学界对认知神经传播学研究在还原论和生态效度上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运用眼动仪对俯视条件下人脸识别的视角效应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俯视视角的增大,人脸识别的反应时逐渐增加,绩效逐渐降低,表现出明显的视角效应,表明在俯视视角的变换过程中,人脸的加工方式从整体加工为主逐渐转变为特征加工为主。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技术凭借其独有的优势成为农业史上运用和发展最迅速的科技,但是这项新兴科技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巨大的争议。消费者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成为此项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我国北京、上海、深圳、重庆、苏州、武汉6大城市开展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情况的调查与研究。研究发现:由于主要依赖传统媒体和网络获取信息,科普活动参与度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偏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个人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显著影响消费者认知水平;虽然信息传播、科普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晓程度,但不是提高认知水平的决定因素。提出了提高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科学认知,需要科学家、媒体以及政府部门的合力。  相似文献   

20.
美术教育具有促进人的认知发展的作用,美术教育的认知价值是美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美术教育的认知价值体系包括审美认知、空间认知、形象认知、技术认知、社会认知等方面。理解美术教育的认知价值体系,能够更好地为美术教育教学的实施提供行为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